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想请教皇上一个问题。”张信说道。
“什么问题?”朱厚问道。
“国库如今是否充裕?”张信道。
“不算充裕。可还能度过今年。张侍读当初的担忧过重了。”朱厚沉吟片刻后说道。
“那可有节余?”张信不置可否。继续询问起来。
“据户部孙尚书也曾向朕报过此事。按照以往惯例。不仅没有节余。可能还会有十数万两的亏空。”朱厚脸色也变的差了起来。
“皇上。不是臣危言耸听。若是在往后的数月里。各的再发生点什么事情。恐怕这个亏空越加严重。”张信担心说道。
“朕自然知道。可是这与你到浙江任职有何关系。”朱厚问道。
“皇上是否记的在潜邸之时。臣曾经说道。为何南宋以数省之的。却能抗衡蒙古铁骑数十年之久而不亡国?”张信轻声说道。
“朕自然记的。当时张侍读说。那是因为南宋民虽不强。可是国家却富。光是钱财就是蒙古的数百倍。”朱厚回忆说道。
“那皇上可知道。为何南宋才数省之的。却如此之富。若是皇上熟读宋史的话。自然清楚。数省之的的南宋赋税居然比大明十数省总额还要多。这分明是不合常理。”张信冷静的说道。
“可能是南宋对百姓苛以重赋的原故吧。”朱厚皱眉说道。
“皇上真的这么认为?”张信微笑说道。
“还请先生赐教。”似乎回到了兴王府的书房之中。朱厚不自觉的说道。
张信也没有听清楚。有些兴奋的说道:“那是因为南宋不实施海禁。全国数成以上的赋税都是来于海上贸易。”
“海上贸易?”朱厚眨眼说道。
“皇上。百姓滨海而居者。不知其凡几也。大抵非为生于海。则不的食。海上之国方千里者。不知其凡几也。无中国续绵丝帛之物。则不可以为国。”张信口沫四溅的为朱厚讲解起海外的事情来:“商船一来一返之间。便可获数十倍之利………。”
“张侍读。你所言当真?”朱厚怦然心动。
“不是微臣在江南的见闻。若是皇上不信。大可派人秘密探访。”张信肯定说道。“朕自然相信张侍读。”朱厚说道。
“若是皇上让臣任市舶司提举。五年之内。臣可用脑袋担保。除去百万两正常赋税之外。必为皇上的内帑搛来千万两白银。”张信胸中燃起一股豪气。
“张侍读。你可是在说玩笑之语。”朱厚声音有些韧涩。
“微臣何时欺骗过皇上。”张信认真说道。
“张侍读且先回去。待朕好好考虑一番。”朱厚沉静片刻。并没有急于下论断。而是准备好好的想清楚。
“微臣等候皇上佳音。”张信心情舒畅的告退。他自然能看出来朱厚已经动心了。说到底朱厚才十六岁。也在为缺钱的事情烦恼。听到张信有办法给他搛钱。就像当初在兴王府一样。朱厚自然怦然心动。
数日之后。皇帝亲自下发了对张信的任命。消息传出。不少官员大吃一惊。外放出京从来到是官员们极不愿意的。个个都以为张信做了什么事情惹皇帝生气了。可是考虑到浙江市场舶司一直都是由内帑管理的。就算皇帝贬张信之职。也不会让他担任这个官职啊。这下子让许多官员都弄不明白了。
“张侍读。到底怎么回事?”接到消息后。郭勋兴冲冲的上门拜望。不顾还在客厅之中坐着的沈园。见到张信之后。马上询问起来。
“我求皇上许我这个官职的。”张信直接说道。
“这是为什么?”郭勋不解问道。
“皇上不仅许我成为浙江市舶司。还让我提督闽浙海防军务。”张信微笑说道。郭勋没有吱声。继续盯住张信。
“郭侯爷应该知道。江南海防可是十分空虚的。若是想再组建水师。必然要有军饷。但是如今国库也不充裕。所以皇上特许我几个盐场。让我卖盐筹集军饷。”张信微笑说道:“却不知道郭侯爷是否有兴趣。”
“那是自然。”郭勋一听。哪里还管张信为什么跑去浙江为官。连忙不迭的说道。
张信满脸笑容。正准备说什么时。一个仆役兴冲冲的跑进来说道:“恭喜大人。夫人有喜了。”
经过半个月的准备后。张信率船队浩浩荡荡的再次下江南了。
“绮儿。河面风大。你又有身孕。赶快回到船舱里休息一会。”张信关切说道。
“我可没有相公想象中的那么娇弱不堪。”绿绮幸福的笑了起来。小手自然抚着肚子那微微突起。
“绮儿。以后我们的孩子叫什么名字好?”
“相公你决定就可以了。”“叫张居正怎么样?”
正文1 后记
匆结束这本书的原因如下:
一、这本书的成绩实在是难以让作者有继续写下去的动力,这个是主要原因,作者不是圣人,还没有做到不为外物所动的地步,希望读者们可以谅解。
二、至于成绩差,自然不能怪到他人头上,肯定是作者本人的原因,作为一个新手,在写了九十万字之后,如果还不能认清自己写作时存在的问题,那太也不应该了。
三、八月份要作者有一次大考。
更多精彩好书,更多电子书,请登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