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书》里对理想社会描
224
812庐山会议的由来
述得十分具体:妇女有身者入胎教院,儿童出胎者入育婴院,儿童按年入蒙养院,老则入养老院等等。毛泽东在《学生之工作》中对所设想的“新村”的描述,是很接近康有为的想法的:“合若干之新家庭,即可创造一种新社会。新社会之种类不可尽举,举其著者:公共育儿院、公共蒙养院、公共学校、公共图书馆、公共银行、公共农场、公共工作厂、公共消费社、公共剧院、公共病院、公园、博物馆、自治会。合此等之新学校、新社会,而为一‘新村’。
吾以为岳麓山一带,乃湘城附近最适宜建设新村之地也。“
这似乎可以看作他的人民公社思想的胚芽。这篇文章中关于“工作之事项”的规定:“种园、种田、种林、畜牧、种桑、鸡鱼,”岂不也很像他后来概括的“农林牧副渔”么。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写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毛泽东提到了康有为,将他列入“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
;并且说,“康有为写了《大同书》,他没有也不可能找到一条到达大同的路。”对康有为关于大同世界的设想,毛泽东在他的全部著作中,无一字评论,其中哪些是应该实现的,哪些只不过是乌托邦的幻想,一概未加评论。这里只是为康有为惋惜:未能找到通向这个理想的道路。现在到了中国人民“大跃进”时代,毛自认为已找到了这条道路:他执掌国柄,康有为只能想想的事情,现在可以付诸实施了。当年筹办人民公社的时候,中央农村工作部的负责人,曾经把康有为的《大同书》和《哥达纲领批判》,一同送给徐水县的干部。
由此也多少可以看出人民公社的指导思想有多么驳杂了。在通过《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
225
庐山会议的由来912
的决议》的八届六中全会上,毛还为《张鲁传》亲自作注,印发与会者。他对汉末张鲁所行“五斗米道”中的“置义舍”
(免费住宅)
,“置义米肉”
(吃饭不要钱)
,“不置长吏皆以祭酒为治”
,“各领部众,多者为治头大祭酒”
(近乎政社合一,劳武结合)的作法也是欣赏的。看来,除了欧洲的空想社会主义之外,近世欧美日本的新村思想,中国历史上农民平均主义理想社会的思想都给了晚年毛泽东或多或少的影响。
回顾这一页历史,真不能不使人感慨万千。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毛泽东成功地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打败了强大的内外敌人,取得了伟大的胜利。毛泽东不愧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革命胜利以后,要在贫穷落后的中国建设社会主义,体现了中华民族雄心壮志的领袖,由于急于求成,欲求迅速摆脱贫穷落后的挨打局面,要超英赶美,同苏联并驾齐驱,于是终于陷入了自己从来对之深恶痛绝的主观主义;竟然无视中国生产力还很低下的现实,无视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客观规律,无视内外主客观实际情况,于是战争年代的谦虚谨慎一去不复返了。以为凭借战争时期的经验、党和个人的威信、动员起来的人民群众的冲天干劲,就可以创造人间奇迹。于是晚年的毛泽东最终陷自己于带空想色彩的理想社会主义中而不能自拔。1959年的庐山会议,实际表明也是一场为维护其理想社会主义而进行的斗争。
226
庐山会议的教训A
1959年的庐山会议,至今30周年了。
庐山之变影响当代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至深且巨,阶级斗争的理论与实践从此升级,并进一步向党内向中央领导层发展,终于导致十年动乱的到来。
1980年秋,讨论《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草稿时,关于庐山会议,我曾做过一个较长的发言(《简报》刊出约两万余字)
,最后有这样六点简要总结:1。
初期开神仙会,是迫于形势,准备继续纠一下“左”
,只认识到是局部问题。认为农村已调整得差不多(还要大保食堂)
,工业再调整一下指标之类,形势就可以很快好起来,丝毫没有认输。
2。
对问题认识的深度虽不同,但当时头脑清醒的人包括大区负责人是多数。
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都发了言,对纠“左”都表了态。问题从何发生的呢?就在有一部分人(主要是当时“挂帅”
的柯庆施、李井泉及康生等)
并不服输,还是要鼓足干劲,“气可鼓不可泄”
(落实指标即泄了气)
;他们又犯阿Q之病,一触即跳,简直批评不得。
3。
