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可笑的,都不应该作为借口!
所以,情感上可能会觉得他可怜,可以认为清太太小,家境太好,所以在那种环境下生存不了,不能怪他;但是理性上来说,这种人适应不了社会,自己和妹妹的死,他是有很大责任的!
之前看过的《平凡的世界》,里面的孙少平,也有过这样一段寄人篱下的情节。故事发生在70年代的中国,大部分人都还没能吃饱饭,这时候的孙少平去到城里的亲戚家,睡人家养牲畜的稻草,只求人家帮忙介绍份短工,并且主动把亲戚家的所有农活都干了,虽然自己身上也只有两天的饭钱,却从没跟亲戚要过什么。虽然亲戚家没少给他白眼,但他离开的时候,还是非常发自内心的感谢别人。
——这才是一个真真正正的男子汉,一个值得敬佩的人的所作所为。”
衍例之制度与漏洞
(收集不到)
我们打个比喻,只要有流水(利益导向)的存在,那么无论这个河流(制度)筑的多好,水依然能渗透在堤坝的细微间隙(漏洞)当中。
这些漏洞的存在,形成我们现在经常听到的一个词,叫做潜规则,不在正常的规则之中。现在很多的运营机构有一个大问题,就是它不是按着规矩来行事,而是按照潜规则做事。从上层到基层(或者有另外称呼叫做底层),每个人心里都知道,也都按着这个潜规则在做。所以很多时候你跟他讲法规,讲不通的时候,他就跟你讲潜规则。严重得来说,已经是一种风气了,大形势了,要冲淡这种风气,按照历史的说法,应该在某个时刻有个英雄出现,干点重大的事情来扭转这个形势。
这些漏洞似乎没有办法去克服,但是如果一个权是分散的,不容易一下子牵动贿赂行为的,从行为的实施的难易角度看去,这种方法有缓解的作用。
所以我们发现有些制度如分权决定的领导集中制(几个领导表决),三权分立(对抗统一),是有一定的效果的。
比如现在的公务员面试中的分权决定,也就是由几个面试官组成一个团队,在面试的时候,随机抽取部分人员进行对其面试。要是走捷径的人必须要下更大的功夫去做足全面的功课,这个成本就变得更高了,从而稍微增加了面试的公平性(对中下阶层的人)。
庙里有很多菩萨,你不一定是最大的菩萨,也不一定是最小的小鬼。人们来到庙里来上香,肯定不是只给你一个人上!
………………………………………………………………………………
河边两个村,河东的村长带民众经常加固自己这边河堤;河西的村长则把资金挪用吃喝。洪水来了河西决堤,于是村长带民众抗洪抢险奋战在一线,电视台天天采访,上级拔款救灾,而该河西村长也因抢险有功官升三级。
而河堤牢固的河东啥事没有,村长仍旧是村长。
大家都只去奖励“救火的”,却从来不记得“防火的”。于是慢慢的就没人防火,大家都等火烧起来后再来救火。
一直在捐款,从不知去向;
一直在围观,从未有力量;
一直在伤亡,从未追责任;
一直在调查,从未出真相;
一直在多难,从未见兴邦。
………………………………………………………………………………
读者来信之上市公司的培训讲座
“我这几天参加一个将要上市的公司的培训讲座,听了之后觉得学会了很多东西,其实我一直想了解这家企业的老板的人品如何,想知道一个好的老板究竟是如何带领这家公司怎么走向成功的,第二是想了解这家企业的制度,因为我觉得制度挺重要的。
另外我发现讲师很敬业,从她说的故事中,我发现她无时无刻地为公司考虑,为公司发展而拼搏。
看过你的文章,觉得你看的事情很透彻,不知道我还能从中得到什么呢?我打算自己也开一间公司。”
笔者:
有机会交流是一件很不错的事情,但是你带着什么样的一个思路去听课是很重要的,如果你的思路准确,那么即便你在市井中听到别人失败的经验,你也能从中得到不菲的收获。
通常这类培训都是谈一些成功的故事,你觉得很有道理,很有启发,在国内绝大多数的讲座都是这么一回事情:告诉你们结论,你可以从结论推导出事情的可行性,但是如果你按照他们的方法去做,却很难操作成功。正像我们做数学题目,看结果很容易理解,但是自己做却做不出来,因为从答案到问题的思路是单一的,但是你从问题去想,你会发现有很多分叉路口,你不知道哪条路才是对的,在分叉路口上,决策的考虑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始终是听课的人多,这就是产业链了,养饱了很多“砖”家。回顾一下百科归类图里面的描述,你们所听的,都是一些空泛的废话。
除了空泛以外,更不用说使用配阴阳的方法去列举正反面的情况去探索太极,获得更具深度的认识。
笔者希望你所听的讲座是一个例外。
笔者没有听这个讲座,没法对内容进行评价,但是根据你的想法,笔者有几点想说的:
(1)老板的人品与企业的发展没有多大的直接关系,一个团体运行发展,除了外界的环境因素,还有一点很重要的,就是驱动力,特别是利益驱动。如果一个企业不发工资,谁会干活呢?他们努力干活的背后有什么样的动力?
