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这次散心行动成功后,每次薛蟠将自己关在书房太久,薛螭就找些借口拖着薛蟠练练拳脚,出来放松放松。
转眼间就到了第二年八月,在薛蟠去考乡试之前,薛家上下就忙乱了一阵子,连薛螭都不由得紧张起来,虽然说实话没他什么事儿。
等到薛大哥哥考完试回来,因为薛蟠脸色不好,薛府里都没人敢问薛蟠到底考得怎么样。直到乙榜出来。
在等待放榜的过程中,薛家上下是严阵以待。薛螭上辈子没读过高中,但听人家说过高考,他上辈子有一兄弟,是他的军师,这个兄弟比他大两岁,成为孤儿时父母也给他留了一定遗产虽然不多但够他读完大学,但当时他们在的那个孤儿院院长病逝后孤儿院被征收了,他们这一大帮子没人要便只能出来租个房子挤在一起,这个兄弟将自己的钱拿出来供大家吃穿,这个兄弟成绩很好,但后来没钱了原本也是要撤学了,他们找到了这个兄弟的一个亲戚,在人家门前跪了一天一夜,求这家人帮忙供这兄弟继续读书,这家人也不富裕,但看在他们可怜的份上,也答应帮忙了,这兄弟最终也考了个重点大学,出来后放弃了高薪稳定的工作来帮他。
薛螭一直记得当时他们这一大帮子人等这兄弟高考成绩出来时就像现在等薛蟠乡试放榜。乡试放榜那天一大早,薛蟠等在家里,薛螭带着几个小厮和管家薛林的儿子薛云一起去看榜。那张贴乙榜的地方那叫一个人满为患,幸亏薛家在金陵算的上是特权阶级,薛螭他们也在榜前占住一个有利的位置。知道乙榜出来,薛大哥哥考了乙榜第七名。
薛家这回简直是沸腾了,除了薛蟠薛螭的祖父是紫微舍人以外,薛家再没有能过乡试的人。薛二叔倒算是他们那一辈儿读书读得好的了,也不过是中了个秀才,第一次乡试名落孙山之后,因为要帮忙打理家业,也就没有再继续考。这回薛家出了个举人老爷,不管怎么说,这进入仕途有望了呀。
上薛府道贺的人络绎不绝,借机套近乎的也不少,甚至京城那边薛夫人的哥哥王子腾(王老夫人已过世)和贾家都送来贺礼。不过薛蟠此时已经有了一定的气场,并在此期间一直表现的很淡定,让不少人说,薛大公子行事稳重,又考上了举人,将来必定前途无量云云。
薛螭这几天也很乐,薛家的命运一步步改变,连本该会有事的薛老爷到目前为止也一直健健康康,照这样的好势头下去,薛家何苦在看什么贾家人王夫人的脸色,还悲催到把宝钗嫁给那个绣花枕头竟然也是种好选择,既然已经决定改变命运,那么就一定要坚持到底,不能功亏一篑。
薛蟠考上了举人,接下来会试就被放上了议程。薛老爷早就派人去京城收拾薛家在京城的宅子去了,就是备着如果薛蟠考上举人得去京城。可京城的老宅多年没住人了,一时半会儿还打扫不清楚,偏偏这时皇帝又下恩旨“凡仕宦名家之女;皆亲名达部;以备选为公主郡主入学陪侍;充为才人赞善之职”(选自原著),薛宝钗得去应选,可自家在京城的宅子还没好,这如何是好。
正在这个当口,薛夫人的姐姐现贾府二太太的王夫人给薛夫人来了信,说知道明年初薛蟠要参加春闱,薛宝钗也要选秀,就顺势邀请薛夫人去贾家看她。王夫人在信中说,她知道薛家在整修京城的老宅,但一时半会儿也整修不好,为了不误了薛蟠的会试和薛宝钗的选秀可以先暂住贾家等等。薛夫人很是疑惑,她和这个身为嫡女的姐姐当初未嫁时并不是很对付,王老夫人的葬礼上她们见过一次,还算和平,但现在这唱的是哪儿出啊。薛夫人与薛老爷私下商量半宿,最终决定不管这王夫人有什么想法,还是先承了她这份儿情,毕竟蟠儿和宝钗等不得,而且贾家毕竟有过一个女儿进宫,宝钗在贾家也可以顺道知道点儿经验。
最终,薛老爷宣布让薛蟠、薛螭薛宝钗跟着薛夫人上京去贾家借住一段时间,等老宅收拾好了立刻搬回去。薛老爷在这边打理好和薛二叔交接好金陵这边的生意,还有老宅修好后会立刻去京城找他们母子。
薛螭听了薛老爷和薛夫人的这些决定特别是去贾家的这个决定后,感觉无比的胃疼,这弄来弄去还是绕不开这家人,罢了,这贾家好歹也是书中的主角,特别还与他家粘着亲带着故,不是那么容易绕开的。然后他开始不断的安慰自己,比如至少去了贾家可以看看书中芳华绝代的世外仙姝林妹妹,而且京城毕竟与金陵不一样,就当是去旅游了。
薛蟠和薛宝钗倒是无所谓,他俩是必须得去京城的,有母亲和薛螭陪着,令人反而觉得更安心。这贾府的人是圆是扁倒与他们没多大关系了。不过薛宝钗还是有点期盼的,她自幼也没有什么闺中密友和同龄的女孩儿陪她玩耍,虽然她一直不在意,但心到底是有几分寂寞的。特别当她听薛夫人说,贾家很有几个钟毓灵秀的女孩儿,而且年龄还和她差不太多,她倒是很想见一见的。
作者有话要说:JJ一直在抽,在这里备一份,不知道能看到不?
