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地向老卒学习,渐渐学会了骑马,不再是那样受罪。
这位王爷是个文人,不会战场搏杀之术,于是开始向老兵学习搏杀之术,持久不断,虽然水平依旧很差,可是至少尽力了。
军中粮草不足,不只是他这一路西军,其他几路援救太原的西军,也是粮草缺乏,没办法,汴河被断,粮草奇缺。他身为将军饭食物多是馒头、咸菜,米粥,再加上些野菜,而这位王爷的饭食也是这些,原以为,这位王爷会吃不下这些简单的饭食,即便是最后勉强下咽,也会多有抱怨。
可是这位王爷倒是好,眉头没有皱几下,就狼吞虎咽的吃完了食物,一点也不嫌弃。若不是深知这位王爷的身份,他多会以为这位王爷是假的。
当问及原因时,这位王爷回答道:“这里的馒头至少是新鲜的,而我在金营吃的馒头是发霉的!“
相处的久来,种师中也对这位王爷很是满意。
这位王爷身为监军,没有过多的询问军事上的事情,也没有问及一些军事要情,只是默默的跟着队伍,查看着地图,然后在地上写着画着。若是有人询问,他则是回答;若是有人不问,他就不回答,一副乖宝宝的样子。
很快的越过了黄河,向着晋南地区前进。
而此刻,赵朴看着地图,正在发呆。
虽然他的历史知识很是贫乏,可也知道靖康之耻发生了,而太原解围之战也失败了,太原最后也沦陷了。而救援的宋军,在金军围点打援的战斗中,被各个击破,死的死,伤的伤,残的残,一部被歼灭,一部则是沦为散兵游勇,加入抗金义军中。
种师中似乎也“光荣”了。
至于战斗的具体经过,如何被金军打的落花流水如何最后牺牲,一切都是一笔带过,或是含糊其词。
没办法,靖康耻,太耻辱了。对待耻辱,世人都是选择性的遗忘,将真实的历史掩饰而去,留下的是虚假,甚至是荒唐的历史。
历史书上,写到泥马渡康王,可是却没有写到康王掘开黄河大坝,阻止金军铁骑,于是淹死了无数百姓,黄河为之改道,流入淮水。此举,堪比后世的蒋委员长,掘开黄河大坝,形成黄泛区。
史书记载赵构,能拉动一石五斗(约二百斤)力的弓,典型的大力士,一个勇猛的武将。可是实际上,他一点也不勇猛,没有上阵杀敌,反倒是逃跑将军,一路南逃,在逃到扬州时,正在与某某女子圈圈叉叉,结果金军入城了,吓得不举,变成了阳痿。
还有历史上写到,岳飞北伐的口号是“直捣黄龙,迎回二圣“。为何是“二圣”,不是“二帝”。因为黄河清,圣人出,在宋徽宗当皇帝的时代,黄河水清了,按照迷信的说法,就是圣人出世了。可是这位圣人带着大宋走向了灭亡。
宋钦宗、宋徽宗二人胆小怕死,想要学李煜那般主动投降,保全性命,于是出了城,向金军献上降表。可是历史书上却说,二圣大义,为了免去汴梁大屠杀的发生,于是舍己为人,效法佛祖割肉喂鹰,舍身到金营。
历史是真实的,历史书却是虚假的。
就这样,赵朴一边学习者,一边跟谁大军继续前进,
公元1126年(北宋靖康元年,金天会四年)五月,北宋朝廷再次组织军队救援太原,种师中由河北井陉西进,另外两员大将,姚古和张灏分别从长治和汾州北上,三军互为犄角,共解太原之围。
第52章胜利背后的危机
战斗一开始很是顺利,三路大军都是连连告捷,连续收复几座城池,似乎旦夕之间就要克复河东,解除太原之围。
朝廷的赏赐不断送来,军中弥漫着喜气。
不过,赵朴却看到了危机,看到了一些不妥之处。
金军兵少而精,善于野战而不善于守城,这使金军不会将兵力分散开来,好似撒胡椒面一般,散在各个要害上。金军为了围困太原,确实将一些军队,部署在一些城池,但这些兵力都是辅兵,都是金军中的契丹军、溪人军、汉人军,而不是金军的主力。
克复了这些城池,看似取得了一个个大胜利。其实,在金军眼中,仅仅是死了一些炮灰军,没有人会为炮灰而伤心,同样一些炮灰军的死亡,也不会伤及金军的根本。
可是,在宋军上下看来,这是一场大的胜利。
似乎靖康中兴,朝夕可待。
赵朴却望着月亮,闷闷的喝着酒,心中不好的预感越来越强烈。
这时种师中走了出来,道:“殿下,你似乎有心事?”
“的确有心事!”赵朴道:“当年太宗皇帝三路北伐,收复幽云十六州,气势何等辉煌,一路胜利,胜利不断,可东路军只是一败,全军奔溃,伤亡无数,被俘的士卒无数,太宗皇帝也差些当了俘虏;当年神宗皇帝,也是五路围攻西夏,可是仅仅是有一路败北,就全线奔溃。我奇怪这是为什么?辽军、西夏军即使是屡有败绩,也不足畏惧,只有是胜利上一回,就翻过盘;我们即便是胜利上无数回,只要是败上一次,就全盘皆败,这是为什么?”
