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第一国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朝第一国师- 第16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自除夕之后,绍兴赴考的士子正式分裂,一股以韩、孙二人为首,一直聚集在客栈内,专心苦读;另一部分则是因为背叛,被刘同寿拒之门外的那些人,这些人多数觉得沮丧,另一部分则是怨恨,在黄齐贤的带领下,他们只要有文会就参加,趁机煽风点火,散布流言

本来黄齐贤还有个搭档来着,可王之臣经历了那场动荡之后,一病不起,最后也是心灰意懒,放弃了科考,随船回绍兴老家去了,只剩下黄齐贤独撑

孤掌难鸣,黄齐贤却不气馁,他化惊恐为力量,一面努力的传播消息,败坏刘同寿名声,另一面也是悬梁刺股,誓要在会试中争口气出来但自身争气对小道士的打击还不够给力,能破坏对方的图谋才真正大快人心

所以,这段时间,他经常往绍兴会馆跑,考试前夜也是住在了此处

这个时代的会馆,就是类似同乡会的机构,由某些已经发达了的官员或商人筹建,专门给同乡提供居住、消息等便利

每三年一次的会试,是会馆最热闹的时候,很多出身寒门的举子,都会来此地落脚出身本地的翰林,也时而会出现在这里,与后辈讨论经学,评价人物,预测会试结果,也算是扬名声,拉关系的一种方式

于是,久而久之,会馆就成了举行文会,消息汇聚的所在

刘同寿本来也有心到这里落脚

不过,如今绍兴人当中,最显赫者莫过于余姚谢氏,主持会馆的正是谢家老大谢正,刘同寿自然也没必要来自找晦气其他士子都以他马首是瞻,也就来的少了,这一年,成了绍兴会馆成立以来,最为冷清的一次

诸多因素夹杂在一起,会馆上下对刘同寿当然不会有什么好感,但也没人打算冒头起刺儿神仙打架,原本就没有凡人掺和的余地,那黄、王二人的境遇,不就是最好的前车之鉴吗?

一个已经注定和功名无缘了,另一个尚在苟延残喘,不过看这架势,也撑不了多久了,那小仙师可是金口玉言,一说就一个准儿的

否则,他怎么会只在紫禁城打了个转儿,就力压邵真人,成为了天子驾前的第一红人?

“蹬蹬蹬……”一阵脚步声急响,一下将众人的注意力给吸引了过去,楼上的士子本来就没什么声响,楼下争论的客人们也安静下来

“出……出来了”那人上气不接下气的说道。

“具体结果呢?”

“还不知道……”

“嗨”叹息声连成了一片,所有人都很失望

“不过,有人看到了,出来的时候,张阁老面色铁青,夏部堂却怡然自得……”报信的大喘气,不过倒也没人怪他,因为所有人都品味出来这个消息中,所蕴含的信息

“没抽中”一片惊呼声

“中不了了,老天,我的银子”也有人撕心裂肺的嚎了一嗓子

“还来得及去下注吗?”有人心存侥幸

“来得及个屁啊那些庄家的消息灵通着呢,赔率八成已经调完了,还能给你拣这个漏?”

底下吵闹成了一片,雅间内,黄齐贤等人已经是热泪盈眶了,老天有眼呐,小贼终于恶有恶报了

第177章大规模严打

顺天贡院坐落在崇文门东南方,离得很远就能看见那座‘天开文运’的大牌坊,牌坊下面,则是熙熙攘攘的一大群人,让刘同寿不禁联想起了后世高考和官考的盛大场面

当然也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比如候考的士子们手中拎着的是个篮子,另外,众人还要根据来自的省份集结了之后,才能等候唱名入场

这些事都用不着刘同寿操心,他参加会试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但同行的举子中,多有经验丰富者,引路、介绍、说明,全都有人张罗了

刘同寿兴致盎然的东张西望,其他人的情绪却有些低落他们了解的比黄齐贤那些人详细,这次被抽中的,是翰林学士张璧出的题目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事情又回到了原点

本来负责出题的就是翰林院这二位,虽然最后要从皇帝那里过一手,但一般来说,只要没什么犯禁的漏洞,皇帝就不会驳回

但是,对刘同寿来说,问题就很严重了主辱臣忧,已经打定主意,抱定小道士这颗大树不放手的士子们,心情当然不会好一向最活跃的梁萧,此刻也显得很是沉默,半天都没说一句话,也不知是因为初考紧张的,还是太担心

“焉有此理,咱们浙江来的人最多,怎么会排在最后?提学官却是哪个?怎么如此差的手气?”刚走近牌楼,就听得有人大声喊叫道喊声中,饱含着委屈和不甘

“与提学官有何干碍,蒋兄难道不知么?这是特意安排的,就因为咱们浙江举子中,多了一个特例”

“这却是什么道理?就算有人得位不正,与我等又有何干系?怎还搞起了株连?”

“就是,就是如此做法,着实让人无法服气,我等何不一同向考官申述?”

