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翰林不愧是大学士出身,言行举止为人做事都依足了规矩,说话也文绉绉的,动辄就是典故动辄就是圣人教诲,很有点迂腐的样子。
须花白年过半百的甘翰林做了林三洪的副手,言语之中对林三洪颇为恭敬,丝毫也没有钦点大臣的架子。甚至经常使用“您老大人。这种不伦不类的称呼。
“甘同知,千万不要再这个称呼了。我这么年轻
“您老大人差亦,学无先后达者为师。”甘同知捻着花白的胡须认真的象个面对先生的学生一样。正经八百的说道:“您老大人能将扬州治理的如此繁华,为皇上嘉奖。必然是深谙治政之道。下官半生行走于翰林院,虽精于笔墨却属于政事。治理地方从来就无小事,稍有不慎则会走上岔道。下官到扬州上任之前,曾蒙皇上召见。皇上每每提及您老大人,都会赞誉有加,这次奉旨为扬州同知,其实也就是为了学习您老大人治理地方的诀窍
从赴任以来,甘同知基本就是什么事情都不管,什么事情都不理,就知道围绕着林三洪打转转,真的摆出一副认真学习的样子来。
按照朱林的说法,扬州并非什么真正的富庶之地,无论农桑耕织还是工商百业,和江南的那些州府相比。其实还要稍逊一筹。可是自从林三洪上任以来,采用种种匪夷所思的手段,似乎只是一眨眼的功夫,就打造出了一个,“宇内形胜。的扬州府。百姓富足财政盈余,吏治清明杜绝贪墨,能一下子报效百万,更是震动天下。这些事情在别的地方都是最棘手的难题,到了林三洪手中,却是举重若轻,反掌之间就解决了所有困难。
而甘同知在翰林院做了一辈子的文墨工作,忠诚之心和爱民之心肯定是有的,但是有没有那个能力就不敢保证了。
好在林三洪已经给扬州打下了基础,下一任的扬州府台只要顺势而为,按照林三洪早就规戈 好的路子走下去。就可以继续展扬州的繁华。若是弄一个跳脱胆大的官员上来。说不准受了林三洪的刺激,铁了心的要越前任,胡乱弄出什么政策来,反而会把林三洪留下的基础给打乱了 毕竟不是谁都有林三洪那样的本事,以奢华治理地方这样的手段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想出来的。
而甘雨声这个人,要说真本事确实没有多少,也缺乏大的胸襟和气度。但是几十年的磨砺下来,却胜在沉稳踏实,胜在兢兢业业谨小慎微。
自太祖朱元璋改组翰林院以来,翰林院这个清闲的衙门才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展。掌制诰、史册、考议制度。详正文书等等琐碎的工作。还要随时备皇帝问询,,如果说内阁已经被朱林贬为秘书处的话,那么翰林院则升级为皇帝的顾问团了。翰林院的官员普遍品级不高,但多是饱学之士,可以算是清贵衙门朱林时期的翰林院和内阁与军机还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这个甘雨声几十年都没有出过什么差错,就是因为谨慎小心其实就胆小和保守。
这也是朱橡钦点甘雨声为下一任扬州知府的原因。
至少这个未来的扬州知府不会自不量力的认为比林三洪更强,也不会主动去破坏林三洪制定的制度。现在的扬州已经初具规模,各种制置都已经到位,下一任地方官的重点不是创新,而是守成。就连甘雨声本人也从不讳言这一点:“您老大人天纵奇才,下官老迈昏庸,是断断不能与您老大人比肩。所以下官想好了,于其辛辛苦苦挖空心思的制定新政,还不如墨守陈规,汉制之中有萧规曹随,下官也是准备这么做的!”
其实朱林也同意了甘雨声的这个治政方针 就是什么也不做。
林三洪制定的那些东西已经很好了;甘雨声自认比不过林三洪。所以也就没有必要再做什么制度上的更改。林三洪不是以奢治扬州么?那我就以无为治扬州,这就叫做无为而治。省心省力还不出什么乱子!因为已经打定弈旬书晒加凹姗不一样的体蛤,总要继承林三洪在扬州留下来的这止套,所以甘同知时卧甘瓦都表现的象个学生,而不是一个继任者。
以年过半百的岁数,每每称呼林三洪为“您老大人”遇到不懂的
问。
“这个《饭后谈》在扬州甚至江南都可以见到,也是出自您老大人任期之内,不知这种书抄不是书抄,官抄不是官抄的文字究竟有何作用?”
