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特的团规为圣殿骑士营造了良好的信誉,圣殿骑士个人不允许占有财产,一旦拥有财产,死后便不得进入圣殿骑士墓地。这种基于信仰的惩罚极大降低了金融活动风险。后期,圣殿骑士团规要求骑士像忠诚于上帝一样忠于主顾,基本上类似于今天的瑞士银行:除了主顾,谁都不认。
1232年,英国大法官被逮捕,英王亨利要求骑士团伦敦驻地交出大法官的财产,得到的回答是“未经委托人允许,我们不会把受托财务交给任何人”;
1250年,法王路易九世远征埃及被俘,路易的手下要求巴黎团交出路易的财富以便赎回国王,居然也得到了同样的回答;
……
13世纪末期,圣殿骑士团已经成为欧洲最有权势、最富裕的团体,在基督世界拥有至少9000座庄园或领地,年收入超过600万英镑(当时英国王室的自营地年入仅是3万英镑),已经不仅是富可敌国。金融事业,也从单纯的存贷款扩张到汇款、信托和托管,几乎囊括了传统银行所有业务。
世间事历来福祸相依,正是“圣殿骑士团”的财富招致了自己的灭亡,鼎盛之后是一片血腥……
十字架上的金融密码
时至今日,无论官方、考古学家还是民间探宝者,仍有很多人为这笔财宝而疯狂,或许将永远有人疯狂……
1285年,法王菲利普四世登上王位,据说这是法国历史上的一位美男子,不过,看了菲利普四世留下的画像,我只能说这人长得很科幻……
无论如何评价此人容貌,菲利普四世却肯定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王,对外挑动了对英国和佛兰德尔的战争,与低地国家(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和亲;对内不断打击领主,恐吓城镇……
这些都需要钱的!
1304年开始,菲利普四世已经入不敷出了,他想到了一个赚钱的好法子——抢劫,目标:圣殿骑士团。
在毫无预兆的前提下,菲利普四世要求各地官员同时在1307年10月13日打开密函。各地官员惴惴打开密函,内容是逮捕各地“圣殿骑士团”成员,罪名是崇拜偶像(骑士团徽章确实违反了基督教义)、异端和同性恋。
“特命逮捕法兰西王国境内全部圣殿骑士,收监候审”,对了,后面还有一句最重要:“并将其所有动产、不动产悉数收押”。
当天,仅巴黎就有138名圣殿骑士被捕,那一天是星期五,这也是金融业“黑色星期五”真正的由来,意指毫无先兆突如其来的灾难。
菲利普四世成功了,包括最高首领大团长雅克·德·莫莱在内的圣殿骑士都被逮捕,而且,在严刑之下招认了自己的罪行。
要知道,圣殿骑士隶属于教皇,国王并无权处置。圣殿骑士团可是一个跨国组织,要钱有钱、要枪有枪,法王虽然逮捕了主要领袖,却未必搞定整个圣殿骑士团,搞不好举国之力也对付不了圣殿骑士团的反噬。
问题是,当时的教皇叫做克雷芒五世,此人当教皇的历史极不光彩(谋杀前任教皇),即位前菲利普四世是教皇幕中之人,也知道这些糗事。此时,长相颇为科幻的国王要挟教皇,如果不同意他处置圣殿骑士团,就将之公诸于众。
实在是没有法子,11月22日,教皇命令各国逮捕圣殿骑士团成员。在基督世界里,教皇的谕旨就是上帝的命令,骑士团的合法地位被彻底撼动。
只是,教皇未必想干掉自己的手下,消灭自己的武装力量从来都不是什么幸事。
在教廷默许下,所有圣殿骑士在法庭上全部翻供,而且,按照基督教义,异教徒只要认罪便可以获释。教皇自以为得到了喘息之机,他也不希望一支基督劲旅无声无息消失,何况还有巨额财富。
正当教皇和大主教们扶手相庆的时候,菲利普四世已经陈兵城外,更可恨的是,他带来了宣扬教皇糗事的小册子,扬言准备散发,声称如果教皇不能搞定圣殿骑士团,他就搞臭教皇。
最终,教皇屈服了,包括最高首领在内的54名圣殿骑士团领袖被处以火刑,“圣殿骑士团”从此覆亡。
哥不在江湖,江湖却永远流传着哥的传说。
临刑前,大团长德·莫莱在火刑架上诅咒,1年内迫害他的人将会遭到上帝的惩罚。1个月后,教皇去世;半年后菲利普四世狩猎时坠马而亡……
我无法告诉你二人是不是死于圣殿骑士的诅咒;但我可以告诉你另一个圣殿骑士团的秘密(我也不知道答案),或许,这将是一个永远的秘密。
据说圣殿骑士团大团长在临行前曾秘嘱自己的侄儿谢·德·博热(伯爵),要求他继承自己的职位和“高尚的教义”,在侄儿发誓复兴骑士团之后,他说出了一个秘密:法王只是损及圣殿骑士团财富的皮毛,真正的宝藏并未被没收,而是藏在前任团长的墓穴中。
史实是,德·莫莱先下葬于圣殿骑士专用墓地,后再迁出。
今天,一个更合理的猜测是,伯爵侄儿在转移遗体的时候,同时运走了骑士团富可敌国的财宝。
