这样的侥幸,注定是无法复制的。只能发生第一次,无法发生第二次。
第185章前线战局
距离那次大捷,已经过去了十几天。
短暂的庆贺了一下,就结束了。曾经有人提议,传缴天下,四处报捷,可是赵朴否决了。
这没有太大意义!
在后世,南宋搞出一个中兴十三处战功,宣传宋朝的一次次大捷。似乎宋军是无敌的,金军是战五渣。可是只要是仔细思考,就会知道,这完全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只是吹嘘自己多少次大捷,而没有提到被金军多少次爆菊。
正所谓只提光彩,不提丢人处。
想到这些面子工程,赵朴就是作呕无比。
按照,中兴十三处战功的标准,这一次歼灭五千金军精骑,算是可以大张旗鼓的宣传一把了。
可是赵朴真的没有兴趣,在没有收复幽云,在没有消灭金军主力前,所谓的大捷,所谓的庆祝,都是没有意义的。除了打造面子工程之外,什么也得不到。面对诸多的不理解赵朴只是淡淡道:“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们仍需努力!“
众将相互看着,最后只能是悻悻而去。
战斗结束了,总结大会也结束了。
外人看来,这是一场大捷。
赵朴看来,两万多人群殴五千人,又是以逸待劳,赢了很是正常,而输了,则是太过无能。
这战胜利了,也仅仅是一场台儿庄大捷而已,无法扭转大的历史走势,金军根本没有伤筋动骨,金军进攻的势头依旧猛烈,可能不久之后河南,陕西、山东等地就会陆续沦陷。不久之后战火将会烧到江淮、襄樊、四川北部等地区。
此刻,赵朴最需要做的是了解国情,了解宋朝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从而为下一步变法,做好准备。
抗金,必须要变法。只有变法成功,才有抗金的资本;不变法,抗金只是说说而已,北伐也只是说说而已,注定只是梦幻空花。为了让抗金变成真实,不再是政客的说辞,帝王的权宜之计,变法势在必行。
只有变法,他才能不作儿皇帝,不作亡国君的资本。
只是变法很难,失败率很高。
历史的惯性是巨大的,反抗历史的惯性,会受到剧烈的反噬。运气好,人死了变法成功;运气中等,人死法废;运气最差,人死了也没有变成法,最后遗臭万年。
历史是公平的,不会因为你是穿越者而优待你。
天才,就是提前出生了百年;而疯子,则是早出了千年。在某种程度上,天才和疯子都是穿越者。
细细翻看历史,就会发觉很多穿越者的痕迹,刘邦是穿越者,王莽也是穿越者,刘秀也是穿越者,王安石也是穿越者,成吉思汗而是穿越者,朱元璋也是穿越者,康熙也是穿越者。
有些混的很好,有些则是遗臭万年。
何为穿越者?
穿越者就是回到过去,改变过去,有了一次改变的机会。穿越者不是无所不能的,也不是预言一切,更不是知晓一切种种。穿越者最大的特点,就是与整个时代,大多数人格格不入,与同样阶层的人,行为格格不入,思想特立独行。
因为格格不入,特立独行,可能会被历史所湮灭,也可能创造历史。
但是他们注定不会泯然众人矣!
“强者创造历史,弱者顺从历史!“赵朴心中暗暗激烈自己,既然当了皇帝,成了这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那就要改变历史,创造历史,生不能九鼎食,死亦九鼎烹。不要在乎遗臭万年,不要在乎身死族灭,也不要在乎子孙过的如何,只要在乎眼前就足够了。
一万年太长,只争朝夕。
此时难得闲暇时间,难得摆脱朝中大臣的纠缠,此赵朴正好一路行军,一路的了解民情,了解宋朝的发展现状。
拥有调查权,才有发言权,拍脑袋决策,只会是害人害己。
只有深入基层,同时总览全局,才能更好的制定,切合实际,阻力小、成功性大的政策,才能更好的变法。
这时,传来了前线的消息,都是以负面消息为主。
此时金军发动了真正的攻击,仅仅是一个月的时间,山东一半的城池陷落;而陕西也是丢了五个州,几万人马被全歼;而河南汴梁一代,防御还不错,进攻汴梁的金军受挫,开始放弃汴梁,围攻其他地区,一副剥核桃的样子。
金军的攻击势头太快了,一些城池城墙还没有修好,金军就杀来了,几乎是一战而下。战报上写着一次次惨败,在战报中金军好似妖魔一般,一天下一城,只需要不足千人的兵马,就可以攻克一个大州。
而在战报中,大量应用夸张手法,金军十万兵马围城,数千投石机出击,上万步卒攻城
战局是如此的颓废。
金军的攻击速度太快了,宋军的防御太差了,战局一如以往的颓废,若是不出意外,只需要一个月时间,山东就会彻底沦陷;而只需要两个月时间,河南就会再度沦陷;只需要半天时间,关中就会沦陷。
“都是强干弱枝惹的祸!“赵朴再度抱怨道。
强干弱枝,是历朝历代的政策,本质上是中央在经济,政治、军事上,对地方边疆形成压倒性的优势。而汉唐时代,那时门阀世族横行,关中地区固然有着压倒性优势,但是其他地区的力量也很强大。
直到了宋朝,门阀世族消亡,文人集团崛起,强干弱枝也随之发展到了极点。
渐渐的形成了地方上,财力、兵力、司法、行政等,不是相互制约,互相扯皮,行政效率下降;便是地方部队,实力虚弱,财政紧张。
若是真正能做到强干弱枝,中央强大,地方弱小,中央军强大,地方军弱小,那也算了。
可真实的情况是,由开始的强干弱枝,渐渐变为了弱枝弱干。中央禁军都是废物,一战之下,尽数覆没,无力保护地方;而地方财力、兵力缺乏,又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此时面临攻击,危在旦夕。
“张所、宗泽、李纲你们可要坚持住!“赵朴心中暗自祈祷道,他们多坚持一天,就为他多争取一些时间。
伴随着败仗,八字军一路南下,很快到了襄樊一带。
看着近在咫尺的襄阳城,赵朴想要大喊一声:“襄阳,我来了!“
可最后还是忍住了!
