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夷奸猾兀术寇襄汉铩羽而归,河南府被西军收,兵威正隆金人是想借和谈拖延时间,慢我军心”徐绍一针见血,道破金人阴谋。
“这正是我所担心的,想西军正全力准备反攻,此时若议和,徐卫还怎么出兵?”许翰沉重道。
徐绍再不迟疑,便准备入宫面圣,许翰自愿同去。但徐绍不想让官家觉得政枢二府长官合力向他施压,遂婉拒。拖着病躯,换了朝服,让人抬着去了禁中。
禁中,垂拱殿。
当今天子赵谌,正在与首相朱胜非议事,忽有内侍匆匆进来,报道:“官家,徐相求见。”
听到这话,殿内君臣二人都是一惊徐绍抱病,这些日子一直在家休养,为何突然到禁中来?莫非是听到了什么消息?
朱胜非脸上阴晴不定,提醒道:“官家,徐相此来,必为金使之故”
赵谌眉头微皱:“若徐卿提及此事,如何应对?”看得出来,这个大宋皇帝对次相还是有几分忌惮。
“陛下乃天子,自然直抒胸臆,岂可由宰执左右?”朱胜非正色道,尽管他也是宰执之一。
“哦……”赵谌沉吟,却好像还是有些不安。犹豫片刻,方才命徐绍晋见。
不一阵,但见殿门口进来一个佝偻的身影,徐绍拖着沉重的步伐,尽力走得快些,至殿中,先屈一膝,缓缓下去,而后以手拄地才得以双腿跪下,口中道:“臣绍,叩见陛下。”
“快快平身,徐相有疾,不必拘礼沈择,快替朕扶起来”赵谌急忙道。
旁边内侍沈择,乃赵官人亲近之人,闻命匆忙下殿,扶起徐绍。皇帝又命赐座,待对方坐定,方才问道:“徐卿不在家好生休养,为何进宫?”
徐绍面无表情,冷声道:“臣忧虑大好局面被断送,寝食难安,不得不来。”
一言既出,堂上赵谌朱胜非二人脸色骤变刚刚才打了胜仗,局势得以平稳,何来断送之说?莫非就是指……
朱胜非是首相,尽管之前相当长一段时间,朝廷日常事务都是由徐绍主持,但他毕竟是百官之首,闻言问道:“徐相此言何意?”
徐绍恼他蒙蔽,因此直视道:“朱相心里有数。”
“在下不明白徐相的意思。”朱胜非脸上也似结了一层霜。
“朱相,金使来江南,我为次相,如何不知?”徐绍责问道。
朱胜非面色不改:“徐绍抱病在身,宜静养,这些琐碎之事,不敢相烦”
“琐碎之事?哼朝中大臣许多都知道金使此来,非为祝寿,实乃传达金廷权贵企图媾和之意,这叫琐碎”徐绍一为有病,二为有气,这说话口气自然就不太好。
朱胜非勃然色变我好歹是首相这几年,你一人把持朝政,独揽大权,置我于架空之地哪怕病了,卧在家中,还让有司将公文送去,掣肘我执政,如今竟当着天子面让我下不来台,你徐绍什么意思
“徐相,我敬你侍奉四朝天子,朝廷元老,还请相公说话注意分寸”朱胜非怒道。徐绍在哲宗朝就已经入仕,历哲宗、道君、太上、官家四朝,确系元老大臣。
赵谌见两位宰相起了争执,忙和稀泥道:“二公都乃朝廷柱石,朕之臂膀,就事论事,不可伤了和气。”
徐绍也无心跟朱胜非纠缠,径直向皇帝道:“官家,臣斗胆一问,金人可是打算媾和?”
赵谌看了朱胜非一眼,迟疑道:“北人似乎确有此意,但具体,得问朱相。”
朱胜非见皇帝把问题推给他,也不避让,直言道:“金使来江南,除祝道君六十寿诞以外,也传达了金国首相宗磐的口信。”
“愿闻其详。”徐绍生硬道。
“宗磐说,兀术一意孤行,发动战事,为金帝和朝臣所不喜。今伪韩已废,道路无遮,议和可以达成。”朱胜非不去看徐绍。
“就这些?”徐绍紧追不放。
“对方也含蓄地表示,若议和,金国考虑归还部分土地,但终究哪处,还有待磋商。”朱胜非道。
徐绍听罢,问道:“官家,朱相,不知对于金人此举,有何想法?”
赵谌在殿上轻声道:“朝廷用兵,所图者,一为保境,二为恢复。赖折彦质、何灌、徐处仁、徐卫等忠直之臣忘身于外,保境无虞。如今金人主动提出议和,归还部分土地,正合我恢复之意,甚好。”
朱胜非不说话,想来也是这个态度。
徐绍点点头:“官家,倘若金人真是诚心议和,我们当索取哪处为好?”
赵谌答不上来,朱胜非见状道:“自然首推江淮陕西。江淮直接有关系到南方安危,若握在敌手,势同悬剑。陕西乃西陲要地,若西军扼其全境,则有黄河之利,川陕皆无患。”
徐绍一拱手:“朱相高见。但不知女真人情愿否?”
“现在还不得而知,等谈过之后方见分晓。”朱胜非道。
徐绍一声冷笑,直言道:“此乃北夷拖延之策”
赵谌惊问道:“贤卿何以有此一说?”
