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不是为了生气而种兰花的”,金代禅师的这句话,让C总裁顿时产生了醍醐灌顶的感觉。他悟到,自己总是因为某件事情未达到预期而生气,却忘记了那件事情本身才是最重要的。
比如,有一次他的秘书忘记提醒他去见一个重要的客户。如果按照他以前的心态,肯定会大发雷霆。可是,这一次他想起金代禅师这面镜子,他忽然意识到,让秘书立刻去补救,把原本已经做砸了的事情挽回来才是最重要的。
毕竟,他再生气,这个错误也已经发生了。而把注意力放到事情的解决上去,他就有机会不用再为这件事情生气。
通过以金代禅师为镜子,C总裁很快就发现了一种新的可能性,并且把这种可能性转化成了一种更好的实际行动方案,促成了最圆满的结果。这就是镜子的魅力!
()免费TXT小说下载
第54节:成功的人就是最好的镜子(2)
照“镜子”可以预防可能犯的错误,避开“暗沟”和自己内心的障碍,更加快速地达到目标,实现事业的成功!
美国最近五十年来评价颇高的两位总统也喜欢以过去的大人物为“镜子”。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被称为美国历史上最聪明的总统。他的智商据称有182,是另一位前美国总统——小布什的两倍。就是这样一位天资颇高的总统,仍然没有忘记从历史的“镜子”中学习经验,自我反省。1996年,他接受了一家杂志的邀请,列出了自己正在读的12本书,其中有三本是美国前总统——林肯、罗斯福和杰克逊的传记。
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被称为美国历史上最有学问的总统。这位总统的学问从哪里获得的?相当一部分仍然是从“镜子”中得来的。
金融危机发生后,奥巴马选择的“镜子”,就是上世纪30年代解决美国经济大萧条的罗斯福总统。
奥巴马曾说,他分别读了美国历史学家史密斯所写的《富兰克林?罗斯福》,以及新闻记者艾尔特所写的《决定性瞬间:罗斯福的一百天和希望的胜利》。这两本书,一本是讲述罗斯福一生的传记,另一本则描述了罗斯福执政的前一百天所经历的事情。
林肯总统是奥巴马的另一面“镜子”。奥巴马自己亲口说过,《政敌团队》是他最爱读的书之一。这本书讲述的是美国总统林肯如何将自己以前的政敌纳入自己团队的故事。这面“镜子”的直接作用,就是让奥巴马邀请希拉里进入了自己的内阁。作为美国现任的国务卿,希拉里曾经是奥巴马初选时的政敌。
以成功人士为镜,可以让人快速地自省,找到自己的盲点和差距,积累丰富而有效的经验,并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
第55节:“照镜子”有绝招(1)
“照镜子”有绝招
照镜子是我们通过分析外界和他人,主动地寻找自己的盲点,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案。这是一个完全由我们自己发起的,主动的过程。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一些技巧。
第一个技巧:主动发现问题。
别人来评价你的时候,总是主观的,或者善意的回避你的问题。当别人没办法给你诚实客观的评价的时候,就需要你主动出击,通过你敏锐的观察和科学的分析,来最终找到答案。
第二个技巧:在照镜子的同时注意区分。
有时候,别人在给你反馈的时候,会带着很多负面的情绪,而不是实质的建议。这时候你该怎么办呢?
把负面的情绪当做建议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吗?比如,你不小心出了点小车祸,你妻子埋怨你说“你这个人真没用”。这时候你要把这句话当做镜子,就此认为自己没用吗?当然不可能。高情商的人不会被对方的情绪所影响,反而会反思自己的行为和动机。目标导向的人永远从事件中去学习,情绪导向的人总是被事件影响。
这时候我们最应该做的事情是——区分。通过区分,我们知道,消极的情绪对于揭示问题的实质是没有帮助的。你出车祸的真正原因,可能是汽车太久没有保养,导致机械故障;也有可能是你太大意,导致了车祸的发生。不管原因是什么,你太太所说的“你这个人真没用”这句话的背后,反应的是“在这件事上你的确很没用心”,只有不被情绪干扰才能听到,这既是区分,也是自省。
当然,消极的反馈有时就像是“哈哈镜”,如果你不能从“哈哈镜”中看清自己些什么,也要学会放下它给你的干扰。你不能因为在哈哈镜里看到自己太胖,就决定要减肥。这是很可笑的。我们应该区分到,一面哈哈镜如果没有反馈真实的信息,也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第三个技巧:放下原有的价值观和立场。
如果你抱着原有的价值观和立场来照镜子,就好像是在旧有心态的四周围上了坚固的围墙,关闭了内心的大门。无法真正感受别人,剩下的只是无谓的比较,并不是什么回应。
在照镜子的时候,如果你不放下坚硬的外壳,敞开心扉,你既没有办法知道自己的心态到底是什么样子,也没办法从你的心态问题里走出来,来到更加宽广美丽的“外面的世界”。
只有勇敢面对,我们才能够更好地打开心门,发掘更多内在的东西。反之,人如果始终坚持原有的价值观和立场,就会产生“抗体”。镜子照出了你的问题,你却不愿意接受它,甚至排斥它,逃避它,那这个照镜子的过程就是失败的。
俗话说,“忠言逆耳”。信则有帮助,不信则无用功。
心理上的修炼不比身体上的治疗。身体上的治疗有时是被动的,只要你愿意配合治疗,不管你懂不懂治疗方法,它都有可能治好你相关的病。
但是,心理上的修炼不太一样。只有你用相信、开放的心态去面对,主动放下原有的价值观和立场,愿意走到镜子面前,接受镜子里的自己,“镜子”才会对你产生作用!