若是有可能,襄阳就是老子的根据地了,日后抗金的大后方。
“月儿,你陪我去吧!“看着襄阳城,赵朴忽然起了微服私访的心思。
第186章襄阳城
李纲为政时,上书十议。这十议,看起来有些书生意气,不符合现实,却是符合书生的口味。别看在议政堂,赵朴将十议,批驳的一无是处,但是在很快传播下去。
十议:二议巡幸;天下的形势,关中为上等,襄阳、邓州次之,建康则又次之。今天应该以长安为西都,以襄阳为南都,以建康为东都,分别任命守臣,修筑城池,整治宫室,积聚干粮,以备皇帝巡幸。三都建成以后,有三项好处:第一项可以借巡幸的名义,督促各方使国势不至于失之太弱;第二项不设置固定的都城,使敌人无所窥伺我虚实;第三项四方希望陛下巡幸,奸雄无所觊觎。至于汴梁是宗庙社稷的所在地,是天下的根本,陛下即位之初,怎么可以不见一下宗庙,以安定都城百姓的心呢!希望先颁降敕文,以修整朝拜陵寝为名,选择日期巡幸汴梁。
二议,说好听些,是建立三都,便于组织防线,防备金军攻击;说难听些,就是方便跑路,汴梁呆不住,往长安跑;长安呆不住,往襄阳、邓州跑路;襄阳邓州呆不住,就万建康跑路。总之,这是一条,极为狡猾的跑路路线。
在外人看来,赵朴从南京应天府出发,前往汴梁犒劳三军,又来襄阳,是“巡行边防“,是前来视察国防事务;没有人会傻乎乎说,打不过跑路。
在这一点上,李纲政治上走向了成熟,也更会迎合皇上的心意。
在宋钦宗时代,宋钦宗想要跑路,结果是李纲拦在马头,死活不让迁都;而如今,则是婉转的提出跑路路线,而跑路不叫跑路,叫做巡行。
而赵朴不会为了巡行,而巡,。而是一路走着,一路视察,一路收集当地的户籍、赋税、土地田亩等书册。打着巡行之名,搞着变法前的调查工作。
靠着他是皇帝的名义,可以借阅到第一手资料,在让专门的人员覆辙整理,总结概括,一步步推出结论
不看则已,一看触目惊心。
大宋城乡差距越来越大,城中越来越繁华,而乡下农户却越来越凋敝。土地兼并问题比历朝历代都要严重,除了正税之外,立国一百多年来,又先后附加了许多杂税,例如丁口税、牛皮税、盐税、曲税、进际税、农具税、义仓税等等,还有和买、和籴、支移、折变、头子钱等等也变相成为了杂税,这些杂税征收混乱,各地不一,但总体而言,现在这些杂税全部加起来往往达到正税的三倍到五倍之间;而税种越繁杂,地方官员及税吏钻空子的机会变多了。
沉重的赋税,使大量乡下百姓不得不逃亡,许多人逃入城中,变成城中小贩,或雇佣于城中商行、作坊,这也是我大宋市井极为繁华的一个主要因素;但城中所能接纳的百姓数量总是有限的,超出了这个量,其余的百姓就只能流落无依,最后化为乱民,流民又加入军队,使军队数量膨胀,战斗力下降。
赵朴有种喘不过气来的感觉,此时好似坐在火山口上,强大的金军袭击而来,而内部阶级矛盾已经十分尖锐,似乎已经接近,或是超过了百姓的容忍限度。
这时,有些理解,康熙、乾隆为何那样喜欢微服私访,因为国事发愁,心情憋闷,需要到外界去释放,而远远不是后世说得,为了泡妞,或是为了抓贪官。
心情憋闷之下,赵朴有了微服私访的打算。
离开了大营,进入了襄阳之后,赵朴的心情好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