“官家,可看过川陕宣抚处置司上书?”徐绍问道。
赵谌一脸茫然,朱胜非赶紧接过话头:“徐处仁奏本方到,还没来得及上呈官家。”
“川陕奏报何事?”赵谌向他问道。
朱胜非无可奈何,只得据实以报:“徐处仁上奏,言经过多年休养积蓄,如今西军兵精粮足,士气百倍,当挟东征之余勇,一举收复陕西。他以‘便宜行事’之权批准徐卫所请,已经着手准备,预计在今年七至九月之间发动攻势。”
赵谌听罢,十分惊愕,连声问道:“果有此事?西军真有恢复之力?”
“陛下,徐处仁经营川陕颇有成效,徐卫总节西军也日渐强盛。此时,正当挟东征余威,一举荡平陕西金军”徐绍大声道。
没等皇帝表态,朱胜非又抢道:“官家,金人主动提出议和,我朝正可讨还陕西之地。若成功,则兵不血刃,何必耗费钱粮,妄折士卒?”
徐绍霍然起身,须发皆动:“朝廷怎可寄希望于和谈,反轻视将帅”
“没谁轻视将帅若能讨还陕西,又何必动刀兵?”朱胜非针锋相对。
赵谌见他俩又吵起来,头都大了,索性道:“二卿不必相争,此事容朕细加斟酌,卿等暂且退去吧。”
朱胜非看也不看徐绍一眼,就要告退。徐绍却站殿上一礼:“臣请留对。”
所谓留对,就是由皇帝或大臣提出单独会面,如果大臣提出,则是“自请留对”。一般都发生在宰执之中,不外乎两个目的,一是告状,二是陈情。在朱胜非看来,徐绍自请留对,更倾向于前者。他认为,徐绍恐怕是要进他的谗言。
只是,对方已经提出请求,他不可能赖着不走。当下遂告退,却未远走,就等在垂拱殿外,候徐绍出来。
朱胜非一走,赵谌便催促道:“徐卿还有何事?”
“陛下,嘉定中,西军接连收复永兴、耀州、坊州、华州、陕州诸地,今又复河南,折彦质何灌,又在襄汉击败金军侵略。如今之局面,已较宣和、靖康、隆兴年间大为改观。恢复曙光已现,陛下当乘此良机,建莫大之业”徐绍恳切道。
赵谌频频点头:“此朕日思夜想。”
“金人此时释出媾和之意,实乃用心险恶兵势无常,如今西军箭在弦上,复陕西全境必矣如何能期冀和谈?”徐绍苦口婆心地劝道。
赵谌不作声,心中却想,若是金人诚心议和,我方便可兵不血刃收回陕西半壁,诚若如此,又何需动刀兵?
似乎猜到皇帝心思,徐绍道破:“金人议和,不过是虚与委蛇,借故拖延,以慢我军心。官家万不可上当退一步说,就算金人诚心议和,又怎会任我索取?要陕西便是陕西?”
这一点,赵谌倒是没有想到,一时有些犹豫了。
“再者,金人狄夷禽兽之辈,转面无恩,毫无信义,此前种种,就是明证今日议和,明日反目,也是毫不稀奇。伏请圣上,明察秋毫”徐绍说着,又起身离座,作势欲拜。
赵谌连忙止住,应允道:“贤卿所讲,朕定当斟酌,且容朕一些时日再作定夺。”
徐绍心里雪亮,所谓“容朕时日”云云不过是借口,事后,这位少年天子肯定会受太上皇左右,而太上自福建回浙以来,锐气全无,无心恢复,只求苟安而。因此正色道:“皇帝乃天子,国家之元首,万民之君父,军国重事,但听取于宰执,裁决于圣意,不可因孝而偏废”他这话已经很明白地表示,皇帝不能因为孝顺而受人摆布。
也不知是不是因为这句话触到了赵谌痛处,这位少年天子朗声道:“朕既登大位,受臣民拥戴,又岂能作傀垒”
这回轮到徐绍吃惊,因为在他的印象里,眼前这位皇帝,平日都是坐朝听政,退朝问安,凡事都离不开太上皇,连他的皇后也是太上皇给选定的。他的“圣意”,很多时候都是太上皇意志的体现。可刚才这句话,倒颇具掷地有声的气概
殿上赵谌见宰相面露惊诧,缓和了语气:“爱卿忠心体国,朕心中有数,不必焦急,容朕考虑仔细,不日必有圣谕下达。”
徐绍不方便再多言,起身一拜:“臣告退。”
在得到皇帝许可之后,后退着向殿外而去,赵谌忽然道:“徐卿。”
“臣在。”徐绍停步。
“爱卿为国重臣,朕欲立莫大之业,非卿襄助不可。还望好生保重,留有用之身,勿负朕望。”赵谌正色道。
徐绍愈加惊讶,忙谢皇帝关怀,而后才一丝不苟地退出了殿去。直到脚跨出了门槛,他还在为方才皇帝的话而吃惊。似乎在不经意之间,那个少年天子,就已经羽翼丰满了。
正恍神时,耳边一个声音道:“官家已经一月有余不去龙德宫。”
徐绍侧首一望,不是朱胜非是谁?你说官家一个多月不去太上皇那里,难道是想向我表明,天子独立了?
见徐绍不言语,朱胜非主动问道:“徐相自请留对,不知所为何事?”
“告你刁状。”徐绍没好气道。
朱胜非骇了一跳在徐绍来之前,官家还提到,说徐绍是国家柱石,论忠心,论能力,朝中没有第二个,可见,皇帝对徐绍当年的拥立之功是铭记在心的。这不禁让自己都有些悲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