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画的正是玉龙雪山上的原始丛林风景,从丛林的缝隙之中,还可以隐隐约约的看到玉龙雪山的最高峰——“扇子陡”的山尖儿!有如身临其境!不愧是出自名家之手。
周围的墙上还有很多这样的画,都镶嵌在颇具纳西风味的木框里,很有情调。不过,只有一幅画相当的与众不同——那是一只猫,一只通体黑色的大猫,眼睛是泛着荧光的绿色,十分诡异地、紧紧地盯着前方,也就是观看者的眼睛,目光深邃……等等,他的瞳孔中好像还有什么影象!这是……
“对这幅画感兴趣?”林老先生站在一幅风景画旁,问看画出神的薛紫辰。
“啊……是的!这幅画很特别,很……很大,而且画的是猫而不是风景。”
“哈,那是做纪念用的。”
“纪念?”
“对,纪念……是特——意为一个人准备的!”他把“特意”两字说的特别重,就好像是说给那个人听的似的。
这时,打进屋起就一直保持沉默的王兰小姐冷冷地吹出一句话:“那么那个人一定会非常地——高兴。”
她又把“高兴”说的很重,都把薛紫辰听糊涂了:这的人,都不太对劲儿。他暗暗地想。
薛紫辰冷不丁说道:“这是新挂上去的吧?”
老人扭过头,有些惊讶地问道:“没错,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因为别的画的画框上都有灰尘了,就这幅没有,画框看起来还很新。”
老人点点头道:“是的,你的眼力不错啊!小伙子。”
薛紫辰忙故作谦虚的说道:“那里、那里,只不过是您的画太动人心魄了,吸引了我的眼球!所以忍不住多观察了一阵儿。”
老人再次用惊讶的眼神看了薛紫辰一眼,说:“眼球?吸引了你的眼球?哈哈哈!这又是你们那儿比较流行的词儿吧?哈哈哈!唉,我是越来越听不懂喽!吸引眼球?哈哈哈……”老人自己嘀咕着,向里间走去,好像还沉浸在薛紫辰所说语句的无限回味当中,自顾自地走了一阵儿,才想起回过头,对众人嚷道:“哦,对了,我的壁画就在这边,请吧!”
大家一起跟随他进入一层里面最后一间房间,才发现那里是画儿的天堂——画室。画室里堆满了颜料、画笔、画布、画架,还有给画好的画准备的画框……以及一位画家所需要的一切东西!墙边是供暖机器放置位置,几条管道由此分散沿着墙壁伸向其他房间,也算是给这个空荡荡的大屋增添了些物事。再把视线转向身后,在正对着窗户的那一整面墙上的,即是林老先生引以为豪的壁画。
“哎呀!这简直是丽江壁画的仿制品呀!”唐临说道,他是一位登山爱好者,带着他大学登山俱乐部的同学一起来的,他好像很识货。
“是的,就是丽江壁画。”老人得意洋洋的说。
丽江壁画系明代木氏土司聘请汉、藏、纳西等族的画匠绘制的,分布在玉龙关的觉显寺、护法堂等十余处。由于年代久远,现仅存大宝积宫、琉璃殿、大定阁及来河大觉宫四处。壁画共55堵,总面积139。22平方米,规模最大的是大宝积宫的12壁。其中一壁高2。07米,宽4。48米,共画人物600尊,人物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林老先生仿画的,只不过是其中一壁而已。
“丽江壁画多是宗教题材,表现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和道教的内容为主,用笔细腻,设色精丽,对比强烈,特点突出,是中华文化艺术的瑰宝之一!”陶元又开始介绍了,不过令人感到意外的是,这次王兰居然抢了他的话。
“没错!丽江壁画以白沙大宝积宫为中心,包括琉璃殿、大定阁、福国寺的护法堂,束河的大觉宫和大研镇的皈依堂等处残存的壁画。早年,寒潭寺、万德宫、木氏故宅、雪崧寺等处也有,但无人护措,早已圯毁湮灭。近年皈依堂、护法堂的画,也相继毁坏,其余的还基本完好。1957年有关部门曾经组织美术工作者到丽江从事壁画的临摹工作,总共得到临本13O余件,向全国各大城市巡回展出,受到一致好评!1983年4月,又与其他民族的壁画、崖画一起,在首都北京展出,引起了各方面的重视。”
林邵贞老人用手温柔地轻抚着壁画,缓缓说道:“这些寺庙殿堂内的壁画,题材都是宗教人物和传说。内地的殿堂壁画,多为一种宗教的内容,而丽江的壁画,在一个殿堂里,甚至在一幅壁画里,常有佛教、道教、喇嘛教三种神像并存的现象。这多种宗教揉合的壁画,与丽江所处的特殊地位是分不开的。丽江位于滇藏要冲,同时受汉、藏文化的深刻影响;民族杂居,群众宗教信仰较为复杂,其中尤其以佛、道、喇嘛三教为盛。面对这一现实,统治者只好‘兼容并包’,企图通过涂抹佛、道、喇嘛三教的威严,宣扬三教‘法力无边’,来安抚、麻痹群众,使其安于受奴役受剥削的地位,以巩固统治;但参加绘制的工匠们,生活在严酷的封建社会中,与各民族的社会生活有血肉联系,通过宗教题材的折光,也或隐或显地透露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工匠们的美学理想啊。”
“是啊……”陶元认真的看着壁画,沉思着,过了一会儿,他突然问道:“那么您画的这幅又是那一壁呢?”
