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阀治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军阀治世- 第18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而山东那些没有资金的小商人,以及一些乡绅,则时常跑到登莱科技院进行技术考察,选定了要进入的行业后,又跑到地方去进行考察。
    在技术与生产资料都齐全了之后,那些小商人和乡绅纷纷向工商局提交了贷款申请表,一般只要生产项目比较靠谱,特别是对专利局的技术有进行应用的,工商局都会给与批准。
    而许多专利的应用,专利费让许多人一夜暴富,也刺激了登莱科技院的科学家及登莱大学的大学生,甚至是普通知识分子对于发明的热情。
    不会经商想要暴富,那就搞发明去吧
    
    赵岩的《工商规鉴论》同时也开始刊印发行,此书一经发行,在山东就那些精英阶层被抢购一空,不得不再加印两万本在山东发行。
    而在其他省份的销售情况,也十分良好,人们得知是赵岩写的著作,纷纷慕名购买。赵岩在商业,也算是一个传奇性的人物,虽然在外省的名声不如山东,但亦有许多人知道他即是一名能征善战的武将,还是一个擅长敛财的商人,毕竟随着山东在商业上的发展,许多商人都曾到山东买过货。
    除了慕名购买,赵岩的《工商规鉴论》也得到了广泛的好评,不过这是指在工商发展理论和指导上,至于征收商税的事情,虽然言明了利害,但依旧有许多人不认同,但也有许多人认同。
    就如《客商规鉴论》中所言:放账者纵有利而终久耽虚,无力量一发不可。现做者虽吃亏而许多把稳。有行市得便又行。
    这个年代的人,也一定程度上认识到了负责生产的利益,只是对资本产业化的概念十分模糊,更多人趋向于把银钱放在银库里藏着。
    而在山东,赵岩将开设‘证券交易所’,给资本产业化提供了前提条件。
    一些外省商人在看了《工商规鉴论》后,也马不停蹄的赶往山东考察情况,也都有意向在山东开办企业。
    同时,赵岩的《工商规鉴论》,也被崇祯安插在山东的锦衣卫加急送往紫禁城
    ————
    第一更
    月票
第三卷:聚敛天下 第一百二十八章:赵岩要发力(第二更)
    第一百二十八章:赵岩要发力(第二更)
    锦衣卫一起送去的,还有本次工商大会的内容,崇祯看完赵岩在工商大会中颁布的政策很不以为然,看不懂这其中有什么特别之处,但却被一千万两的巨额数字给惊呆了。
    当他看完《工商规鉴论》,更是被吓了一大跳,才明白工商的发展竟然能大幅度的增加战争实力。
    只要商税一收,不仅可以增加财源,而且随着工商业的发展,战争物资也将变得更多,正想要制衡赵岩的崇祯,如何不被吓一大跳。
    崇祯紧急召见杨嗣昌,询问应对之策。
    “此子在山东统军干政,此番又开了个工商大会,更是拿出一千万两,那可是一千万两”崇祯一想到那数字,心里就感觉万分的恐怖。
    朝廷税收一年也就两千多万石大米,加上盐税等等,也就两千多万两,扣除皇亲国戚,文臣武将的俸禄,以及军费等等,年年都是入不敷出。
    若不是赵岩每年上缴个五百万两盐税,以及山东大改之后田赋能上缴四五百万两。否则让他拿出五百万两都欠奉,就算是如此,让他拿出一千万两也是断然不可能的事情。
    “再如此此子的实力膨胀下去,后果不堪设想。”崇祯握着拳头说道:“必须让他马上停下来。”
    “陛下,此刻新军还未练出,不宜轻举妄动。不过此子所著《工商规鉴论》却有些道理,陛下不如召陈钟盛仿行之。”杨嗣昌说道,他也从自己的渠道,弄到了一本《工商规鉴论》。
    “剿饷五百万两,屯田三百万两,内帑已无钱粮,如何有银拨于贷款。”崇祯皱眉道。
    “陛下无需担忧,臣刚才收到了一个好消息。”杨嗣昌突然说道。
    “哦?”崇祯精神一震,问道:“是什么好消息,快快说来与朕。”
    “陛下,多铎遣使来朝,愿与大明重修愈好,称臣纳贡,并保证永不犯境。”杨嗣昌喜道:“建虏即愿称臣纳贡,五百万辽饷便可节省下来。”
    “建虏狼子野心,若是口上说说,让朕如何相信?”崇祯皱眉道。
    杨嗣昌笑道:“陛下,建虏自可由赵岩去对付,只要有赵岩在辽东撑着,他们便绝对不敢进犯关内。建虏无法进犯关内,京畿百姓便可休养生息,我们更要乘机抽出钱粮发展工商。”
    “而且与建虏议和,可以让建虏无需顾虑辽西,如此便能将赵岩的兵马拖在辽东不得抽身。”杨嗣昌阴险的说道,崇祯却是乍然道:“若是赵岩败了怎么办?建虏不是死灰复燃?”
