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桃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桃源- 第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身后紧跟着他的两名高家家丁一脸不好意思的向孟秋点了点头,孟秋笑道:“当然了,这件宝贝可是少爷昨天亲自动手做的,连夜让人送来,为的就是打探军情,其他人的马上就弄好了,不过怎么看都比不上少爷做的这件。好了,说说情况。”

高贵端起宋大宝递过来的茶水一饮而尽,举起袖子抹了一下嘴角的茶渍,指着沙盘道:“一共来了四都人马,都是步军。每一都刀手十人,枪手十六人,其七十几人都是弓箭手,来人一共有马十七匹,都是些军官和斥候,最大的官像看装扮应该是个云骑尉。连官带兵总共三百九十七人。斥候十二人,军官五人。他们的哨兵只放了半里,斥候也大大咧咧的。从我眼皮子跟前过了好几趟也没看到我。要不是急着回来报信,我还真想靠上去听听他们在聊些什么呢。”

孟秋笑笑道:“行啊,打探的这么清楚,说说他们的行军路线。”

高贵看着精致的沙盘满意的点了点头,接过孟秋递过来的小竹棒指点道:“这里,午间的时候,他们就在这里埋锅做饭了,然后又走的这里,绕过了长乐驻军,从这里过来了。看来少爷所料不错,这帮人就是冲咱们来的。”

孟秋笑道:“嘿嘿,这次是咱们凤凰岭第一次大动静,少爷说了,这一把要是弄成了,大家少不得有个前程,其实我最想要的还是少爷答应咱们的五支千里望和三百把孟刀。”很向望的神情让围在沙盘周围的其他人兴奋不已,孟秋拍拍手大声道:“好了,现在开始分配任务。少爷吩咐了,一定要做到万无一失,勿使走脱一个,否则军法从事~!”

024 围剿

再次感谢月关大大的推荐~!继续厚颜求票~!

欧阳雄带着近四百弟兄按计划在将军山和梅花镇之间的山坳里扎了营,大家累了一天了,打算好好吃顿饭,再闷头睡上一觉,要趁着夜色悄悄打对手个措手不及。这个扎营的地方则是大将军的幕僚葛先生指点给欧阳雄的,现在看来果然很适合四五百人的小部队驻扎,匆匆扎营完毕,放出几个哨兵,其他人开始埋锅做饭。

欧阳雄带着四位都头兴冲冲的围在一堆篝火边上讨论着行步骤,闻着不远处行军灶里饭菜飘来的香味,不由的有些走神。欧阳雄向其他人笑了笑,示意大家先吃饭,然后再接着讨论。

伙头军做好了饭,大家分头围在了简陋的饭桌周围开始用餐,谁也没留意,谷口附近的几个哨兵正在拼命的蹬着脚,慢慢的失去了挣扎的迹象。几个同时出手的草人一击得手,向谷口外打了个手势,几十名手提**弓,身披粗糙伪装的人迅速抢占了山坳四周的有利地形。百余名劲装大汉静静的守在谷口警惕的注视着火光中军士的一举一动。

欧阳雄刚端起饭碗,突然,一支羽箭破空而来,将他手中的饭碗击的粉碎。欧阳雄大惊失色,还没来得及反应,另一支箭紧跟着也到了跟前,不偏不倚射在他的头盔上,将头盔一下打的飞了出去。欧阳雄一头长发顿时披洒了下来,失魂落魄的尖声喊道:“敌袭~!有人劫营~!旗牌手~!”

同一时刻,四名都头也不同程度的受到了警告,直吓的屁滚尿流,魂不附体,只恨地上没洞,不能护得全身周详。刚端起饭碗的士兵也顿时慌乱了起来,刚刚跑了一整天,累的半死,眼看到嘴边的饭又吃肚子里。可现在比饿肚子更让人害怕的是有来要命的,当下也顾不得什么军纪,什么官长了,纷纷寻找可以保命的玩意,直弄的鸡飞狗跳,一地鸡毛。

孟秋目瞪口呆的看着火光中到处乱窜的士兵,愣了半天才回过神来,狠狠的咽了口唾沫道:“,这他娘的也叫兵?还不如王龙王虎那帮家伙呢,难怪山贼海盗猖狂成这样也没人管呢。嘿嘿。小三,喊话~!”

顾小三拿起一支铜皮广口大喇叭喊道:“下面的人听着,你们已经被包围了,限你们一柱香之内,放下兵器,举手投降,否则,杀无赦~!”

连喊几遍之后,欧阳雄和他的“兵”们渐渐安静了下来,刚才猝不及防被人偷袭固然丢了面子,可那种看不到对方的恐惧感实在让人无奈。现在知道对方的所在了,欧阳雄的大爷风范渐渐回到了身上,接过一位都头递上的头盔,朗声道:“对面是哪路好汉?”



