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白菜、芥蓝等; 避免菠菜、藕、芹菜一类粗纤维蔬菜; 有时
放一些豆腐; 是绝好的蛋白质和钙质来源。土豆是个好东西; 白
煮、做土豆泥都行。最初 Sam 嚼不动肉类; 我们就做鱼给他吃;
像平鱼、黄花鱼、鲈鱼、鳜鱼等肉多刺少的鱼; 清蒸后细细挑出
好肉来喂他。我还在家附近的大型超市里找到物美价廉的三文
鱼; 鱼肉鲜美; 入嘴即化; 满口郁香; 营养尤其丰富; 煮着吃或
者剁碎做成小丸子; 是 Sam 的至爱。再稍后一些; 买来大虾;
剥出净肉; 剁成末末; 或做丸子或搀在粥里或包小饺子。虾壳煮
的汤; 大人孩子都能喝。
直到 Sam 将近一岁; 我都杜绝鸡蛋。因为容易引起过敏;
尤其蛋清。一些人说蛋黄补铁; 但蛋黄里的铁附着力很强; 吸收
不到人的肠胃; 可谓“纸上谈铁” 。十个月左右; 我们开始给
Sam 吃用面粉、鹌鹑蛋和蔬菜烙的小饼。Sam 满一岁; 才开始给
· 8 7 1 ·
他吃整鸡蛋。
出去吃饭; 给 Sam 叫吃的比较麻烦; 要反复强调任何食品
都不能加盐、糖和味精。一般在中国、日本或泰国餐馆; 给他要
一碗面条; 西餐馆; 就吃一些全麦面包、奶酪、白煮通心粉、土
豆泥等等。
Sam 十个月时; 跟我们回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省亲。在那里;
我发现别国母亲带孩子较中国母亲轻松的原因之一: 在喂食方面
省时省力。超市里的婴儿食品琳琅满目; 光米粉就分早餐正餐不
同种类; 口味齐全。另外还备有大量各种各样可供选择的现成食
品; 既新鲜可口、营养全面; 又不含婴儿需要抵制的成分。比如
全麦面包、天然纯奶酪、天然纯酸奶、通心粉、腭梨等等; 以及
各类烹制好的肉或海鲜。包装上列出所有成分; 一目了然。即使
需要烹调的食品; 西餐比中餐做起来也简便; 兼之西餐厨房里各
· 9 7 1 ·
式“武器”装备齐全; 真是很省事儿。许多西餐食谱在烹制时
不必加盐加油加糖; 而是上桌后根据各人口味自己添加。所以做
一盘菜; 大人孩子都能吃。比如煮土豆或红薯、土豆泥或红薯
泥; 各种肉排、鱼排; 以及相配的煮蔬菜。中餐就做不到这一
点; 给一岁以内的孩子喂饭; 必须另做。
我们坚持不给孩子吃带调味品的食物; 曾经令许多人不理
解。溶溶的母亲就经常批评我们: “东西做得这么没滋没味; 孩
子怎么能爱吃?”也有人说: “要你没盐没油没糖地吃; 你能吃
得下去吗?”
她们是从成年人的角度来理解食品的味道。婴儿的味觉远没
有成年人那么敏感要求那么高; 不在乎食品中没有调味料。人的
味觉是后天培养出来的; 婴儿很容易偏爱甜味和咸味; 一旦养成
习惯; 长大后会变本加厉地追甜逐咸。过早摄取盐分糖分对婴儿
健康不利; 过多摄取盐分糖分对成年人的健康亦害处多多。
其实就是成年人的味觉也是可以改变的。佟阿姨刚来时; 根
本吃不惯我们家的饭; 因为缺盐少油乏糖。她自己家做菜; 经常
所有成分都油炸一遍; 再加上大量盐、糖、酱油。她偏好炸鸡、
炸糕、蛋黄酱等等高脂肪、高热量、高胆固醇类食品; 以及可
乐、雪碧等高糖分碳酸饮料。我告诉她那是“自杀性吃法” ; 反
复对她解释饮食习惯对自身健康的重要性; 还有烹调食品应保持
天然原味才更好吃。过了一阵; 佟阿姨的口味被我们“异化”
了; 再回家做饭; 家人直抱怨“没有味道” 。而她再吃家里人做
的菜呢; 咸得“直螫舌头” 。
· 0 8 1 ·
· 1 8 1 ·
· 2 8 1 ·
解 除 辅 食 添 加 常 见 误 区
误区一: 宝宝四个月了; 应该添辅食了。
这恐怕是辅食添加最常见的误区— — —严格按照月份牌来开始
添加辅食。
多年前; 美国的儿科专家的确推荐在 4 个月左右开始添加辅
食。但是从 1997 年开始; 根据最新的研究结论; 专家们改变了
立场。1997 年出台、2005 年 2 月修订的美国儿科学会《关于母
乳喂养以及人乳应用的政策声明》阐述:
儿科医生以及父母们应该了解; 纯母乳喂养能够满足婴儿头
6 个月的最佳生长和发育……给不足 6 个月的婴儿进食固体食
品; 并不能够提高卡路里的摄入; 也不能够提高生长速度; 反而
仅仅是用缺乏人乳所含营养的食品来替代母乳……在头 6 个月期
间; 即使是在炎热的季节; 母乳喂养的婴儿无需添加水或者果
汁; 这些添加物反而有可能给婴儿带来污染物或者引起过敏的
成分。
国际母乳会的一贯观点是: 婴儿从出生到 6 个月; 依靠纯母
乳喂养就能够得到成长所需的一切营养; 不需要、也不应该添加
任何辅助食品; 包括水。
是否应该添加辅食; 也不是看月份牌; 而是看宝宝是否准备
好了接受辅食。国际母乳会建议妈妈们观察一下几点“准备好
了”的迹象:
* 宝宝有能力表达拒绝; 即宝宝在不想吃东西时; 闭上嘴
