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太平血- 第6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垒。可以说败局早已经注定。

    败了也好,至少让那些还抱着不切实际空想的满蒙贵族能够清醒一些,但杏贞也不愿意按照僧格林沁、李鸿章等人建言的那样。带着小皇帝离开京城四处流浪、颠沛流离。杏贞知道假如她带着儿子离开京城,那么历史上那位汉献帝的结局就是最好的榜样。将来他们母子的命运就被操纵在那些地方军阀手中了,而假如留在京城。她相信就算最后城破或是投降,萧云贵都会保护他们母子。

    这次战败之后,她知道僧格林沁等人一定会前来再次血谏,让她同意朝廷撤离京城的建议,她也不打算回避,所以早早的让李莲英去午门等候僧格林沁等人。

    果然,黄昏时分,僧格林沁等人联袂而来,似乎是为了突出战况的惨烈,几个人都是满身衣甲血污的便来到储秀宫中,已然完全顾不得所谓的朝廷颜面和体统了。

    僧格林沁带着李鸿章、彭玉麟、袁甲三等人来到之后,众人上前见礼,杏贞并没有让几人起来的意思,只是淡淡的问道:“败得很惨么?”

    僧格林沁抬起头来虎目含泪道:“太后,让城别走吧,京城难以久守,粮食运不进来,再过旬月便是大乱之局。”

    李鸿章也泣血不住磕头道:“太后,事情到了如此地步,臣等万死莫辞其罪,但长毛营垒坚如磐石,无法撼动分毫,若是不弃京城,北方咱们最后一点兵力和财力都会因为京城粮荒而耗尽,让城别走,从宣大出关,遁走关外便还能……”

    杏贞冷冷的打断他们的话道:“便还能苟延残喘是不是?!”李鸿章吓了一跳,只得垂下头去,杏贞站起身来也流下泪来说道:“关外?关外就安全了吗?且不说荣禄那些叛贼已经出关,就是关外也有长毛的军马,还有罗刹人,关外又是苦寒之地,人口稀少,如何周旋?还有先帝和祖宗们的陵寝都在京城,你们这是让我们孤儿寡母日后死了都不能进祖宗陵寝去吗?!”

    听到杏贞哭着说来,僧格林沁等人都慌了手脚,纷纷磕头请罪,僧格林沁很是郁闷,原本想好的一大段说辞被太后这一哭就都搅得没了下文。

    杏贞绣帕掩面轻声哭泣着说道:“先帝走得早,将这千钧担子交在我们孤儿寡母手上,原本想着你们这些擎天重臣能够力挽狂澜,没想到事情到了这个地步。你们就只会劝说弃城。弃别的城也就算了,如今你们要弃的是京城啊。京城一弃这天下还是祖宗传下来的天下吗?本宫甘冒风险重用你们汉臣,内外不知道扛了多少万钧流言。如今就连京城也弃了,你们让本宫有何面目去见地下的先帝?”

    女人的眼泪很多时候对男人来说都是致命的,更何况这是西太后的眼泪?彭玉麟伤势未愈,吊着大半个手膀子还是硬着头皮劝道:“太后,让城别走便还有转圜余地,死守京城便是死路一条啊。”

    杏贞闻言哭得更加大声起来:“你们妄负君恩,你们难道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要你们何用?!”

    见杏贞的话重了,袁甲三清咳一声道:“太后切莫悲伤,小心凤体。不让城也行……”听到袁甲三的话。李鸿章、僧格林沁等人都是一惊,低头看了袁甲三一眼,但袁甲三却似乎没看到一般,接着说道:“咱们可以试着与太平军谈判,提出划黄河而治的建议,再承认太平天国立国,与太平天国先息兵止戈。太平长毛与英法等国还在战时,假如我们暂时委曲求全缓过这口气来,不出半年。英法必定纠集大军东来,到时候长毛首尾难顾,天下大势或有转机。”

    袁甲三这个建议只是糊弄之语,明白人都知道太平军如今与英法交恶。他们就是准备趁着英法调动兵马困难之际,在剩下不多的半年到一年时间里先铲平满清统一全国,然后好整合全国之力与洋人一战。这个时候无论如何太平军也是不会与满清搞什么和谈的。就算去谈判也是自取其辱而已。

    僧格林沁才听完本打算马上出声反驳,却没想到一向精明的杏贞却马上开口赞成道:“袁爱卿的话正合本宫之意。只要我们能撑过这一年半载,洋人复来之日。长毛必定大乱,我们便有转机。事到如今,山陕、关外等地还是要加紧运粮入京,京城兵马都转入守御,保护好粮道,只要京城还在,我们就还可以号令天下……”

    杏贞根本就不给僧格林沁、李鸿章等人开口的机会,接着说道:“袁爱卿,与长毛和谈这件事就由你来主持,可从礼部挑选精干人等为副手,务必让长毛暂息兵戈……”

    杏贞林林总总的交待了一些细节,李鸿章几次想开口说话,却见袁甲三垂手跪听之时,右手手掌却朝着自己轻轻摇了摇,李鸿章忽然明白了什么,见彭玉麟忽然还想说话,也悄悄的拉了拉彭玉麟的袍角,彭玉麟也是聪明人,当下也不再做声。