说着,赵朴的眼神中带着质问。
这是为什么,为什么宋军这样不禁打。宋军似乎天生是打顺风战的料,不能遇到一次逆风,只要是遇到一次逆风,似乎就是完败的料,这是为什么?
种师中叹息道:“这个”
他一时也说不出话来,这的确是一个问题,似乎是一个谜题。
“难道认为我军会再次上演高粱河惨败的结局?”种师中道,话语也不在客气:“我军三路并进,旦夕之间就要克服河东,将金军驱除”
“行九十则半百,行军打仗就好比是下棋,胜负的关键,并非谁胜的多,而是最后一局,由谁取胜!即便连胜不断,一旦最后一战覆灭。仍是江山易主!”
“那次北伐伐辽,杨继业将军阵亡;这次北伐金国,将军?”赵朴泼了一盆冷水,“打仗讲究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我宋军战力本就弱于金军,若是集中主力,还可能与金军有一拼之力,若是将兵力分散为三股,三面出击,看似气势雄浑,其实危机无比!若我是金军将领,只需要诱敌深入,不断的拉长战争补给线,让我军陷入孤军深入之势,那时不需要动用太多的智慧,就可以将我军包了饺子!”
诱敌深入,切断补给线,集中优势兵力,强势歼灭敌人。
虽然是很老套的战术,可是适用性却是很强,这个老套的战术,让一个个强敌倒在了下面。
种师中不服气,道:“殿下,我朝三军相聚不远,一旦某一只遭到金军的攻击,其他几只就会陆续赶到增援,那时金军必输无疑!”
“老将军,我军若是遭到金军围困,其他几路西军是不会来援救的,不是他们不想,而是机动力不够。以几千金军铁骑的强悍,足以牵制住数万大军,无力增援,甚至可能可能全军覆没!“赵朴毫不客气的道,“当年,太宗皇帝北伐,也就是这样失败的!”
一路之上,赵朴不断的观察,也发觉了西军的一些缺点,或者是所有宋军共同的特点:进攻力缺乏。
宋军缺马,这是所有人的常识;因为却马,所以进攻不足,这也是所有人的常识。
当把常识,变为理所当然时,就无可救药了。
宋军作战方式很老套,不论是对抗辽、西夏、金国,都是几路兵马齐头并进出击,习惯于大军团作战;打了胜仗一切好说,可若是打了败仗,只要是有一路溃败,其他几路,第一个反应就是向后退,免得被敌人包了饺子,而不是想着进攻,反包围敌人,或是援救友军。
在宋军中,援救友军的现象很少出现,往往是各打各自的,一旦有了意外,率先跑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我是将军,一切我自会考虑,殿下多虑了!“种师中道,脸色阴沉的道。
赵朴点点头,转身离去。
战斗依旧在进行,上前拼杀不需要他。赵朴需要做的只是看着将士冲杀,踩着梯子,抛石机扔着石头,狂箭如雨,猛火油往下倒,一个士兵被杀死落在了城下,一个士兵登上了城池剧烈砍杀。
一开始看起来很血腥,很是残暴。
可是单调而机械的看久了,赵朴心中的血渐渐冷了下来,默然的看着死亡,看着一个个生命走向凋零。
这就是战争。
战争并不美好,不是琴棋书画,没有那样恰意;也不是朝堂上,勾心斗角,弯弯曲曲不断。战争就是死亡,除了死亡之外,什么也没有。“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这些都是文人的幻想,也是文人对战争的亵渎。
在战场上,士兵是最廉价的军用物资。
太多的士兵死去,可能节省粮食,缓解用粮紧张。
激战了三天之后,大军攻陷了榆次,距离太原已经很近了。可是此刻传来了不好的消息,姚古、张灏等部没有紧跟上来,此时的种家军突出严重,好似一个楔子陷在了金军占领区的深处,处在了金军包围之中,三面受敌。
侦骑不断的传来了消息,金军上万的兵马,正在急速的调动,正要兵临榆次。
种师道听着各方传达来的消息,立时间陷入了深思中。这时,快马赶来的信使打乱了他的思考,枢密院知事许翰送来的一封信。
“请监军前来!”种师中道。
当赵朴赶到时,种师中将一封信,交给了他。
打开信,只见上面写道:“种将军敬上,如今太原被围,已经八月有余,城内粮草奇缺,军民损失惨重,期望王师。夏季已到,女真不耐暑,已经退至云中休整,太原城仅留一偏师,顷刻可以克服”
书信上洋洋洒洒几千字,是一片优美的散文,看起来优美至极,赵朴不觉感叹,有才呀有才。不就是派出援兵,解除太原之围吗?明说了就行,何必说这么多。似乎担心种师中不执行任务,末尾更是采取了激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