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门第》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书香门第- 第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严谦怕她又问是济南好还是平江好,自己可要编不出来了,于是只得敷衍道:“你去了就知道了。”

又站了一会儿,晚风渐渐凉了,严仁宽夫妇招呼孩子们回船舱睡觉。第二日一早起来,船夫们起锚张帆,驶离扬州往北去了。

这样又行了七八天,终于到了江苏境内最后一个停靠港徐州,船只停下加了补给,严仁宽带着严谦兄弟俩下船去采买特产,只留明姜和范氏在船上。明姜趴在船舱的窗户边往外看,有些百无聊赖,“娘,咱们还有几日能到啊?”

范氏手里拿着一件小衣在做,闻言头也不抬:“还有三四天就可下船了,你每日都要问一次的,还没问烦么?”

明姜转回头来叹气:“船上就那么大点儿地方,这都坐了十多天了,娘你就不觉得烦闷么?”

“这就烦闷了?亏你那时候还吵着要上京,你知道坐船上京要多久么?”

明姜想了想,扳着指头算了算:“二十几天?”

范氏抬头看她一眼,笑笑:“那得是天气好,顺风顺水,什么也不耽搁才行!”明姜惊叹一声,伏倒在了小几上。

果如范氏所料,从徐州启程又走了三天半,到第四天中午他们才到了聊城。他们打算的是在聊城弃舟登岸,转乘车往济南去,先前已经写了信给范家,因此他们这边船一靠岸,立刻就有范家的人来接,一行人将箱笼等物卸了船装上车,时间也已不早,这一日就在聊城驿馆歇了。

作者有话要说:今天就更这么多吧。。。

然后明天可能会晚一点更

还有一点,关于运河行船,据我查到的资料总结,大概是平均日行80…90里的模样

所以一般情况江南考生赴京赶考都要提前至少两个月去,才不会误考,光行船就可能要30几天,如果途中遇到意外,比如水浅啊,风浪大啊什么的,还会耽搁

书中的时间肯定是理想化的条件下的,而且我们只是架空的,嘿嘿,书中的地图不一定有现实的大,其他背景条件也是一样,历史作为参考,只是便于讲故事,大伙儿勿深究~

注:1出自宋……姜夔扬州慢》

72外祖

这一晚终于是在平地的床上睡了;明姜却觉得还像是在船上似的;躺在那里感觉还在晃晃悠悠的,闭上了眼甚至隐约还能听到水声。她就问陪她睡的蛛儿;蛛儿也笑说跟她一样;总觉得还在船上一样;人总有些晕晕的呢。

第二日睡醒了明姜去跟范氏说,范氏和严仁宽相视一笑;说:“幸亏得你是在平江长大的,平日里出去玩也常坐船;这才没有晕船呢;我第一次坐这么长时候的船,吐的都起不来了。你只是下了船有些晕乎;不算什么,过两天就好了。”

正说着话,严谦和严诚陪着一个二十来岁的长身青年进来,那青年比严谦高大半个头,生了一张国字脸,脸上最显眼的就是那一对浓黑的眉毛,正是来接他们的大舅舅家大表哥范宏,明姜赶忙起身行礼,范宏进来先给严仁宽夫妇行礼:“姑丈、姑母起得都早,昨晚睡得可好?”

严仁宽答道:“很好,你这两日也辛苦了,昨夜歇得还好?”

范宏规规矩矩答道:“侄儿并没什么辛苦的,都是应该的。”

范氏忍不住笑了:“好了,都是一家人,怎么说话这么一板一眼的?宏哥儿快过来,坐下吃饭吧,吃完饭咱们早点起程,也好早些到家。”

范宏露出腼腆的笑容,跟严谦兄弟推让着入座,一转头又看见旁边立着的明姜,赶忙说:“表妹先坐。”

明姜看着这位大表哥朴实的可爱,正在旁偷笑,一听大表哥让她,她赶忙溜去严诚旁边坐了,“大表哥你也坐。”

范氏就说:“你不用管她,吃饭的事儿她自己上心着呢!”范宏不知何意,但见两个表弟都笑,表妹则是埋头喝粥,只作没听见,才明白姑母是在取笑表妹,也跟着笑了一笑,才举箸开始吃饭。

一家人吃过早饭,坐车的坐车,骑马的骑马,往济南慢慢行去。明姜和范氏坐在车里,偶尔可以拉开帘子往外瞧瞧透气,只觉得真是比坐船舒服一万倍。就想起来问范氏:“娘,其实我们也可以不坐船,直接坐车去济南啊,坐船又不快,为什么要坐船?”

“谁说坐船不快了?你当陆路都像我们现在这么好走么?路上不知要绕几个圈子呢,比水路长得多。再一个,你刚坐上车,自然是觉得坐车舒服,可等你坐个十天半月的,再瞧瞧你骨头架子散不散?下了船不过是有些不惯,觉得头晕,你若真是坐着车坐十几二十天的,下了车站都不一定能站得起来。何况现在天气渐渐热了,船上有水汽,比陆上可凉快多了!”范氏解释道。

明姜听了将信将疑,直到近晌午的时候,太阳高高升起把车里照的跟个蒸笼一样,她才全信了。下人们把布帘卷了起来,放下纱帘,这样车行起来的时候能透进来一些风。范宏又让下人送了冰盆进来,说是出来前祖母特意吩咐带的,怕热坏了他们,让放在车里解暑。