你真正需要了解的不是老板的人品,而是老板的策略,他是用什么方法方式去运作团队的。
(2)制度是死的。一个将要上市的成熟的企业制度,不一定适合一个刚刚起步的公司。这种关于企业制度的论述可以说漫天飞,你有没有见过两个成熟的企业的制度完全一样的?笔者还没见过,肯定有差异,可是就是没有人说出这些差异的所以然:为什么会有这些差异,该要有怎么样的差异,不是这些差异行不行?
所以如果你从制度出发去套自己的情况,这条思路是不对的,你得找出制度究竟为什么会产生,它产生的原因是为了什么?在你怀着这些问题后,你再看看别人的例子,这样你就能结合自身的情况作为主线,再吸收例子中有用的部分作为对自身的修正。从而你的制度才真正对你的团体有用;不然只会依葫芦画瓢,作茧自缚。
(3)问问题是一件很重要的事,这是一种洞察力的体现。因此,如果你发现一个人能无时无刻地为为公司考虑,这是为什么?驱动力在哪里?这样问,你会收获更多。
4。3阴阳流转的形态——归同趋异
现在市场上很多专家解读阴阳,不外乎这个观点“世界存在对立,存在矛盾,存在互化”,就像你看到此图,你仅仅知道有两块东西(两块分别是阴,阳。)但是,仅仅这些是无法落实在运用层面的。
阴阳的奥秘在于阴阳流转的运动,也就是归同趋异。能将阴阳运用娴熟的人,能察人所不能察,能依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
笔者在此提点一下,归同和趋异在读者刚刚理解的时候,有可能会混为一谈,以为两个都是一样的。两者的区别在于:趋异就相当于有方向性,有目的性,有融合性;归同则不觉间跟随大势,似合非合。反复阅读,便会慢慢明白。
①归同:同者相近
顾名思义,就是相同的会靠近在一起,相似的会靠近在一起。我们经常说的“人以类聚,物以群分”就是这个道理。同类的人走在一起,就成为一个群体。
我们抽象来看,如果同种情况聚合在一起,那么就称之为形势。
形势论——谋略八字诀之时势
形势是一个很神奇的概念。以笔者所涉猎,目前只有“谋略八字诀”才把这个“形势”的核心点明出来。
“时”反映了事物发生变易的时机,“势”则代表了事物形势的优劣和运动的趋势。
谋略八字诀里的“时”,不是指一般的时间概念,而是指具有着特定意义的事物在发生转折或变化运动过程中所出现的“时机”,“机运”,“机会”等等。事物在正常的流动运作过程中,它的时间是均等的,—般看不出什么特殊意义,正像我们每天工作、休息、吃饭,显得非常平淡。
然而,当一件事物出现不平常运动,即出现剧烈变动时,如出现某一大的事件,破坏了原有事物的活动程序,从而使其建立新的活动程序,在这个变动过程中,就出现了不平常的时间段。这个时间段,是事物从开始变动到变动终结的一段区间。之所以说它不平常,是因为它与事物的变化发生联系,事物在此时间里改变了自已的运动或者自身形态,这个时间就具有了一种特殊的意义。它在人们的感觉上往往会变得不均等了,时间的概念被延长或缩短了。事物变化的过程被忽略,而只看到变化的结果,并且把这个结果浓缩到一个点上,这个点就成了旧事物和新事物的交接点,或者说是旧秩序和新秩序的连接点,这个点称为“转折点”或“机变点”。如1949年l0月1日是旧中国向新中国转化的转折点,离转折点很近的前后一段时间区间,就是真正意义上的“时机”。
例如,天上—直是晴天,但突然转阴,继而下起了大雨,这是一个由晴转雨的变化过程,然而一般人们只注意“下雨了”的变化结果,而把“天阴了”的过程忽略不计。因此,由晴转雨的变化过程,从阴开始,到下雨而结束,下雨的时空区间就成了一个转斩点,接近这个转折点的时间,就叫“下雨的时机”。
在我们的现实事物中,转折点是不容易被找到的,时机也更难把握,人们总是生活在习惯的惯性之中,突然的变化总是使人手忙脚乱。更多的情况是,人们无法知道眼前的事物是否已经到了尽头,是否要开始发生变化和转折,是否要从这个变化中去寻找有利的时机。
而势者,有两种含义。其一为形势,即事物大势发展之态势,和自己在整个大形势中之位置。其二为势力,即事物所具备之活动能力,亦即事物发端之势能和动能的大小,以及事物原发态之气数的强弱。二者总括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