☆、第八章 上京城
在薛夫人忙着收拾上京城所需要的东西的时候,薛螭拎着两坛上好的竹叶青去找他那个常年泡在酒楼的师傅王岩之。王岩之今年也快四十岁了,但身边一直什么人都没有。薛老爷曾隐晦的问过一回王岩之,王岩之说他的妻子已经过世了,他已经绝了再娶的念头。薛螭当时也挺吃惊,因为王岩之平时都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没想到还是这么深情的人。
在王岩之固定下来教薛螭武功后,薛老爷便帮王岩之在金陵置了一套宅子,不是很大,但一个人住显得就大了,薛螭曾劝王岩之弄几个下人,王岩之说习惯一个人了。薛螭也不好再说什么。
薛螭找到王岩之的时候,王岩之破天荒的在家。当他跨进王岩之的家的大门的时候,王岩之一个人在院里的石桌旁独酌,手里不停摩挲着一块玉玦,竟是难得的忧郁样子。看到薛螭到来后他淡淡一笑,将那块玉玦随手收了起来,问:“螭儿怎么这个时候过来,我听说你不是要跟着薛夫人上京吗?”“师傅,薛螭今日来有一事相求。”薛螭放下手中的酒,郑重地说。“哦,何事?”王岩之看着严肃的薛螭,挑眉问道。“薛螭希望师傅在我和母亲上京的这段时间里,能够护我父周全。”薛螭请求道,王岩之自顾自的倒了一杯酒,笑了一声:“你是知道的我说过你出师后,我便要离开金陵了。”“师傅为何要离开?金陵不好吗?难道我薛家有人亏待了师傅?”薛螭问。“你不必想太多,我答应过一个人,十年之后去见他,如今十年之期将近了,我该去了。”王岩之对薛螭做了一个安抚的手势后说道,“师傅要去哪里?”薛螭好奇地问。“我也要上京,不过只要在八月的时候赶去就可以了,”王岩之顿了顿,最后笑道“不过……我们毕竟当了这么些年师徒,我可以迟点上京,在明年八月之前帮你保护薛老爷。”“多谢师傅。”薛螭给王岩之行了一个大礼。王岩之伸手扶住他:“你放心,我答应的必会做到。”
薛螭求王岩之保护薛老爷其实只是瞎担心,因为薛家现在完全和书中不一样,他担心出些什么意料不到事儿,宁可做个万全防护。而且明年八月之前如果薛蟠中了的话,那时薛家老宅也差不多修整好了,薛老爷也应该到京城了。只不过,刚刚从王岩之家出来的薛螭觉得刚才的师傅有些不对劲儿,他知道王岩之是个有故事的人,因为他一直很神秘。不过,这件事儿很快被其他事扰乱了思绪的薛螭放到了脑后。
起因就是就是书中大名鼎鼎的冯渊香菱事件。原来这日薛蟠和薛螭在走之前被宋华约出去狩猎,在回来的路上薛蟠和薛螭看到了一个拐子在卖一个年龄不大的女孩,那女孩子颇有几分姿色,但对于薛螭来说他只是觉得是个漂亮的小姑娘罢了,谁知和他们同行的一个人看上了这个小姑娘,便出钱将那姑娘买了下来,却没想到这个姑娘已经被这拐子卖了一回,对方自然不依不饶的找上门。当薛螭听到对方的名字叫冯渊的时候,薛螭才知道原来这被拐卖的姑娘就是被那个“呆霸王”薛蟠打死人买下来的香菱,那个拐子看势头不对准备跑,被薛螭眼疾手快的逮住了,最后一群人因这是纷争不下,便揪着这拐子去见官。
薛螭和薛蟠也跟着去了,薛螭见到了原著中的贾雨村,他很不喜欢这人,忘恩负义,怪不得最后爬得多高摔得多惨。不过这回他哥薛蟠只是个打酱油的,也不知道这人会怎么判。不过这贾雨村办事效率也不是多高,直到薛家母子要上京了,这事儿也没个准信儿,至于这事儿最后到底怎么着了,薛螭是不得而知了,因为这案子结果没出来之前,他已经跟着薛夫人薛蟠和宝钗已经走到了去京城的路上了。
一路上,薛蟠和薛螭看到了很多因战乱而流离失所的流民。原本这些都是西北边境上住着的居民,可西北近几年来战乱频繁,这些人连家园都不能再呆着了,只能流向内陆。薛夫人看这些流民可怜,也捐了一些钱财给沿途施粥的庙宇,尽自己一份心力。
薛蟠一路上像是在思考着什么,也不一味的埋头在书中,薛螭知道他是被这几天路上的见闻给震撼到了。薛蟠的生活向来也是锦衣玉食绫罗绸缎,纵使他奋发上进,也不过是纸上谈兵而已。这些底层人民的生活他其实并不了解。看着沿途因为战乱饥饿而死去的百姓,薛蟠开始思考他这么努力考科举是为了什么,难道是为了考试而考试吗。薛蟠经历的毕竟还少,这个问题直到他真正入仕之后,才慢慢让他真正明白作为一个食君之禄的臣子,他应该做些什么。
薛螭虽然知道薛蟠被触目所及的境况震撼到,但并不知道薛蟠内心经过怎样转变。眼下离京城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