“啊,是‘观音普门品图’。在壁画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大的大宝积宫,北壁,就坐落着这幅‘观音普门品图’。”
此时,薛紫辰才开始真正的观察这幅画。‘观音普门品图’正中画观音,执法器,坐莲座上;西侧画人,人遇水、火、盗、虎等场面。画中有三个旅行的人,各带包裹雨伞,一遇虎,另一遇盗;左侧画一犯人,赤膊带枷跪地,一差役揪住他的头发,另一差役举剑欲砍,旁有二吏,指点交谈,似主谋者;右侧画一人遇火;这些遇难者,于危急时口念观世音,就逢凶化吉,虎盗不敢伤人,差人屠剑自断,火堆变成浅水荷塘。右侧下部有一班百姓,向着正中观音或跪或立,顶礼膜拜。观音莲座上还有藏文题记。
这时,陶元低声说道:“哦,美术水平很高!不过这画总让人觉得有点宣传品的味道……”
“我明白,当然这画虽是明显的宗教宣传,但从图中的官吏、差役、旅人和百姓身上,可以使人看到明代边疆社会生活的一些侧影。画的上部,有小观音八尊,亦各具神态,你们再看右上第三尊观音,倚手沉思,神态特妙。这些场面以山石云烟隔开,将它有机地组织在一个大画面里,布局匀称,错落有致。啊,对!那边还有西壁上的《莲花生祖师图》,正中画的是藏传佛教即喇嘛教的祖师莲华生。”在壁画中,他头戴七宝冠,合掌坐于莲座上,黑衣,头微倾。座下立二小天女,神态优美,四周画百工之神,或坐,或立,或舞,或骑马、坐船、打猎、木作、纺织、捕鱼、打铁、砍柴等等,真可谓是一幅内容丰富的边疆社会生活画卷呐。”
“这些壁画在构图、布局、线条、色彩的运用上,都有很高的水平呀!”登山爱好者一行人中的唐临带着崇敬的眼光说道,他好像也对壁画很感兴趣。
“对呀!对呀!……”
薛紫辰听够了他们的“交谈”,转身向一旁的书桌走去。也许他是不懂艺术,但是他也深深明白一幅优秀的画作绝不是讨论出来的。他想去看看作画的工具。
他走到桌旁,看着书桌上的各类工具。其中有一本包着书皮的书,薛紫辰很好奇,打开来一看,原来是丽江壁画的介绍。他打开的那页正是大宝积宫中的《如来会佛图》,画幅367×498厘米。只见如来佛朱衣金身端坐正中,上列十八尊者,两侧画道教神像,下列正中,画喇嘛教三护法神,外侧画四大天王,共约百余像。这些神像,把佛、道、喇嘛三教的人物都糅合在一起,层次分明,动静相谐,色彩鲜明,人物生动,是一幅较为精彩的宗教画。下一页照的则是在离大宝积宫东北不远的大定阁中的壁画,正殿东壁上画的喇嘛教欢喜佛抱裸体女神,画面世俗气味很浓。正殿南北二壁的“水月观音”,画文殊、普贤、观音、大势至等佛像,以水月云石相衬,类似一幅山水人物画。如画观音菩萨一幅,观音坐于莲池畔的崖上,脚踏莲花,金身,紫衣,红带,后面花竹成丛,前面池中金荷正开,池水兴波。右上角一散花小天女驾云而至,白鸽相伴,舞于蓝天。写普贤菩萨一幅,普贤于崖上抱膝而坐,身旁鲜花开放,头顶梅花遮盖,右边溪流激湍,波浪迭起,左下角一童牵象,右上角有天女散花。画面精巧严谨,富于装饰情趣。这些壁画是在明初至清初300多年的时间里陆续绘制成的。书中说,这幅壁画形成时间漫长,工作量浩大,前后风格不一,壁画的作者有可能是好几批多民族的工匠。
看到这么多关于丽江的古代壁画,可以看出这家主人真的对云南的古代文化相当感兴趣啊。在周围的书柜中还有不少有关东巴文化的书籍,东巴经藏品等等。
他放下了图册,绕到了楼上:这是林老生活的地方,林老的房间很整洁,卧室和书房是融为一体的,屋子的正中是一个小圆桌,铺着好看又美观的蓝白格桌布,房间左侧是床,比一般的单人床还要大一些,睡着一定很舒服!房间的右侧是一座巨大的书柜里面摆满了关于美学和生物学的书籍;窗台上,还摆放着一盆金鱼,盆中还点缀了一些水草!真是一间令人惬意的房间,那么的纯洁、朴素。
“哇哦!在这样的房子里居住简直是享受!”
“你很喜欢这栋房子啊?人老了,就不适合在大城市里居住了。那里的噪音,无时无刻都令人浮躁!”林邵贞就在他的背后一直跟着他。薛紫辰诧异了一会,看见老人忽然陷入了沉思之中,但一会便又恢复了,继续说道:“不过,这里就不同了,这里唯一的声音是树林里的鸟叫声和树叶摇动的声音,这些都是在城市里我想听都听不到的。”
“是啊。不过这里靠近雪山之颠,常年居住此地就不冷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