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枭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北洋枭雄- 第8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生其实并不多。
    除了陆锦、华振基外,也就是一个第二期的龚光明了,这人倒不是赵东云亲自招揽的,而是走了段祺瑞的门路,本来是要去第二镇的炮队第二标任职,不过段祺瑞在争夺第二镇失利后,没办法只能把他打发到赵东云这里来了。
    此人虽然不算赵东云的嫡系,但勉强也算是同一派系,加上此人是留日士官生第二期炮科出身,先不提他打仗行不行,但是对于练炮兵应该是可以的了,不然他也不会受到段祺瑞的推荐。
    所以他来了后,赵东云就让他担任了炮营前队的队官。
    对这些年轻的中下层军官们,赵东云面带和气,亲切地走上去一个接着一个说话,回军礼,不时说一两句鼓励的话,而刘廷贵则是仅仅跟在他身边做介绍,毕竟第三混成协下级军官少说也几百号人,赵东云可记不住那么多人。
    “这位是左队所属排长吴佩孚!”刘廷贵在介绍着一个站得笔直的壮实汉子时,却是引起了赵东云的注意。
    赵东云看着吴佩孚,难得露出了一丝笑容:“你就是陆锦说的吴秀才吧,嗯,好好干,干出一番大事业来!”
    吴佩孚听罢露出一脸的激动,这个时候的他不过是个最低级的军官而已,前不久刚从正目升到了排长,眼下见第三混成协的大佬赵东云竟然记得自己的名字,一下子竟然激动的差点说不话来,让一旁的刘廷贵狠狠的瞪了一眼后他才是恢复正常答话:“谨遵大人教导,佩孚定然不会让大人失望的!”
    赵东云听罢略微点头,脚步却已经是移开见其他军官去了,如果吴佩孚跟在他身边的话,那么就会听见赵东云同样喊出了另外一名军官的名字,那人的表现和吴佩孚一样激动。
    说实话,赵东云可记得不吴佩孚到底那个人,他之所以能够叫出包括吴佩孚在内诸多低级军官的名字,是因为刘廷贵在一边提示着呢!
    吴佩孚虽然说在后世也算是大军阀一个了,但是现今北洋体系里的大小军官们,后世哪一个不是军阀啊?袁世凯、段祺瑞这些大佬们都不用说了,曹锟、王占元、卢永祥等等几乎个个都是军阀,如果刚到这个年代的时候赵东云对这些历史上的军阀还存在有什么好奇的话,那么两年后的今天,赵东云已经是直接无视了。
    现在的情况是后世的历史名人在仰视赵东云,而不是赵东云看见什么历史名人就屁颠屁颠的跑上去求签名。
    赵东云招揽人才的时候也不会在乎什么历史名气,他更注重实际才华,事实上他现在的手下大多是名不经传,但是实际才华却是丝毫不弱于那些历史名将。
    就把这个吴佩孚和龚光明来说,前者是历史名将,后者连百度都找不到他的资料,但是前者的吴佩孚只在开平武备学堂学了一半,而且还是个没毕业的半桶水,他没有和历史上一样跑去天津当警察,而是在去年的时候投到了北洋新军第一镇,然后今年调到了赵东云手下的炮队第三营,刚调过来的时候不过是正目而已。
    说实话,没有上过测绘学堂和经过间谍生涯的吴佩孚能力有限的很,在赵东云的心中重要性远远不如龚光明这个陆士二期炮科出身的专业炮兵军官。
    历史名将是需要环境来造成的,当历史改变了后没有获得足够机遇的那些历史名将们,可能一辈子就这么默默无闻的度过了,而原本一些名不经传的小角色在获得了机遇并得到足够的锻炼后,足以成长为新的历史名将。
    当然了,是金子到那里都会发光,赵东云要做的只是给他们一个机遇而已!
    历史上吴佩孚就是测绘出身,并利用测绘的专业进军炮兵,早年可是玩炮兵的行家,所以赵东云不介意帮他一把,让他继续在炮兵部队里历练,至于能不能和历史一样成才,那就得看他自己了。
    而赵东云自己倒是觉得没所谓,要说历史名将,北洋里头一抓一大堆,少了谁多了谁没多大区别。
    而且,缔造一个名将可比收复一个名将有意思多了!

第八十三章 扩编补充标
    对于赵东云来说1903年的7月,整体算是平静的,抵达锦州后的他一边睁大了眼睛盯着日俄局势的同时,也是加紧训练第三混成协并修筑防御工事。
    然而在这略显平静地锦州之外,整个东北甚至整个远东局势却已经是越来越紧张,因为东北问题清国、俄国、日‘本、英美等国是频繁交锋,而位于风暴核心的自然是中日俄三国了。
    俄国从1903年夏天开始就是往东北地区陆续增兵,日‘本则是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战备,而中国这边,也是被迫采取相应的军事调动来应对。
    不过说是中国呢,但其实就是北洋,就和当年的甲午战争一样,现在假如和日俄在东北爆发战争,那也是北洋一家的战争,和中国的大部分南方省份都没啥关系,甚至和慈禧光绪也没什么直接关系,胜利也好败也好甚至中立也好,那都是北洋的事情。
    这说上去兴许是过了,但实际上就是如此!
