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方庆坤的晋升速度却也说不上慢了,你得知道人家1906年底才回国,真正加入奉军的时间不过一年多而已,而且他虽然也是留德生,但是在德国就读的只是普通的士官军官,并不是和杨德明一样的柏林军事学员。很多和他一样的留德生、留日生回国都只是从上尉做起,绝大部分现在还混迹在少校、中校这几个层次,能够在现在升到上校的并不多。
他能够挤过诸多人的竞争,而就任第三十三团团长,和孟恩远以及杨德明的支持是分不开的,杨德明在离任前,可是给他写了一份举荐信,而孟恩远也是向铨叙处那边透露了口风,说这个方庆坤才华相当不错,足以胜任一团重任,这才让他战胜了好几个资深军官,其中还有两个是进修生出身的资浅上校从而获得第三十三团的位置。
目前奉军里头,中层军官的位置,尤其是营长、团长这两个级别的位置相当多一部分都是被进修生所把持。你想啊,人家进修生刚毕业最低也是少校,毕业后分配的职位绝大部分情况下都是营长,这就足以挤占大部分的营长份额了。而团长的话,也是充斥着大量的进修生,这不仅仅有着进修生的自身的素质超过普通军官,而且铨叙处也是根据赵东云有意无意的暗示,在提拔军官的时候大大倾向于进修生。
能够从进修生里抢到这个第三十三团的位置,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然而孟恩远的看重,林永权的信任,这些都给方庆坤带来了极大的压力,他无法想象自己在渡江作战的时候一旦失误了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
所以失败了决不能接受的!
一个营不行,那么就两个营上,两门三门迫击炮不够,那么就五门,六门甚至更多,总之他务必在最短时间内击溃当前敌军,然后向内陆方向推进,为渡江的滩头阵地扩展战略纵深,避免后续渡江部队遭到敌军的机枪火力打击以及后续可能出现的火炮打击。
两江第七师的这个步兵营虽然装备和训练还算不错,在战斗刚发生的时候也保持了镇定,没有和大部分省军一样转身就逃,而是采取了坚决抵抗的战术。
毫无疑问,他们的顽抗给首批渡江部队,也就是方庆坤指挥的第三十三团造成了极大的麻烦,甚至一度威胁了后续渡江的顺利进行。
然而他们就算是表现尚可,但是也只有区区一个营而已,而奉军的首批渡江部队就有足足一个第三十三团,不管是兵力还是火力上,都是要远胜于他们这个步兵营的。
当方庆坤集结了第三十三团两个营,六门八十毫米迫击炮对这个两江第七师的步兵营发起攻势的时候,随着炮弹的不断落下,预计持续增加的伤亡,这个步兵营终于是和所有军队一样发生了崩溃。
这个拥有八百多人兵力的步兵营在死伤了近百人后,终于是在第三十三团的新一轮冲锋中崩溃,任凭那些皖军军官们怎么叫嚷,都无法阻挡那些皖军士兵们转身就逃!
从事实来说,在个皖军步兵营的表现已经是相当不错了,尽管他们只抵挡了大约一个半小时而已,但是他们却是成功杀伤了渡江的奉军两百余人,自身伤亡不足百人,伤亡比例大约二比一,这应该算得上是奉皖两军诸多战事中,首次出现如此大的差距了。
这换成了任何一支皖军部队来,哪怕是段祺瑞的这里第四师都很难取得类似的战果。
然而他们的顽强抵抗效果却是不大,区区一个步兵营而已,谈何阻挡第四军数万大军的渡江,仅仅是首批渡江的第三十三团就足以收拾掉他们了,所以他们在伤亡了近百人后崩溃了。
这个营的皖军崩溃了,抛弃了他们的阵地直接向西南方向逃却,然而方庆坤的表情却是没有露出喜悦的表情。
因为他知道,这仅仅是个开始而已,他的任务并不是只需要击退这一个小小的步兵营,他的主要任务还是向内陆挺进,建立稳固的滩头阵地,阻挡后续皖军的反攻,以掩护渡江部队的渡江。
“立即向西南方向挺进!”方庆坤快速下达着新的指令:“第一营沿江边挺进,攻占薛家凹一线并布防,第二营东进攻克花果山一线并布防,第二营随我前往雨山湖,追击并肃清敌方残军!”
随着方庆坤的命令下达后,第三十三团的官兵们并没有进行休息,而是就地在滩头略微整顿,使得各部队略微恢复了指挥体系后,各营就是迅速向西南方向挺进,他们要阻挡当涂方向的两江陆军第七师东进,以掩护后续部队的顺利渡江!”
当方庆坤指挥着部队向纵深挺进,扩展滩头阵地的时候,北岸孟恩远也是对着一个身材高大,留着八字胡须的上校道:“方团长,前线第三十三团已经巩固了滩头位置,而小黄洲上也没有发现有敌军部署,你们工程团可以顺利展开浮桥架设作业了!”