第56节:“照镜子”有绝招(2)
第四个技巧:不仅看到不好的方面,也要看到好的方面。
心理学大师荣格说:“与其做一个好人,我更喜欢做一个完整的人”。一个完整的人是身心健康,能正确面对自己的优、缺点,与人相处坦诚、通透的人!
照镜子不是批判大会,因为我们要发掘自己的缺点,同时也要认可自己的优点。并且进一步认识到,是我们的缺点让事情失败,也是我们的优点让事情成功。
()
照镜子要让我们看到的本来就应该是一个全面、完整的人,不是仅仅是负面的,正面的东西有时候也可能是我们自己未曾发现的盲点。
我认识的一个女学生,她很不自信,经常说自己没能力。
我就跟她说,以后你每做成功一件事情,也可以试着从“镜子里”找一下自己的优点。
有一次,她参加了一个网络文学大赛,拿了第三名。但是她还是很沮丧,说自己不如第一名。我说,那你就把第一名的那个人当做“镜子”,然后照一照,看看你有什么好的地方。
她按我说的做了,然后做了下面这些分析:
“他比我更认真努力,所以才能拿到这个名次。”
“我写东西的时候很花心思,里面有一些桥段很有新意。这个我觉得是他不如我的地方吧。”
“我自己填了几首词放在里面,得第一名的那个人没有,现在会填词的人已经不多了。”
“对!我在跟别人比?我其实没有必要跟别人比!我怎么一直不懂得欣赏自己?”
“我真的比过去的自己进步了!我觉得现在的自己很棒!我有信心了。”
……
这个女学生跟我说,一开始她觉得自己这次能拿奖,不过是靠着笨鸟先飞和一点点运气。但是,她按照“照镜子”的方法,不断地去挖掘自己的优点,竟然发现了很多自己原来不知道的优点。
当她跟我讲述这段经历的时候,我发现她的眼睛开始有光泽了,比我认识她的时候自信了很多!这就是镜子的作用,更是自省的力量!
无论正面的或负面的东西,我们要挖掘的,就是你没有发现的、但是原本又属于你自己的东西。只有这样,你才能够看清真实的自己。
照镜子不是为了自我的心理平衡,给负面的再搭配一些正面的,也不是专门针对正面的,而是不管优点、缺点都要看到,都要如实地照出来。这样,我们才能在认清自己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优势,弥补自己的不足,向积极的方向转变。
第57节:“照镜子”有绝招(3)
第五个技巧:以事透理。
明朝洪应明写的《菜根谭》一书中有句话:“以理透事,理透事未必透,以事透理,事成理在其中。”意思是说拿道理去解释事情,道理是明白了,但事情未必能做明白;拿事情来解释道理,事做成了道理就在当中。
我们在照镜子的时候,不要期望一上来就马上颠覆原有的理念和心态。奇迹不是一瞬间产生的,但牛是被最后一根稻草压死的。意思是说,心态的转变,也是一个量的积累的过程。有些反馈我们并不是听了、知道了就立刻接受;有些时候,我们做了很多事之后,也没有及时的给自己做总结。尤其是,你要通过分析外界的反馈来评价自己,并不是那么容易。
相比起道理的见仁见智,事情和行为的是非对错有时候更好把握。所以,我们在照镜子的时候,也应该选择“事”作为镜子,而不是“理”。
比如,劝一个因为事业失败而变得消极的人,大家总是喜欢说“振作点”、“浪子回头金不换”这类话。却不知道,这样的话对于这样的人是没有作用的。他如果懂得“振作”和“浪子回头”的道理,又怎么会让自己陷于消沉的境地?
怎样才算是以事透理呢?给大家讲一位“浪子”的故事。
徐志摩的曾祖父徐宗泉,曾是一个挥霍无度的浪荡子。徐宗泉的父亲徐开锦在嘉庆道光年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