“对同去”

有人带头就有人跟风,本来刘同寿的待遇就很让人眼红,这下又影响到了大家的切身利益正是是可忍孰不可忍要知道,想取得好成绩,主观的努力程度固然是主因,但客观条件也是很重要的,考试场所就是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环

贡院里,考生须得在各自的单间中进行考试,那单间也叫号房,约长五尺,宽四尺,高八尺是个相当狭小空间,考生需得在这里渡过三天时光

号房本身都差不多,不过,根据位置、房屋质量的不同,区别还是很大的若是赶上那靠近茅房的臭间这三天的苦楚自不待言;就算不是臭间,如果是个把边的位置,棚顶、墙壁再年久失修,漏点风进来,那乐子就大了

尽管已是春天,但京城的二月还很寒冷窝在斗室里吹风考试,肯定不是什么好享受

为了防止舞弊,号房的分配也是随机的,而不是象后世那样事先设定好巡场考官会将同乡打散安排,具体轮到哪一间,考生略有些自主的余地不过,那是先进去的福利,后进去的就不要存有这种幻想了,听天由命才是唯一的选择

浙江来的举子人数本多,这一嚷嚷起来,动静也着实不小,其他省份的士子纷纷转头相看,远近围观的百姓是wωw奇Qìsuu書网兴致大起,指指点点的议论起来,几个懂行的人身边挤了一大圈人,不时发出一阵惊呼声

不听不知道,科举真奇妙,要说这考试的说道还真多呢,长见识啊

纷乱间,也有那眼尖的,注意到了刘同寿一行人,心下都是惊疑,当即向身边的同伴求证见过刘同寿的人不多,但韩应龙和孙升在京城的知名度和曝光率却都很高,顶着未来状元榜眼的名头,也不知遭来了多少白眼和诅咒

消息,就象是在水面上丢下的石子,迅在人群中产生了波动,一刹那的静寂之后,围观众猛然沸腾了起来

“哪个是小仙师?”

“这神仙弟子,长得跟凡人也不一样啊你看那位少年俊彦,年方弱冠,眉清目秀,唇红齿白,老远一看,就有一股仙灵之气扑面而来除了这位,还能有哪个?”

“王大哥的眼力果然非凡”

“得了,跟眼力有什么关系啊,四千多举子里面,有几个是少年人?这不是明摆着的吗?”

“管他明不明的,大好机会就在眼前,我先上去求个签再说……咦,王大哥,你拉住我做什么?”

“你着哪门子急啊,来日方长,小仙师又不是考完试就走了,无论中或不中,他都是要留在京城的,你还怕找不到机会吗?现在冲上去做什么?看见没有,贡院的大门开了,马上就要开考了,你不怕被治个扰乱考场的罪名吗?”

要求签之人转头一看,当即便是一惊,“怎么是个穿绯袍的?这么高品级的龙门官,开国以来,这也是头一遭了?”

“切,你不认识这位大人么?他就是都察院的右佥都御史张景华张大人,正四品的大员”

“咝”说话那人倒抽了一口冷气,旋即发觉有异,这声音似乎太大了点,定神看看才发现,原来身边的围观者,以及门前的士子们都在抽冷气,显然是被这个大块头的龙门官给吓到了

张景华不是一个人来的,随着大门的开启,搜检官的阵容全面展现在人们面前,崇文门一带的嘈杂声也是越来越低,直至于无

只见几十名官员站成了一排,目光炯炯,气势凛然,迫人的压力扑面而来

“边上站着那位,莫非是赵御史?”

“孙御史也来了……”

“天不会是都察院倾巢出动了?”

惊呼声还有,但声音却都被压得极低,顶多只有身旁的人能听见,与其说是呼喊,还不如说是耳语由不得人们不惊讶,那些官员穿的虽然都是绿袍,品级在六品以下,不过,这些人却是六品以下的官员中,权势最大的一群人,因为他们是御史言官

张景华是个五十几岁的老者,正是当官的黄金年龄,他面沉似水,也不知本来就是这种不苟言笑的性子,还是对被发配来做个守门人的待遇不满,反正看起来很不爽的样子

“咣当”贡院大门完全打开了,门外也恢复了平静

张景华一抖袍袖,扬声道:“上谕云:近年监试官宽纵,致场中士子通同传递,作毙多端,今所遣御史,务尽心防禁,违者重罪之时辰已到,贡生从入院”

往年的龙门官,都会教谕警示一番,让那些试图挟带作弊的人,自行知难而退,不过这位张御史也不知是不懂规矩,还是懒得多说,宣了皇帝的圣谕后,就大袖一挥,示意贡生入内了

而他自己的目光却牢牢的锁定在了队伍最末,仿佛四千多人当中,只有那么一位值得他关注似的

尽管他什么都没说,可那些心存侥幸的人也不傻,看到这架势,什么侥幸念头都打消了出动了这么多重量级人物,被逮住的话,没准儿剥夺功名都不算完,杀鸡儆猴也好,竖典型也罢,总之,顶风作案的代价肯定是平时的好几倍

于是乎,士子们走过的地方,多了不少蜡珠、纸团,甚至还有毛笔、布料之类的东西是什么,自然也是不需多说

御史中有那眼神好的,也是看得分明,一声声冷哼,像是重锤般,砸在了进门者的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