范贻看着静静的坐在桌前拿着一堆大小各异的精致小齿轮反复拆装的高文举,心里说不出来的着急,同时他又很奇怪义女小慧怎么能静下心来一动不动的趴在高文举对面的椅子上,看着他折腾了快两个时辰依然兴趣盎然。至于这个方盒子里装上这么多齿轮能做什么,范贻只能猜测这是高文举用来平静心态的一种手段。虽然并不怎么高明,却非常有效。

而高文举对范贻不太感冒,其实缘于他没在史书中读到过范贻,对此人一点印象也没有,所以摸不透这老头究竟值不值得深交,毕竟,混朝堂的人谁没几根花花肠子,因此一直对他若即若离。经过许大勇的一番说和,虽然现在不再拒他于千里之外,但终究没能完全放下戒心。却全然没有留意到,他所身处的这个大宋,和史书上的大宋并不全然相符。甚至有的地方完全背离了他的历史知识。

经过大半夜的长谈,高文举发现这位未来的土皇帝范贻,其实也算的上是个正人君子,熟读四书五经,为人正直豪迈,不擅阴谋,又是言官出身,因而遇到看不顺眼的事,哪怕是皇帝也敢直言劝谏,活到五十好几了做事还是有棱有角,人人都明白他的意思却没几个人受得了他的作派。这也是太宗生前对他极为厌恶却又十分信赖的原故。

当今皇帝虽说不爽他那种毫无顾忌的作风,却深信他对大宋朝忠心耿耿,因此,当李至提议把范贻放去泉州做官时,马上得到了皇帝的同意。一来平海军节度使已是中央集权中最后的几块遗留问题之一,需要一位信得过的人选去接替。二来也实在是想将这个刺头远远的打发了,能落个耳根清净。

范贻虽说不擅长搞阴谋,可也算经历过许多大场面,自然明白那场刺杀绝对不会简单到一队人马覆灭之后人家就偃旗息鼓了。结合他到泉州近半个月来的种种迹象,他可以肯定,只怕这事和未卸任的节度使孙世安有莫大的关联。现在的情景是,自己除了这么几个负伤在身的随从之外,毫无可以倚仗的势力。如果再贸然回到泉州,只怕等待自己的只有死路一条了。而自己死了倒也没什么,毕竟妻儿老小都不在身边,也不怕连累什么。但一路上所经之处,难民如潮,饿殍遍野,让这位心怀百姓的老人家心乱如堵。

由于民众的惯性思绪作怪,每遇灾慌时,大家都不约而同的向着京城方向逃难,因为大家知道,即使天下人都没粮吃,皇帝也有粮吃。只要撑到了京城,至少能混到一口饭吃。顶过了灾期,再回去故乡便是。千百年来,每遇灾慌,百姓无不如此。可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次不行了,不知何时,官府严密的封锁了北去的通道,逼的灾民们只好南下,或者想方设法绕道而行,只这一下,又不知饿毙了多少人。

范贻见此情景,心有不忍,便在南下赴任的这一路,不断的放出风去,说自己将要上任的泉州连年丰收,自然可以收留一部分无家可归的难民。不说能让大家如何如何,至少能保得住性命。

所以一接泉州知州的大印,他便迫不及待的行文辖下的晋江、南安、同安、惠安、安溪、永春、长乐,对入境灾民不得驱逐,让各县县令开仓施粥。只是还没来得及看这道命令实施的情况,自己就差点一命归西了。

对于迟迟未交接兵权的前任节度使孙世安,他一直以为这老头是真病了,现在看来,应该不是如此简单,只怕当日刺杀自己的那帮人和这孙世安也有某种联系,否则,远道而来的刺客又如何能准确的掌握自己的行踪?

可惜的是,高文举一个照面,根本没给任何审讯的机会就将那帮刺客毁尸灭迹了,让他无法取得口供消除自己内心的疑惑。现在只能凭借高文举的保护,静观其变了。而经过前夜的长谈之后,高文举信誓旦旦向他保证,一定会让他平平安安做这个土皇帝。并且表示,响应他的号召,尽最大能力安置灾民。一大早,便派管家冯有年去发动全庄劳力,去五里外的旧村遗址开始搭建简易房屋了。

而对于范贻心中的疑惑,高文举并没有给他明确的答复,只是很佩服他的推断,并表示会尽快打探清楚消息,给他一个交待。然后就陪着他带着小慧到高家庄各处去走走看看。当几人来到孟四海的铁匠铺时,孟四海欣喜的告诉高文举,他两个月前画的那张钟表零件图里的所有零件,都已经成功做出来了。

高文举大喜过望,原本没指望这个时候能有人做出要求如此规范的零件,但看到跨着小溪修建的那个打磨坊之后,他便释然了。整个打磨坊里的所有机械全都是按高文举的指点,利用水力驱动的。而孟四海的两个徒弟邱宝山和李小柱则将其中很多东西进一步做了完善。看到近乎完美的一组齿轮摆在自己面前,高文举不禁高呼“人才万岁”。

接下来,在没有任何解释的情况下,高文举就在铁匠铺的精制间开始了组装,而小慧则不声不响的趴在他对面仔细的看着他的一举一动。只苦的范贻不知如何是好,和孟四海诸人聊了一会天,由于毫无共同语言,只觉得与此等人对话简直有如嚼蜡、索然无味,不免有度日如年之感。

正无聊到要看打铁的范贻,突然听到外面响起了说话声,却是冯有年陪着吴天祥走来请他一起用饭。范贻苦笑着向正在埋头做事的高文举努了努嘴,冯有年却很司空见惯的劝他道:“范大人不必奇怪,我家少爷就是如此,每到做这些稀奇古怪之物时便有如魂游天外,对外界情况毫不关心。可是每次做出来的东西都让人震惊不少,上次他做那个千里望的时候,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整整三天三夜不和人说一句话。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