扬州本地的“报纸”《饭后谈》已经办起来了,这个东西虽然是由林三洪在幕后支撑由杜念昔出面打理,可任何一个人都知道这个《饭后谈》和府台衙门有很深的关系。
《饭后谈》办到现在,多少已经具备了后世报纸的一点样子,基本上就是十来天一期,也有七八天就出一期的时候。在杜念昔的打理之下。《饭后谈》充分挥八卦娱乐的专长,报抄纸上有七八成的文字是和烟花风流事有关,极是吸引眼球。
人们就爱看这些才子佳人的风流韵事,就喜欢那些达官贵人的内宅消息。于是乎,《饭后谈》也就真的成了饭后谈,虽然在很短时间内就积聚了一批受众,但是这份原始的报纸并没有挥出传播文化开启民智的作用,而是充斥着一些花边新闻。围绕着女人的裙子打转转,基本已经被这些只能娱乐大众的消息所淹没,,
要是再不伸手管理一下的话,这个处心积虑办起来的报纸就真的要成为娱乐八卦的花边小报了。
所以林三洪就把官府邸报上的一些消息填充到《饭后谈》之中,比如一些官吏的任免、朝廷的政令公布等等。这些都是朝廷邸报上原本就有的消息,只要摘录出来做一下文抄公,就可以弄到《饭后谈》之中。这些官场上的消息虽然已经不那么及时,可准确性却是很高的。毕竟朝廷的邸报不是老百姓能有机会见到的东西,有了《饭后谈》的转载,才有机会知道一点官面上的消息。
林三洪笑道:“《饭后谈》嘛,就是为让朝廷政令通达,让市井民也能知晓国家举措。可小门小户的人家,又不是朝廷官员,要不是先用一些能够吸引他们的男女之事,他们如何会关注《饭后谈》?这几期的《饭后谈》上增加了北伐的消息,市井小民不也就知道了皇上的盖世武功了么?”
这次北伐规模极大,又是朱橡亲自指挥,架势大的了不得,真如推土机一般平推横扫,已经接连荡平了几股敌对势力。虽然算不上什么辉煌大胜,可地方上早已把这几场胜仗吹嘘成绝世武功。
林三洪很适时的在《饭后谈》中添加了一些关于北伐的内容,老百姓自然不大清楚北伐的巨大成本。一见到自己人打了胜仗,就开始奔走相告称颂皇上的英明神武,,
从这个层面来看,《饭后谈》还真的有点作用,也不能说是一无是处。
“您老大人眼光独到,习惯佩服的紧。既然《饭后谈》是好事,是为朝廷政令通达而设 ,为何不由府台衙门办理?而是交给私人去办?”
林三洪自然不会对这个老保守的和盘托出自己的计刮,只是呵呵一笑说道:“除了是为政令通达之外。还有一个。监督官场的作用。《饭后谈》由私人管办,就可以直言官场利弊,既可以为地方上的清官摇旗呐喊,也可以对一些民近皆知的贪官大加挞伐”
贪官,从来就是欺下媚上,对于上司大作阿谀奉承之态,对于下民则是不管不顾肆意搜舌。官员是贪还是廉,老百姓永远比朝廷更加清楚。只不过无权无势,明明知道某些官吏是大贪官也没有办法。有了这个《饭后谈》,就可以揭一些贪官的短处,让他们不敢做的太过于肆无忌惮。若是这个,东西是官家弄出来的,肯定是只报喜不报忧,必然成为官员粉饰太平为自己歌功颂德的工具。
甘雨声拿着这份满是风流韵事夹杂着少量朝廷政令的《饭后谈》,不由得大作佩服之状:“于小处着手。于大处布局,您老大人真是眼光独到!将来必定是泽被万民造福一方的能臣干吏,”
说起未来的前途,就连林三洪也两眼一抹黑!
一般情况下,既然已经看到了要离任,肯定会抱着银子去跑官,希望能混个好前程。但是林三洪知道自己跑官也没有用,不如不跑。
如今皇上不在京中,两个皇子的争权夺势的斗争早已如火如荼,从各个方面都想着压过对方一头。作为汉王门下最为耀眼的一员,又在扬州做出了偌大的成绩,在这样的关键时刻。汉王朱高煦不会让他继续留任对方,而是会想方设法的把他调到京中做为一大助力。
林三洪若是当了京官,最起码也是个从三品,因为在扬州做出的成绩太过显眼,朝廷必然要给天下的对方官树立一个标尺,大加提拔也是题中应有之意。又有汉王在京城里头撑着,越级提拔弄个侍郎什么的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
若是把林三洪提拔到侍郎的位置上,可以给汉王提供的帮助就大了许多,甚至可以影响到六部中的一个。虽然大王爷一定会反对把林三洪提拔到这么高的个置上,可林三洪做出的成绩是实实在在的,谁也抹不去。
“我提拔林三洪不是因为他在我的门下,我这也不是任人唯亲。林三洪是有真正的本事,你大王爷的门下若是有此等能臣,照样可以提拔”若是大王爷阻挠的话,汉王肯定会这么说。
汉王朱高煦绝对希望林三洪能做京官,毕竟早就替他做准备了,并且不止一次透露出这个意思。
但是在昨天,林三洪得到了朱高煦方面的消息:这事情可能要黄了!提拔官员,尤其是提拔到相对品级的位子上,不是三岁的娃娃玩过家家,一切都要提早准备布置,绝对不可能出现真正到了离任的时候才开始着手这样的儿戏行为。
朱高煦把提拔林三洪为京官的各项前期准备都做的妥妥帖,汉本卜就是万事俱备了,只等林二洪的知府任期满。抚叩”回京。但是在这个最要紧的时刻,提拔调动的事情被朱林本人给留中了。
两个皇子驻守京城,协助阁部处理政务国事,虽然在很多事情都可以做主,但是涉及到大事的一定需要请示朱林本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