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枭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北洋枭雄- 第16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然而在这一系列南岑北袁斗争中,表面上袁世凯似乎是取得了巨大的政治胜利,然而这两年北洋派系的大规模扩张也是引起了慈禧的防范。
    这几年里袁世凯为首的北洋从一支小小的武卫右军起家,然后迅速掌控直隶一省,继而编练北洋常备军,前几年不说了,单单是去年北洋体系就办成了其他任何政治派系都无法办到的诸多大事,不仅仅北洋常备军六镇以及京旗常备军全数成军,而且还在1905年推动徐世昌进入军机处就任军机大臣,扶持赵东云就任盛京将军全方面掌控奉天一省,甚至有辐射掌控整个东三省的可能性,此外还推着王永庆就任江北提督。
    这一桩桩的事单独拿出来都是巨大的政治事件,然而在1905年却是一股脑的发生在北洋体系里,这如何不让外人注目?如何不引起清廷的防范?
    虽然袁世凯每年都给庆亲王奕劻送去不少金钱,奕劻也很支持袁世凯,但是也压不住清廷对北洋的防范啊!
    其中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当1906年夏天日俄正在进行停战谈判的时候,国内袁世凯、奕劻、徐世昌等人联手推动的新官制改革虽然表面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是依旧遭到了岑春煊的政治盟友瞿鸿禨的强烈反对,并且一败涂地。
    新官制改革中很多无关紧要的就不说了,真正影响权力核心的就是军机处和各部改革,军机处有多位军机大臣失去了参与枢务的权力,转而变成专管一部的尚书,其中就有袁世凯在军机处的直接代表徐世昌,然而袁世凯的死对头、岑春煊的政治盟友瞿鸿禨却是没有失去任何权力,依旧以军机大臣的身份兼管外务部。
    如此一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派系在这一场官制改革中,或者说在中枢的权力斗争中全面落败!
    而这一个失败随后很快就是引起了连锁反应,七月,面对诸多的弹劾奏章,袁世凯被迫辞去部分兼差,然而这还不算,真正对北洋造成重大打击的乃是八月份清廷发上谕正式成立陆军部,统辖全国新军。
    这个陆军部的成立对于北洋体系来说乃是实际上的重大的打击,前文说过练兵处实际上就是北洋派系的练兵处,成立后就一直和朝廷的代表‘兵部’进行权力争斗,试图争夺全国新军的控制权。
    然而清廷却是借着练兵处和兵部多有矛盾、重叠等理由,不顾北洋体系的暗地反对,直接把这两个部门进行合并,并加入了太仆寺后成立陆军部。
    如果成立了陆军部,而陆军部尚书由北洋派系的人来担任,比如说段祺瑞、王英楷甚至是袁世凯本人兼任这对于北洋体系来说都是好事,但问题的关键这个陆军部尚书不是北洋人啊。
    而是满人将领铁良,铁良虽然早些年和袁世凯关系密切,但是这几年来随着朝廷越来越明显的对北洋进行防备,铁良也是逐渐和北洋拉开了关系,进而成为了传统意义上的满人将领。
    陆军部的成立,铁良就任陆军部尚书,代表的是北洋体系在这场争夺全国兵权的战争中以失败而告终。
    具体表现下来就是,陆军部刚成立不久就是宣布统一全国新军番号,并预备年初也就是1906年的现在改‘京旗常备军’为‘陆军第一镇’,北洋常备军六镇则是改为陆军第二镇到第七镇。
    同时未来还会给其他各省已经成军的新军授予番号,不过当1906年初来说,不过赵东云这两年编练的奉天两镇,实际上都还没有成军,陆军部那边还没有派人来检阅,所以暂时还是继续沿用奉天常备军的番号。
    然而成立陆军部、统一番号着这种事在后世人看来兴许是好事,但是对于严重依赖军权生存的北洋体系来说却是大大的坏事!
    为什么?
    因为陆军部成立是,是有权管辖全国所有军队的,也就是说理论上来说不管是袁世凯的北洋常备军还是赵东云的奉天常备军都是属于陆军部掌管。这个陆军部如其说是否发展国内新军,倒不如说是清廷弄出来试图削弱北洋派系,收拢北洋军权的一个部门。
    这刚成立呢,就试图把北洋常备军的六个镇以及京旗常备军收拢到陆军部管辖!rg

第一百七十四章 朝局剧变(一)
    面对清廷的打压和收拢军权,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人自然不会坐以待毙,对于北洋来说丢个军机大臣或者一部尚书的职位不算什么,但是对于军权来说是绝对不容有失的。
    北洋派系的权利,不管是袁世凯还是赵东云,他们的权利都是来至于手下的军队,一旦失去了军队,那么他们什么都不是了。
    所以瞿鸿禨和岑春煊要想打压袁世凯容易,但是清廷想要借着这个机会来收回军权,那么难度就是非常大了。
    1906年八月,几乎就是陆军部刚成立的时候,袁世凯立即调遣第四镇进驻山海关,并称外敌尚在,为防辽西不稳特调遣第四镇增援山海关。
    这是个非常明显的政治信号,意思就是以外敌为借口,拒绝交出兵权。
    同一时间里,赵东云也是收到了来自袁世凯的密电,电文上称辽东日俄还在,希望赵东云能够继续维持辽西稳定云云,这表面上说的是废话,但政治人物之间的一些举动和言语都是不能只看表面的。
    在袁世凯和朝廷之间的矛盾已经表面化、公开化的现在,袁世凯突然发这一封看似废话的密电,赵东云自然是知道袁世凯此举为了什么。
    当即就是回复了密电:“东云不死,奉省不失!”