范氏忙让人叫范宏、严谦和严诚都进来,怕他们这样天气骑马会热晕,但范宏和严谦都不肯,一人戴了一顶斗笠,催马快跑出去了。于是最后只有严诚在范氏的坚持下坐上了车。聊城到济南约有二百里的路程,他们并没急着赶路,一路都是慢行,所以直到第二天傍晚才进了济南城。

济南号称泉城,据传境内有七十二名泉,而山东巡抚衙门和布政使司衙门自然也都建于泉边,巡抚衙门紧挨着四大名泉之一的珍珠泉,布政使司衙门则在巡抚衙门以西不到一里路的地方,从布政使司衙门往北直行不到一里路,就是大明湖。

范家住的离大明湖不远,就在布政使司衙门西北方向大约三四里路的地方,明姜一家进了城以后,又行了约莫小半个时辰,才终于进了范家的门。明姜母女的车一直行到了二门前,车一停下,范宏就和严谦一起过来扶范氏下车,明姜和严诚也跟着下去。

明姜一下车先映入眼帘的是满天霞光,略微适应了一下才打量周遭的景物,此刻他们一家人正好停在垂花门前,周围有许多下人婆子迎着,前面还有一个衣着体面的婆子正给母亲行礼,要引他们进内宅去。父亲和两个哥哥则在范宏的陪同下,一同往书房去见外祖父了。

范氏就回头找明姜:“傻站着干什么,快过来。”明姜赶忙走过去扶着范氏的手,和她一起进了垂花门。刚进了门就有一个穿绛紫色妆花褙子的中年妇人带着丫鬟婆子迎上来:“妹妹可来了,我这都出来望了三回了。”

范氏赶忙快步上前行礼:“大嫂怎么还亲自出来了?”又让明姜给大舅母行礼,尹氏一把拉住了明姜细瞧:“啧啧,还是江南的水土养人呢,瞧瞧我们外甥女,生的水灵灵的,又白又嫩。”说完不待范氏答话就拉着她们母女往正房走:“娘可等急了,咱们快走几步,一会儿再叙话。”

明姜跟着一路走到正房门前,早有丫头打了帘子往里通报,母女二人跟着尹氏进了门,明姜刚瞟了一眼,只见到当中坐了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妇人,心知应是外祖母,就被母亲拉着跪下了:“娘,不孝女儿文英回来看您了。”

接着就有人来搀扶,又听一个苍老慈爱的声音颤巍巍的叫了一声:“儿啊,你可回来了。”明姜抬头看时,母亲已被外祖母揽进了怀里,母女俩正抱头痛哭,大舅母和旁边三个青年妇人都忙来解劝。

明姜一时手足无措的看着,尹氏搀着婆婆和小姑起来,指着明姜劝道:“母亲和妹妹这是做什么?好容易见了面怎么反倒抱头痛哭起来,倒吓坏了我们小明姜。”

范氏的母亲唐氏这才看向明姜,招手:“这是明姜么,快过来让外祖母看看。”明姜忙走上前两步,唐氏拿帕子拭了泪,一手拉着范氏一手拉着明姜归座,然后仔细打量明姜,“这孩子像你的地方少,也不很像姑爷。”

范氏也擦了泪水,露出一个笑容答道:“是,明姜长得像她姑母。”

唐氏仔细回想:“那就是像你大姑姐了?我看也不像你小姑清光。”早前在京里时,唐氏是见过严清光的。

“是,她越长越像我们家大姑姐,就是眼睛还像我一些。”

明姜老老实实坐着,听外祖母和母亲议论自己的长相。唐氏听女儿这样说,自然的顺势转头看向女儿,一见女儿不复青春年少的面容,又不免伤感,拉着女儿的手又哽咽了:“我真是后悔,当初怎么就没逼着你爹去跟你公公说,不放你和姑爷回平江去!”

范氏看着苍老的母亲也是一阵心痛:“我这不是回来了么,娘就别提这些了!”

旁边的尹氏也跟着开解:“就是呢,今日妹妹回来,母亲合该高兴才是!如今妹夫也到山东做官了,这可不就常常能见了吗?”

唐氏这才转悲为喜,点头说道:“这回就好了,新城离济南不过百十里,就是你来不了,我想你了也尽可去看你的。姑爷和谦哥儿诚哥儿呢?去见你父亲了?”见范氏点头,她就埋怨了一句,“我早跟你爹说,叫他跟我一块等着,也能一起见了,他就是不肯,非要自己去前院书房。”

范氏环顾了一下,见只有大嫂和那三个年轻妇人在,心知父亲是怕媳妇们不自在,所以不肯留在正房里,她没接母亲的话,只是看着那三个年轻妇人问:“这是侄儿媳妇?嫂子快给我介绍介绍,我可都不认得呢!”

“是呢是呢,是我老糊涂了,”唐氏接话,“你们三个快来见过你们二姑母。”又让丫鬟去叫姑娘们来。

尹氏就指着第一个穿海棠红薄衫艾绿裙子的说道:“这是宏哥儿媳妇高氏,”又指着第二个穿水绿短衫石榴裙的说:“这是宇哥儿媳妇姜氏,”最后一个穿着洋红衫裙,面容上还有几分稚气,“那是实哥儿媳妇孟氏。”三个年轻媳妇上前行礼。

范氏忙让人给了表礼,又挨个细看问话,又让明姜见过表嫂们,最后问高氏:“怎么不见孩子们?”范宏夫妻生有一男一女两个孩子,范氏早从往来信件里知道,因此才问孩子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