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早年与晚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毛泽东的早年与晚年- 第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会主义的总任务又长期摇摆不定,阶级斗争与经济建设(搞四化)何者为重,摇摆不已,最后走到“阶级斗争为纲”的一条绝路。西柏坡二中全会的报告,对于开国之后阶级斗争与发展经济何者为主,没有说得很清楚。搞三反、五反、肃反以及反右派等运动时,感到是前者为主;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则是后者为主。总之,思想、理论、实践,没有一根主线。

    不像抗日战争尤其解放战争时期的领导那样,得心应手,有板有眼,循序前进。回顾一下,不能不使人感到,毛泽东没有学通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没有在这方面下过大功夫(马克思以毕生精力写《资本论》,列宁在革命之前就精读过《资本论》,毛大概没有读过《资本论》)

    ,他在理论上没有这个准备,基础不够雄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认识不足。因此,搞大跃进,经济上大乱套(“文化大革命”则是政治上大乱套)。

    建国后头七年,国内外敌对势力有待解决,他的思想和确定的路线是正确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执行很好;但也潜伏着并已有不少“左”的东西露头(主要是农业以及工商业的

 144

    831关于毛泽东功过是非的一些看法

    社会主义改造太急,没有吸取苏联教训,也没有根据中国农村和社会具体情况办事)。

    八大开得很好,思想、理论、政治、经济和组织等方面的决议都是正确的。怎样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任务已经解决了,这标志着我们的党中央和领导的成熟。但是毛个人对八大不满意,尤其对反了他的“冒进”等等不满意;加上发生了斯大林问题和波匈事件,使他认为中国要走另一条道路,要采取另外更高明的办法来建设社会主义。反右派运动,整民主党派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实质是不懂得资本主义有用遗产之可贵和中国的知识分子又太少。南宁会议批判总理和陈云,不满意国务院的工作,于是发明了三面红旗、以钢为纲等(也有客观原因,如上上下下有一批说假话、说大话、说空话、奉承迎合的人,党的威信高,群众容易盲从等等)。看到大跃进出现许多一时的假象,便认为很快可以进入共产主义了,完全否定了马克思主义有关社会主义社会的理论。

    庐山会议之前,对“左”的东西,有所察觉,有所纠正,但思想上并没有认输,勉强上山反“左”。彭总一封信,正好转而反右,而且从理论上提出:这是一场“你死我活的阶级斗争”。这样一来,反右派,封了党外的口;反右倾,封了党内的口。以后就走上了一条人人战战兢兢,左右为难,天威莫测,唯命是听,不能不盲目紧跟的道路。

    庐山会议之后,我看不到文件,变成“局外人”

    ,但许多感受和认识同大家是一样的。照常理说,大跃进饿死了那么多人,应该“回头是岸”了,“为人民服务”到哪里去了呢!

    (记得1950年,广西一个地区征了过头粮,饿死100多人,

 145

    关于毛泽东功过是非的一些看法931

    省委一把手便被撤职。)

    七千人大会不认真总结,反而对刘少奇报告不满,让林彪保护过关。

    随即就阶级斗争步步升级。

    一边让人家煞费苦心搞调整,恢复正常经济生活;一边退居“二线”

    ,准备重整旗鼓。直到1966年,硬是一意孤行,发动“文化大革命”。于是,彻底换上一个能紧跟的新班子,更加不择手段,不顾常识,什么党纪国法、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都不要了,换了一套开始还有点迷人的“反修防修”的“不断革命”

    的理论。

    如果把那十年的“语录”

    全部收集拢来,下述说法并不过分:大跃进是轻视社会主义阶段;“文化大革命”是否定已经建立的社会主义阶段;否定十七年,是“政治大革命”

    ,“同国民党斗争的继续”。可见,关于社会主义及其建设的问题,在理论上,毛泽东没有弄清楚。结果,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走向了自己的对立面——一个独断专行的唯意志论者。

    喜欢读古书也是一个问题。毛曾经认为“马克思可用的东西不多了”

    ,说经典著作读起来没味道。

    中国的古书有迷人的东西,也有有用的东西,但“古为今用”要非常小心。故居我去过,是满墙古籍,半榻旧书。中央开会时,他常引用古典,介绍古书,使人莫测高深,甘作俘虏。晚年“深挖洞”

    ,赞扬秦始皇,搞儒法斗争,干脆让马克思主义靠边站。

    哲学思想讲辩证法归结为一个矛盾论,对立统一规律变为“一分为二”

    (“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这也是古书上来的)。于是创造出“共产党就是讲斗争的”

    ,要永远斗下去,一分为二永远不息的理论,将辩证法弄成形而上学。

    古书上有无内忧外患者国恒亡一说,是不是对他也有影响?不

 146

    041关于毛泽东功过是非的一些看法

    然,为什么开国之后,一个运动接一个运动,干部和群众无日安宁,拿群众的话来说,是“共产党吃不得三天饱饭,又要折腾了”。

    毛泽东为什么发展到这种地步?应当怎样理解这种前后判若两人的变化?