彭德怀是刚直的人,讲话直率,“有张飞之勇,无张飞之细”
,有些话听
此文为《庐山会议实录》一书的结束语。文字有修改。
A
227
庐山会议的教训12
者有心,加之又有历史旧帐(没有解开的一些“历史疙瘩”)
,于是被这些人夸大其词,上纲上线,说彭的信是“反对总路线”
,“反对毛主席”
,“搞分裂”
,组织“章罗联盟”。终于“昨日功臣,今朝祸首”。
4。
中途调“援兵”林彪上山,最后接管军权。林彪提出“伪君子,野心家,阴谋家”
,为批判彭德怀定了调子。
5。
有一批风派人物,也起了不好的作用,不过这是次要因素。
6。
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在庐山会议时,毛泽东就已经形成一套“左”的错误的东西。
“矛盾和斗争是永远的,否则不成其为世界。
无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共产党的哲学,就是斗争哲学。“在这种哲学的支配之下,七年以后的”文化大革命“
,自是历史的必然产物。
以上这些认识,显然是很不够的,只是接触到一些问题,未及深思。
不久前,将自己关于庐山会议的回忆和有关史料,全部整理出来。对这场惊心动魄、关系党和国家命运的斗争的认识,比过去进了一步。回头看这段史实及其教训,似可归纳为以下六个方面:(一)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毛泽东晚年带有浓厚空想色彩的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的实践。在运动中,毛曾多次谈到自己的社会理想。他认为乡社合一,工农商学兵互相结合,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公社什么都要管;“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纪律化”的公社生活,是实现两个过渡(由集体到全民、按劳到按需)的最好形式,将来就是共产主义雏形。
当时不仅是毛泽东,包括中央和地方的主要领导人,都曾自豪地描述过几十年以后我国的情景。说那时我国的乡村中将是许多共产主义的公社,每个公社有自己的农业、工
228
2庐山会议的教训
业,有大学、中学、小学,有医院,有科学研究机关,有商店和服务行业,有交通事业,有托儿所和公共食堂,有俱乐部,也有维持治安的警察,等等。若干乡村公社围绕着城市,又成为更大的共产主义公社。总之,前人的乌托邦的梦想将被实现,并将被超过。为了实现这样美妙的前景,还在理论上提出了破除资产阶级法权,取消商品货币关系,废除八级工资制和家庭私有经济等观点。毛泽东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视为一场几亿人的伟大革命运动,在实践中谋求一步到位,运用战争年代政治挂帅、书记挂帅、大搞群众运动和阶级斗争的经验,大搞“人海战术”
,“拔白旗,插红旗”
,“破除迷信,解放思想”
,依靠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来高速度发展社会生产力。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等等口号,成为一时风尚。毛泽东认为中国一穷二白是极大的好事(而不言经济文化条件太差、起点太低是最根本的困难)
,穷则思变,这是革命的天然基础,认为中国的农民比西方的工人先进,他们之中蕴藏着一股极大的社会主义积极性。
他急于求成,夸大了主观意志的作用。
然而,这个大运动仅仅沸腾了半年,问题便接踵而来:国民经济各种比例失调,工业生产全面紧张,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等泛滥成灾,农村生产力和社会生活秩序遭到严重破坏。现实和理想发生了明显的冲突,迫使毛泽东和中央领导不能不有所冷静,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庐山会议前的这半年中,两次郑州会议、武昌会议和上海会议的主题就是纠“左”
,整顿公社的所有制,对群众退赔,修改一些过高的指标等等,以便解决继续跃进的问题。
229
庐山会议的教训32
尽管经过三年困难时期,人民公社运动没有按照原来的设想发展下去,可是这一社会平均、公正和平等的思想,始终是毛泽东所执著追求的。
“文革”之初发出的“五七指示”
,曾作为“建设新世界的五七道路”
:全国都要办成“毛泽东思想的大学校”
,都要“学政治、学军事、学文化、又能从事农副业生产,又能办一些中小工厂,生产自己需要的若干产品,”
以此达到消灭分工,消灭商品,消灭差别的理想社会。
(二)当时纠“左”
,神仙会阶段提出的18个问题,并不意味全党上下已清醒地认识了产生“左”
的错误的思想根源。
毛泽东并未放弃对理想社会的执著追求,他将运动中的成绩和错误做了惯用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