    “陛下无需担忧,登莱今时已是较为富庶,就算是他败了,最终还是会赢的,以建虏如今的实力,已经不足以将转败为胜。让他们与赵岩拼个你死我活,岂不妙哉。”杨嗣昌连忙解释道。
    “嗯以此子之干才,平辽足以。”崇祯点了点头,对杨嗣昌说道:“那便如此办,你去和建虏的使节谈,让他们称臣纳贡,还有多铎要退位为王。”
    “是,陛下。”杨嗣昌应诺道。
    杨嗣昌告退后,崇祯又把陈钟盛召入,询问工商发展之法,陈钟盛皱眉道:“陛下可知工商之基础便是农业,今大明各地灾情四起,粮食产量严重不足,如此情况下,工商再如何繁荣,也皆是浮云尔。”
    “那赵岩为何要发展工商?”崇祯不解的问。
    “皆因山东产量足用。”陈钟盛回答道,“登莱已屯田三年,再过两年,登莱而府,加之青州府,便可进入全盛期,到时所产粮食还会更多。”
    “再则,工商业需要技术支持,赵家堡有登莱科技院,更是开始了一所学校专门培养这方面的人才。朝廷培育之人,皆是读圣贤书,知其味而忘其源之辈,更无廉洁精干吏员管理,谈何资本发展工商。”陈钟盛说道,“陛下无需如此着急,山东工商发展,所缴纳商税亦是朝廷所有,目前天下糜烂,重中之重,乃为修缮水力,发展屯田。”
    “唔”崇祯沉思良久,不久点了点头,觉得陈钟盛所言甚是有理,又多陈钟盛问道:“那依陈爱卿之见,屯田之重任交与何人之手为宜?”
    “臣之愚见,当以卢象升、孙传庭二人主持屯田为宜。”陈钟盛说道,崇祯问道:“为何?”
    “卢象升自八年起便效仿登莱屯田之策,去年湖广屯地便获八十万石。孙传庭自出任陕西巡抚后,也靠屯田自力更生,年获十数万石,皆是合宜人选。”陈钟盛说道,“他们已知屯田关键,若让他人操办屯田之事,定然错漏百出,不得其法。”
    崇祯点了点头,没有表示出意向,当天崇祯发出了三道圣旨,命宣大总督卢象升总理山西、北直隶屯田之事,并效仿山东之法,令侵占卫所田亩者如数归还,凡拒不归还者,一律抄没家产,并下拨屯垦经费五十万两。
    第二道圣旨给的是孙传庭,命孙传庭整顿五省卫所,分别是:陕西、湖广、河南、四川、两淮。
    同样命令孙传庭效仿山东之法,命侵占卫所田亩者如数归还,否则抄没家财。同时命令孙传庭总理湖广、河南两省屯田之事,拨给一百万两。
    第三道圣旨是给洪承畴的,命令洪承畴围剿西北流贼同时,负责陕西屯田之政,也拨给一百万两。
    两淮屯田之政,则交由朱大典,无银钱下拨。四川屯田之政,交由四川巡抚邵捷春,拨给五十万两。
    崇祯在清剿的流贼的同时,也把各省的屯田任务分配了下去,并未听从陈钟盛的意见,将所有任务交由一两个人去负责,而是任命了五个人。
    卢象升负责山西、北直隶,孙传庭负责湖广、河南,洪承畴负责陕西,朱大典负责两淮,邵捷春负责四川。
    其中孙传庭最为崇祯器重,当年孙传庭出任陕西巡抚时,崇祯手中没有足够钱粮,就许诺孙传庭可以自己想办法,出了什么事他顶着。孙传庭强行在陕西进行屯田,靠着自力更生的法子顽强的拼搏着。
    因此崇祯对孙传庭更为看重,因此将五省卫所交由孙传庭整顿,而且只给了一百万两,崇祯还给孙传庭下了密旨,整顿卫所之时,孙传庭自己想办法,只要能达成目标,出了什么事,还给他顶着。
    朝廷风气忽然大变,崇祯不仅要去地方大员要剿流贼,还要求他们要屯田,这可把洪承畴和孙传庭还有四川巡抚邵捷春弄得愁眉苦脸。
    相对之下,卢象升和朱大典就淡定得多,他们要屯田,大可去山东要贷款,要人手,完全无需担忧这方面的问题。
    果然在崇祯下了圣旨没几天,朱大典问贷款的信就到了。
    赵岩爽快的贷给了两百万两,还派了一百多人到两淮帮衬朱大典屯垦荒地,朱大典自是欢喜。
    在这官场上,有赵岩这个资本雄厚的盟友支持,可谓是极为幸运的事情。
    卢象升的资本要雄厚得多,他去年已经在宣大进行屯田,今年能抽调的钱粮是够用的,只是管理人员不够,接到崇祯的旨意后,也向赵岩写信要人。
    赵岩手上的管理人员是很多的,只要能写字会算术,以前没有在官府做过事的文人,皆能进培训班,在学会管理办法,能通过考核,及熟记各项条例后就能分配上任,没有什么太高的学历要求。
    朱大典和卢象升只能说是向赵岩借人,因为这些人手过去做事,依旧受制于他的反腐网络。
    朱大典和卢象升之所以问赵岩借人,也是因为这个缘故,若是脱离和赵岩的掌控,必然导致**的滋生,那有借和没借几乎没什么差别了。
    而此时,朝鲜的捷报也不断传回,清军竟然陷入一种无组织的状态,这让赵岩很是困惑,不过2。4万骑兵部队投入朝鲜,就算是清军有组织,也有得一拼。后面的情况让赵岩意外的是,黄台吉那胖子竟然病死在了朝鲜,而这也成了清军溃不成军的原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