后来历任教皇为了树立自身权威始终未对圣殿骑士团平反,伯爵侄儿也没有获得重振骑士团的机会。伤心之余,临终前将藏宝隐匿于法国阿尔曰尼城某地。骑士团有一套长年使用的秘押,后来成为一套神秘的符号体系,又据说这位伯爵侄儿就是用这种符号将藏宝之地刻在城堡城基之上,当下午23点阳光照射时,谜语便会出现。
时至今日,无论官方、考古学家还是民间探宝者,仍有很多人为这笔财宝而疯狂,或许将永远有人疯狂……
以上种种,皆为猜测和传说。
我能告诉你的史实只是:菲利普四世很不厚道,不仅仅干掉了圣殿骑士团,还屠杀当时法国领地上最有钱的犹太人,不过,这也直接导致他在后来英法百年战争中缺乏信贷来源,终于败北。
卿本国王,奈何做贼
约翰采取的方式,无论如何我也接受不了:身为国王,却去偷窃,而且是本人亲历亲为。
丢人啊……
每一个统治者都把自己标榜为万世不移,统治者也会用尽一切手段压制反抗者,但是,任何强大的统治者都会有对手。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来反驳,世界是矛盾的统一体,任何开始都会对应着结束。
所以,或早、或晚,任何一个强大的帝国都会灭亡。关于这一点,我认定、确定以及肯定。
无终,哪有始?
如果暂时没有势均力敌的竞争者,或者无人可以制约统治者,这头饿狼便不会呆在笼子里,会选择掠夺作为致富手段,因为,掠夺财富的成本永远比创造财富更低。
如果缺乏竞争者的时间再长一些,社会居民就会形成日常习惯、规范乃至准则。此时,人们便会安然接受掠夺,人们会始终这样理解世界、不遗余力地接近权力,更可悲的是,这种方式确实能够获利。
此时,公平和道德便会荡然无存,经济增长会长期陷于停滞。经济学上,这种现象被称为“路径依赖”。
没有竞争、没有规制,王权肯定会向皇权演进。只有皇权才能获得最大收益,才能肆无忌惮地抢劫。
10世纪前后,西欧社会的发展轨迹中,英法两国便在集权与分权中犹疑,数百寒暑,终于走向了现代西方文明……
蛮族入侵后的封建格局约束了法兰克王权,历代王朝只能获得国王尊号,指望领主听国王指挥,根本就不靠谱。
城镇的兴起改变了这种情况,腓力二世始终支持城镇对抗领主,声称城镇只要向他纳税就可以获得特许状,当政期间授予80多个城镇特许状,宣布城镇脱离领主控制(当然,领主动武的时候还是要靠城镇自力更生)。
原因说起来可笑,当时在法国领土上最大的封建主居然是英国金雀花王朝,英王在大陆上的地盘足足是法国王室领地的6倍。不仅如此,英王的领地还将法王的领地包围了起来,法王领地被戏称为“法兰西岛”。
这日子还过不过了?
城镇兴起之前,法王只能保留自己的意见,因为,没钱、没兵、没粮、没势力,凭什么叫板?
法王对封建主束手无策的时候,英国已经演进出强势王权。在无数场王位争夺战中,一位强势国王(征服者威廉)以武力统一了全国。
不过,英国很不幸(或者说幸运),很快出现了一位草包国王……
12世纪,英国对外贸易发展很快,羊毛、粮食大量输出,白银大量流入。用现代经济学语言描述,此时英国有巨大的贸易顺差,赚取了很多外汇。遗憾的是,英国王室垄断了羊毛出口贸易,白银并没有回到生产者手中,而是归于王室。
贸易顺差并不是一个国家必然强盛的表现,更不必然有利于国家发展。比如,此时的英国。
热衷于外贸顺差,是资本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最鄙视的重商主义思想,也就是西欧封建思想。用资本主义经济学家的语言来解释:国家财富不能以货币占有量来衡量,而是以国家货币消费量来衡量。
使用外汇盈余有如下几种境界。
第一个境界,公平分配这笔钱。把钱真正按贡献分配给生产者,没有任何特权可以从中牟利。当然,在任何时点、任何人,这件事都无法做到。因为,公平分配是绝对不可能的。
第二个境界,将外汇集中于创新部门。任何一种行销海外的商品都迟早会衰退,一成不变的产品不可能永远占领市场。只有创新才能源源不断带来新的财富,才能为国民带来福利。当然,指望王室这么干,那是相当不靠谱的。
第三个境界,如果不能用于创新,可以直接提高全体国民福利。最简单的方法是在国民中平均分配,当然,也有其他形式,比如用于国民教育。起码,为未来创新积蓄了力量。这点,也很难。
第四个境界,也是最差的结果,货币被集中于特权阶层。此时,财富分配便会越来越不平均,而且呈现一种棘轮效应,最后不但货币流入无以为继,诸多问题也会随之而来。一个国家有再多的货币,如果集中于少数人,结果也只能是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