· 3 8 1 ·
扭转头; 以此告诉妈妈“我不要!”如果宝宝没有这样的能力;
你只不过是在向一个无法抗拒你的婴儿嘴里塞他不需要的东西。
* 宝宝能够不用扶助; 自己坐着; 脖子也能够直立。
* 宝宝的舌头推吐反射消失; 并具备吞咽能力。
* 宝宝对大人吃饭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并且能够伸手抓住
食品。
过早添加辅食; 对于宝宝的健康有百弊而无一利。最常见的
害处有以下几点:
1。 宝宝的免疫系统十分脆弱; 过早添加固体食品容易引发
过敏症。等到时机成熟再添加辅食; 宝宝有能力接受; 反之则可
能造成宝宝一辈子对某些食物过敏。
2。 宝宝的消化系统、肾功能尚未健全; 过早添加固体食品
增添不必要的负担; 为将来埋下健康隐患。
3。 固体食物的营养; 远远没有母乳完全。母乳是根据宝宝
的身体需求特别制造的; 含有完备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
免疫因子等等。添加了固体食品; 势必造成宝宝对母乳摄取的减
少; 从而破坏营养的平衡。
六个月也不是绝对的底线; 有些早产儿或者过敏体质的婴
儿; 由于身体的原因; 拒绝或不能接受辅食; 完全依靠母乳喂养
到八九个月甚至更长; 也一样营养俱全; 健壮成长。其实; 直至
上个世纪初; 绝大多数的婴儿在一岁之前都是完全依靠母乳
喂养。
误区二: 不及早添加辅食; 会造成宝宝营养不良。
其实开始给宝宝添加辅食的目的; 并非是补充营养; 而是训
练宝宝习惯另外一种进食方式。添加辅食的最初; 都是一天仅仅
喂一小勺单一食品 ( 比如香蕉或者婴儿米粉) ; 妈妈观察宝宝是
否接受、是否过敏。如果宝宝拒绝; 就必须马上停止; 再等一
等; 再试一试。如果宝宝接受而且不过敏; 则这样少量单一地添
· 4 8 1 ·
加几天之后; 可以开始尝试添加少量的另外一种食物。
如果说开始添加辅食对于宝宝有什么补充; 重点也不在营
养; 而是宝宝胃口大了; 单纯依靠母乳已经不能够吃饱; 需要额
外的食物。在一岁之内; 宝宝的主要营养来源是母乳; 而不是
辅食。
误区三: 添加辅食后; 就应该给宝宝断奶。
有些宣传手册上把辅食称为“离乳食品” ; 并建议母亲将辅
食替代母乳; 这是不正确的信息。辅食之所以称为“辅”食;
正是因为它是辅助母乳的食品; 绝非取而代之。
婴儿在一岁之前; 母乳仍是主要食品和营养来源; 尤其维生
素的主要来源在于母乳; 而不是辅食。宝宝的身体对于母乳和辅
食营养的吸收有着天壤之别: 母乳中的营养基本上完全吸收; 辅
食中的很多营养却吸收不全。最典型的就是对铁的吸收: 母乳中
的铁含量虽少; 但能够满足孩子的需求; 并且吸收率高达 75% ;
固体食物无论如何增添强化铁; 吸收率仅仅为 4% ; 而且牛奶会
让宝宝体内的铁通过粪便流失。
每一位妈妈的乳汁都是为她的宝宝特别设计的; 会随着宝宝
的成长而变化; 来满足宝宝不同时期的不同需要。比如说; 当宝
宝的身体受到新的病菌或病毒侵袭时; 会通过吸吮乳汁将这个新
敌人传送到妈妈身体里。妈妈的身体会立刻根据“敌情”制造
免疫球蛋白; 再通过乳汁传送给宝宝; 在宝宝体内建立屏障; 保
护孩子不受感染。
因此; 在添加辅食的同时; 应该保持每天的母乳摄取量; 而
不是减少; 更不是取消。
误区四: 给宝宝辅食添加晚了; 会错过训练宝宝咀嚼能力的
最佳时期。
这种说法没有科学根据。宝宝也并非仅仅依靠辅食来学习咀
嚼; 他们吃手指、咬牙胶、嚼玩具; 总之把能抓到手的东西往嘴
· 5 8 1 ·
里放; 就已经“训练”了咀嚼能力。
误区五: 宝宝不爱吃饭的时候; 不能随他便; 我要想方设法
把吃的塞进去。
添加辅食的最重要原则是: 尊重孩子; 让孩子做主。当孩子
闭嘴扭头表示拒绝时; 接受孩子的意愿; 千万不要勉强孩子
进食。
无论多么小的孩子; 无论做什么; 都需要把握自主权。任何
精神压力都会给他们造成心理阴影; 甚至导致他们丧失本来应有
的能力。
饥饿感是每一个孩子天生就具有的最基本的本能之一; 因此
吃饱肚子也是他们本能会做到的最基本的活动之一。进食是孩子
的首要任务; 什么时候吃、吃多少; 都应该由孩子说了算。精神
健全的孩子不会饿着自己。
可惜的是; 有些父母不明白这个道理; 总是把吃饭的任务包
揽到自己身上; 剥夺了孩子的自主权; 把吃饭这件本来应该充满
愉悦气氛的活动; 变得神经兮兮、紧张万分; 逼着孩子多吃; 一
定要吃到自己认为满意的分量才罢休。
如果孩子不能够从进食这件活动中享受到快乐; 而是感受到
精神压力; 他会很快厌烦吃饭; 如果孩子不能够掌握进食的主动
权; 他会逐渐丧失掉饥饿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