    杏贞说完之后,僧格林沁长叹一声后道:“太后,本王近日兵事操劳,想告假回家休养。”杏贞却连眼睛都不眨一下便答允了,僧格林沁微微摇头后,失魂落魄的转身告退而去。

    接下来李鸿章、袁甲三、彭玉麟等三人也都纷纷告退而出,才出了储秀宫,彭玉麟迫不及待的拉住袁甲三道:“袁公,长毛如何肯与我和谈?你如此宽慰、蒙蔽太后,日后此事长毛不准,你这主意便是自取其辱之道啊。”

    袁甲三笑了笑说道:“你们以为太后心里不清楚吗?咱们这位主子心里可是比谁都清楚,让城别走,呵呵,走到外面去这皇家便是人人争夺的献帝,这天下已经是大变在即,咱们这位主子是打定主意了,就算再多变数,她也不能让自己被别人控制,所以她宁可留在京城,最后就算城破,想必长毛为了新立朝廷收买人心也不会太过为难他们母子,什么归命侯,什么安国公也还是会封一个的,至少不会成为他人手上争夺的棋子。”说到这里袁甲三苦笑道:“事到如今,两位也该为自己打算一下了,这出使长毛的差事也算是和长毛接触的一个好机会,两位想不想也参与其中?”

    李鸿章和彭玉麟互望一眼之后,也都是长叹一声,默默的微微颔首……(未完待续……)



第六百七十四章 大军出川

    四川重庆府,三国古称江州,南宋景定二年(1261年),蒙军攻破四川,宋军退守重庆,彭大雅出任重庆知府。为防御之需,彭大雅竭尽全力拓修重庆城,向北扩至嘉陵江边,向西扩至今临江门、通远门一线,范围大致比李严扩建的江州城扩大了两倍,奠定了此后直至明、清重庆城的大致格局。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年),戴鼎在旧址建成象征“九宫八卦”的九开八闭共十七座城门,一直延续至今。

    时值中秋刚过,炎热的气候开始消停了一些,重庆朝天门内外却是一派热闹非凡的景象。朝天门位于重庆渝中区渝中半岛的嘉陵江与长江交汇处,是重庆十七座城门之一,为规模最大的一座。朝天门建在江崖高处,门外是下到码头的长坡,远看十分雄伟,城门为双层结构,正门之外还有瓮城,瓮城门向北,入瓮城右拐,才是朝天门正门,正门朝东,与外城门呈直角。在朝天门外,瓮城门额上,刻有“朝天门”三个大字,正门额上则刻“古渝雄关”四个大字。

    林启荣一身新军将帅戎装立于朝天门城头之上,目光炯炯的凝望着朝天门外异常忙碌的码头,心头热血澎湃起来。去岁陈玉成部联合云贵义军杜文秀等部挺进四川,与四川袍哥会义军李永和、蓝朝壁等部在四川自贡会师,半年时间内便风卷残云般席卷整个四川。战事之顺利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林启荣在旬月前调任四川,陈玉成部兵出汉中府开始经略陕甘,林启荣接替陈玉成成为四川军事主官。如今四川的太平军最主要任务便是顺江而下兵锋要直指荆襄之地,与翼王石达开形成东西夹击湖北胡林翼部的态势。翼王石达开部常年受湖南和湖北曾国藩、胡林翼两部清军的压力,也是时候解除翼王压力的时候了,所以十五天前天京总参谋部同意了林启荣川兵顺江东下的作战计划。得到天京的命令之后,林启荣等部经过数天准备,今天开始调集兵马、搬运物资、准备顺江东下。

    林启荣身旁站着陪同的重庆郡郡守李士棻、四川太平军将领李永和、蓝朝壁、蓝朝柱、徐道邦等人。李士棻原籍四川,曾今是满清会试第一及第的著名诗人。曾今出任江西临川县令,在太平军攻略江西时被俘。随后经过一年牢狱生涯,西王主政天京之后,被同样是由满清投降过来的许乃钊招降过来,历任太平天国户部侍郎等职衔。随着四川光复,他也是年初才调任四川出任极为重要的重庆郡郡守,

    李永和与蓝朝壁、蓝朝柱本是四川袍哥会中首脑人物,去岁年初李、蓝等人趁着太平军攻略云南之际,在昭通牛皮寨结盟起义。进入四川,连克筠连、高县等地。当年年中,占自贡盐场,声势始盛。遂以川南为基地,活动于岷江西岸。依靠袍哥会的基础,短短时间内便聚众达三十余万,竖旗反清。当太平军陈玉成部入川之后。李蓝两部义军便改旗易帜,接受太平天国的官职封号,归顺太平天国。

    借助两人和袍哥会在四川的巨大影响力,太平军在四川的军事行动异常顺利,半年之内便光复四川全境,清军四川提督多隆阿兵败自杀。四川巡抚唐友耕被俘后投降太平天国,四川满清官吏被俘投降者达到了三百多人。寻常兵将降者更是不计其数。

    而徐道邦此人也是原籍四川涪州,早年他也是从伍楚军,在江西兵败被俘,后也是归降了太平军,经过新军整编之后一直在第三军历任营长、团长等职,年初时升任师长,然后旬月前就跟随林启荣入川统带四川兵马了。

    林启荣比较满意四川太平军的前期工作,特别是李士棻主政四川之后,马上开始实行太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