    这话表面上说的还是日俄,说什么我赵东云一天不死,这奉天就不会落入日俄两军之手,但是不管是袁世凯还是赵东云都知道,这区区数字就是赵东云的效忠誓言,所谓外敌不是指日俄,而是特指朝廷!
    随即赵东云上奏朝廷,说为了防备辽东日俄西进,已经派遣奉天第一镇离开锦州,进驻新民等地。
    这个事明面上说的似乎也没有什么,但是和袁世凯的那道派遣第四镇前往山海关驻防的奏章联系起来后,那政治含义就非常明显的,那就是赵东云是坚定的站在袁世凯这一边。
    也就是所谓的政治站队、表态!
    在这场遍及朝野的政治大风波中,在面对几乎是清廷和其他督抚联手起来打压北洋体系的战争中,赵东云是不可能和寻常的野心家们一样游走钢丝,两不得罪的。
    因为他赵东云自己就是北洋体系的中坚人物,说起北洋人们大多都知道袁世凯是北洋派系的首领,然而北洋人有那些主要角色呢?文官上有徐世昌、武将有段祺瑞、王英楷、冯国璋等人,而赵东云虽然是封疆大臣,但严格上来说也算是武将身份。
    可以这么说,几乎全国人都知道他赵东云是北洋的核心人士,朝廷要打压北洋,也是打压他赵东云,如果这个时候赵东云不旗帜鲜明的支持袁世凯,那么对于北洋派系来说就是一个重大的打击,进而可能会造成北洋分裂的。
    而赵东云一旦失去了北洋这颗大树作为依靠,除非他是真的准备现在就依靠手底下的几万人起兵造反,不然的话袁世凯一倒,他赵东云立马就得从盛京将军的位置上滚蛋,到时候估计也只能和袁世凯一样‘称病回乡’了。
    所以不管是为了北洋还是为了他自己,北洋不能倒,袁世凯也不能倒!
    他不管历史上袁世凯是否在这场争斗中失败还是胜利,总之在这个时代,谁要是敢把袁世凯从直隶总督的位置上拉下来,就得问问他赵东云手底下的几万大军答不答应了!
    所以1906年的夏天和秋天,他一方面是继续扩军,不但把奉天常备军第一镇和第二镇陆续扩编为齐装满员,同时又是扩大了奉天巡警的规模和编制,抽调多个府县的巡警编练了奉天巡警第一标、第二标、第三标作为辅助兵力,以腾出更多的野战兵力来应对局势。
    扩军的也是睁大了眼睛紧盯国内局势,一旦国内局势出现变化,他就需要及时的做出反应,甚至他都考虑过,一旦袁世凯下定了决心和朝廷翻脸,那么赵东云二话不说立马就带兵入关,然后把袁世凯推上共和总统的位置。
    而这个时候,日俄之间的谈判也是进入了关键时刻,由于现状和历史大有不同,俄国海军虽然惨败,但是陆地上可是胜负未分,真要打下去还不知道谁赢谁输的。
    基于此,日‘本想要的赔款、割地之类的要求被狂妄的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毫不客气的拒绝了,叫出了不赔一个卢布,不割一寸土地的口号。
    而旅顺虽然是中国领土,但是俄国也是坚决不肯割让给日‘本的,甚至喊出口号来宁愿归还给中国也不愿意给日‘本,这个口号让国内许多人都小小的激动了一把,不过这个可能性太小,要是不在满洲捞到一定利益,日‘本那几十万人还不得白死啊!
    如此就是造成了谈判僵局。
    七月份双方又是在谈判期间小打了一场,各自死伤上万后两国终于是没脾气了,这个时候,英美法等国提出了第三个解决方案,那就是提出多国托管。
    也就是俄国现在控制下的中东铁路该有诸国共同经营,旅顺改为多国托管的公共租界。
    提出这个方案自然是美国人的意思,美国人向来都喜欢以门户开放等各种理由插手进去的,这一次美国人给日‘本人提供大量金钱,直接目的固然使得打压俄国,但是另外一个主要目的也是想要在东北地区进行经济上的渗透。
    英国和法国以及德国本来在东北没什么利益所在,但是现在一听自己可以横插一手进去,那里还顾得上日俄两国什么心思啊,当即就是联合赞成。
    对于此举日俄两国自然是不答应了,不过日本的反对比俄国更为激烈,俄国方面虽然叫嚷不赔一个卢布,不割一寸土地,但是局势到了现在着个地步,他要想保住在东北的利益实际上是非常困难的。而且他也更不愿意把大部分利益出让给日‘本。
    如果是多国共管的话,俄国至少还能分一点,比让日‘本占去就划算多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