这个方团长就是这一次统帅部为和州渡江计划特别成立的特遣工程团团长,该工程团抽调了奉军里几乎大部分的专业舟桥部队,虽然受限于当代的技术水平,他们架设浮桥的水平也有限,但是这好说好歹也是奉军能够拿出手的唯一一支专业舟桥部队了,而第四军的主力部队能不能顺利渡江,就要看这支特遣工程团能不能短时间内顺利把浮桥架设起来了。
只有把浮桥架设起来,那么第四军的主力部队,包括等待渡江的第九师第十八旅、第十四师、第一混成旅才能够渡江,更为重要的是大量火炮部队,辎重部队才能够过江。
而火炮和辎重能够顺利过江与否的,这才是第四军渡江战役的关键,而不仅仅是把几千人用木船和竹排送过江去就算完了,准确的来说,首批渡江的第三十三团,后续乘船渡江的第三十四团,他们的任务就是掩护并保护舟桥部队能够顺利把浮桥架设起来。
如果浮桥无法架设起来,后续部队过不了江不说,这先过江的第十七旅就会因为缺少弹药被反推到长江里!
第三百八十九章 架设浮桥
“将军请放心,我方必云南下之前就已经向老师保证过,此番和州渡江作战,我方必云必将竭尽全力保障第四军上下顺利渡江,绝不会耽搁我军江南攻略的!”方必云一脸严肃道。
孟恩远听罢后点了点头,他对方必云的这个态还是比较满意的,同时他也是相信这个方必云是有能力带领特遣工程团成功架设浮桥的。
架设浮桥,尤其是要在宽达数公里的长江上架设浮桥,而且还要求在短时间内完成,其难是可想而知的,别说对于1908年的军队来说困难无比,哪怕是对于二十一世纪的军队来说依旧是一件困难重重的事情。
为了在和州架设浮桥,顺利保障第四军渡江,奉军先后从各工程部队里抽调了大量技术军官,这些军官大多是专业的工程科出身,而其中的佼佼者就是方必云了。
方必云,河南郑州人,和绝大部分年轻人一样,他原先也是读者四书五经但是随着庚事变后,清廷开始教育开革,他就是随大众就读新式堂,随后北上投军,当然了他不是去当大头兵,而是去军队应征幕僚,并成功进入当时的第混成旅成为了清书。
紧接着他考入第混成旅随营堂,由于德语天赋较为出众,仅仅一年时间就掌握了德语,随后被赵东云举荐前往德国留,成为众多北洋官派留德军事生中的一员,而和很多留德生喜欢就读步科、骑科以及炮科不同,他选择了却是比较冷门的工程科,历尽留德生涯两年后,于1907年初回国,和诸多留德生一样直接前往东北投奔赵东云。
当时的奉军缺乏技术性的军官,尤其是工程科、电讯科等技术性的军官由于人数稀少,所以方必云的仕途比那些习步科、骑科的同期留德生更为宽阔,先是担任统帅部参谋部军需部营建处舟桥科科长,随后调任第师担任第工程营营长,后调任第二军司令部,任职第二军工程司司长,领陆军上校衔。
其在第师、第二军先后任职期间,组织架设了大量浮桥,开通了众多临时道,甚至在江北战役期间还提出修筑一条从河南郑州到徐州的临时军用铁,虽然该计划最后没有被批准,但是这个临时军用铁所选用的线,也是被作为后续陇海铁的修筑线。
此番奉军为了和州渡江战役从奉军抽调大量工程技术部队的精锐,编成了由统帅部直辖的‘特遣工程团’并派往和州作战,方必云又是被多个将领举荐,进而调任特遣工程团团长一职。
此人虽然由于担任的技术性岗位,在名声上自然是不如那些优秀的步科军官们那么出名,别的不说,就算是方庆坤在陆军内的名气也是要远远胜过方必云的。
但是话又说话来,奉军里优秀的步科军官多了去,多方庆坤一个不多,少他一个不少,然而在工程技术能力上比得上方必云的还真没几个!
出了第四军司令部会,方必云没有过多的停留,而是直接前往江边,在那里他的特遣工程团已经是准备进行浮桥搭建作业了。
大量的木板,钢条等材料源源不断的从后方运输上来,数以千计的特遣工程团士兵们正在进行高强的作业,为了支援特遣工程团的架设浮桥作业,第四军其他部队里的辎重、工程部队也是被调遣安排用以运输各种物资等。
方必云上前后,一个肩膀上挂着中校的中年军官快步走了上来:“团长,江水比我们预料的还要喘急,很难进行木桩作业啊!”
方必云听罢后看了看前方正在江水中的作业情况,随后他还是没有说话,而是拿出了随身携带的设计图纸,略微片刻后才道:“先暂停江心的木桩作业,该用沙石装填沉江后用铁固定,另外你再去催催后头的人,让他们快点把木箱运过来!”
方必云对于现在出现的诸多技术性问题并没有表现出意外之色,要在宽达数公里的长江上架设浮桥,要在短短一两天时间内完成,而且这还是需要能够让高达一吨多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