    要不然偌大一个中国数十万各种军队内,为什么只有北洋的一个第三混成成被派往了东北呢?为什么大家都叫嚷着收复东北,但是谁都不肯掏哪怕一两银子用来备战扩军呢?说白了他们觉得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在后头吹吹牛就算了,真要让他们派兵或者支援军费那是不可能的。
    张之洞,岑春煊等人一个个都叫嚷着进军东北,但他们一个在湖北,一个在广东都躲的远远的,别说派遣手下的新军去东北了(事实他们手上也没有多少新军),他们连一两银子都不愿意拿出来支援北洋新军驻防辽东。
    赵东云的第三混成协进驻锦州,花费其实并不小,开拔费,修建营房,修筑防御工事,采购军械囤积备用,前后已经花费了数十万两银子,其中一部分是袁世凯使手段从清廷户部手里拿到的,而剩下的一部分则是北洋自家掏出来的,张之洞和岑春煊可不会好心的拔过来几十万两银子给赵东云用。
    所以说,1903年东北局势紧张之际,别看整个中国群情汹涌,但就跟后世的愤青五毛美分一样,多数是只说不做的货色,让他们后头叫唤那是响亮了,但要让他们真的去做些什么,大多是会高喊:“凭别人不去做,要我们去做啊?”
    所以希特勒的那句话还是非常对的:敢于为国家和民族牺牲的永远都是少数人。
    真正面对东北局势紧张做出反应的,还是北洋,派遣赵东云进驻锦州只是其中之一,而后袁世凯又是因为东北局势紧张,继续大规模扩军,以防备局势败坏。
    好吧,这听起来太过光伟正了,其实这也是扯淡!袁世凯之所以扩军,根本目的还是为了增加手下的军力以掌控更多的权势,至于应对东北局势,只是个借口而已,没有东北局势的紧张,袁世凯怎么可能从清廷手里抠出足够的银子来扩军,没有这些钱,他的北洋军怎么可能扩编到后世的北洋六镇啊。
    不过这些真正高层的事情和赵东云没什么关系,他虽然已经是属于北洋高层之一了,但没有到达可以影响国内政局甚至远东局势的地步,现在赵东云能够做的就是把第三混成协牢牢的抓在手里,然后走一步看三步,未来的日俄战争时期里继续壮大自己。
    在赵东云的心中甚至在第三混成协的诸多军官心中,继续壮大的最好途径就是把第三混成协变成第三镇,然而这说上去简单了,但实际上做起来难度非常大。
    最主要的还是钱的问题!
    袁世凯手里的钱有限,在清廷没有拔下来大规模军费之前,他不可能支撑两个镇的同时扩编,这就好比上半年的时候,北洋上下早就想要编练第四协了,但是因为那个时候傲编练赵东云的第三协,导致第四协的编练计划一拖再拖。
    一直等到五月份赵东云的第三协初步成军后,才正式展开第四协的编练工作,后来北洋常备军成立两镇一协,北洋上下的主要经费也就投入了第二镇的编练上头,对已经编练成军的第三混成协只是保持了维持经费的投入,短时间内不可能再投入几百万两银子把第三混成协扩编为镇了。
    所以第三混成协要变成第三镇,难度不小!
    不过话这是从整个北洋新军角度考虑的,对于赵东云来说如果上头不给他正式编制以及扩军的经费,那么他就得自己想办法了。
    要扩军嘛,也不是非得有正式编制和朝廷经费的,也可以采用其他办法,比方说整编那些旧军,收编土匪等等,办法多了去。
    而这个时候,赵东云再一次觉得北洋体系里头各部队自主招兵、训练,甚至自己解决经费对于任何一个军阀来说都是好处多多的,因为这代表着即便上头不给编制和经费,赵东云也可以自己想办法扩军。
    “锦州巡防营里的两千多旧军已经整编的七七八八了,裁汰了大约半数,剩余千人目前由教育科正在进行新兵训练!”林永权站在赵东云的办公房内,向赵东云报告旧军整编事务。
    锦州巡防营也算是新生事务了,六月赵东云刚抵达锦州的时候就向袁世凯诉苦请求援兵,但是袁世凯那里有援兵派遣给他啊,但是一点援兵不给也说不过去,最后只好从永平、通州等地东拼西凑给凑齐了一千多直隶练军派往锦州。
    与此同时盛京将军增祺在得知赵东云率兵进驻锦州后,并且有意整顿当地旧军时提高当地防军部队战斗力后,就是和袁世凯那边一合计,把锦州当地的一千多锦州防军和增援而来的一千多直隶练军合编为锦州巡防营,以协同第三混成协担任锦州防务。
    并责成第三混成协统领、候补知府赵东云进行整训。
    这个锦州巡防营虽然有两千多人的人数,但是实际战斗力连土匪都不如,比如说紧随锦州巡防营成立的奉天省巡防营马步游击队,嗯,就是被增祺收编的张作霖的那支土匪,人家虽然只有五百人,但好歹也是兵强马壮,虽然不如正规军,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