    一个人的思想、立场、观点和性格气质,是互相影响,分不开的。毛也不能例外。

    “左”

    的思想也可以向早期追溯。

    毛早年接受过主观唯心主义、空想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等思想影响。他对曾国藩、康、梁、孙、黄、陈独秀等都佩服过。当学生时,受唯心主义影响,精心写过一篇《心之力》的文章,强调主观意志作用。从思想上总观毛的一生,后期的“左”倾错误的思想理论观点,不是突然形成的,有一个潜伏、发生、生长、发展,最后到登峰造极的过程。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总方向完全正确,但“矫枉必须过正”

    ,反对洋学堂,支持和赞扬(与承认不同)

    农民群众的过火和落后行为,以及“有土皆豪、无绅不劣”

    (收入《毛选》时修改了)

    ,等等,不能不说有某些“左”的思想。

    (20年代农民对地主的过火行为,成为60年代红卫兵对革命干部的“革命行动”的合法根据,真是历史的悲剧。)十年内战时,敌人太强大,毛很能实事求是。但延安的整风发展到“抢救运动”

    ,完全是“左”倾过火,却没有从思想上认真总结,让康生滑了过去,使这个阴谋家得以隐藏下来,拼命迎合,窃据高位。开国之后,基本上一直轻敌(不是指“三座大山”

    ,而是指轻忽农民大国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

    ,又急于求成地搞社会主义,因而不能不经常犯“左”。人民公社化和“文化大革命”等“左”倾思想,似乎

 147

    关于毛泽东功过是非的一些看法141

    是早年的“返祖现象”。

    从工作作风、方法上分析,毛一向迷信群众运动,从延安“抢救运动”

    ,一直运动到“文化大革命”。

    (李代耕插话:群众路线与群众运动是两回事,《决议》应将这个问题讲清楚,今后再不要“运动”群众了。)延安80%的知识分子上台“坦白”

    ,被“抢救”成特务,结果这些人中,一个特务也没有,连王实味也不是。开国以后的运动,似乎是接受了教训,但也总要搞个5%,几亿人口的大国,右派就五六十万。

    大炼钢铁,900万人上山,树木砍光,至今还难恢复。

    “文化大革命”中,康生又在党内党外、全国遍地几万几十万地整特务。

    这种搞运动的方法,怎能不“左”?怎能不破坏国家经济,毁灭人才?言之令人痛心。

    越来越迷信自己,安于搞个人崇拜(奉承迎合者之流也有责任)

    ,听不得批评。谈到王明路线和洛甫任总书记时,说“你当权不如我当权”

    ,这当然是对的。但是,从领导一元化发展到“大权独揽”

    ,这就从制度上形成个人独断专行了。开国之前,事实上毛确实一贯正确,但党的正确路线和毛泽东思想中,也还有一部分其他中央同志的功绩,不能全归功于己。至于后27年中的错误,不能说他自己没有察觉,但完全听不得批评。

    1958年,田家英跟我谈过,他离开中南海时想提三条意见:一、能治天下,不能治左右(指江青之流)

    ;二、听不得批评;三、不要百年之后有人议论。田在主席身边十多年,这种听不得批评的感触极深。如果说,毛一直到去世前还认为十年浩劫是三七开,这只能说,或者是仍然迷信自己基本正确;或者是唯恐有赫鲁晓夫做秘密报告,一意保护

 148

    241关于毛泽东功过是非的一些看法

    自己保到底。

    言行不一,出尔反尔,在毛晚年达到了令人害怕的程度。

    此种例子很多。发动“文化大革命”

    ,从搞《海瑞罢官》起,就是背着政治局和书记处搞突然袭击。

    从客观上分析,前28年,由于敌人强大,有三座大山,还有共产国际、斯大林,这是客观的存在,也是巨大的制约,因此,毛始终保持实事求是,谦虚谨慎。如在军事上,从不言决战,直到辽沈战役开始,才言决战。开国之后,经抗美援朝,认为美帝不过如此;赫鲁晓夫秘密报告之后,认为斯大林也不过如此;1957年到莫斯科开会,对赫鲁晓夫当然不在话下;在党内是“鹤立鸡群”

    ;至于民主党派,更不在话下;群众闹事,没什么可怕总之,失去了一切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