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征途》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战国征途- 第8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人马一路行走了快二个更次,差不多走出了三十余里,桑青缇下令全军停止行军,就地扎营休息,桑载驰道:“青缇,我们在这里扎营,是不是离他们还近了一点,天亮之后,闾修弘恐怕会派兵来追赶我们,趁着现在天还没有亮,我们再走一段路,然后再找地方驻营。”

    桑青缇揺了摇头,道:“不用了,闾修弘恐怕己经自顾不瑕了,根本就没有可能追击我们,而且离得近一点更好,可以近距离观看局势的发展。”

    ――――――――分割线―――――――――分割线――――――――离开桑、屠雍、姜黎三族的营地之后,水心月匆匆的赶回到秦军的营地,这时歌声更为清晰,可以听得十分清楚。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虽然水心月不懂【无衣之曲】,但也能从营地外传来的歌声中听出慷慨豪迈,激昂高亢的情绪,只是心里始终有些不明白,为什么这样一首歌,会让秦军产生这么大的反应,以至于离营出逃。

    而来到了秦军的营地之后,水心月才发现情况比自已想像得更糟,因为这时秦军的士兵几乎是成百上千的离开营地,朝歌声传来的方向走去,还有不少士兵一边走一边跟着一起唱了起来。而更为糟糕的是,竟然没有人阻挡,营门大开,任由秦兵随意离开。

    虽然水心月心里有一种拔剑去砍几个人的冲动,但她也知道就算是杀几个人根本无事无补,只靠自己一个人,根本就不可能阻挡得了秦军离开,心里也不由得十分奇怪,为什么王贲和闾修弘没有派兵阻挡呢?

    只是现在水心月也没有心情想这么多事,赶忙来到了中军大帐,只见帐中灯火通明,王贲、闾修弘两人都在,只是两人这时面面相觑,一筹莫展的样孑。

    见水心月来了,闾修弘立刻道:“怎么样了,桑青缇什么时候带军队来?”

    水心月看了看王贲,欲言又止,而闾修弘这时那还顾得上什么向王贲隐瞒,又道:“他们到底什么时候来,如果再不来人的话,秦军恐怕就都己经逃光了。”

    水心月苦笑了一声,道:“他们是不会来了。”

    闾修弘怔了一怔,还有些没听明白,道:“什么?不会来了?”

    水心月点了点头,道:“桑族己经决定,要脱离九黎族,因此他们是不会来了,而且桑青缇己经带着三族的军队,从大营中撤离了。”

    闾修弘听了,如遭重击一般,两眼发直,整个人完全懵住了。而水心月又转向王贲道:“王将军,为什么不派人去阻挡士兵逃离营地。”

    王贲苦笑了一声,道:“没有用的,就算是我派人却阻挡,恐怕派去阻挡的士兵会首先逃离营地。”顿了一顿,又道:“说实话吧,如果我是一个普通的兵卒,也会逃离营地的。”

    水心月听了,也不禁有些发懵,道:“这到底是什么歌,会有这么大的威力,会让秦兵都逃离营地。”

    王贲只好又奈着性孑,将【无衣之曲】的含义和背景向两**致的讲说了一遍。

    听完了王贲的讲说之后,两人才有些明白,为什么秦军士兵听了这首【无衣之曲】之后,会立刻逃离营地,闾修弘呆了半响,才道:“这到底是什么人想出来的办法?是什么人能够想出这样的办法?”

    水心月道:“一定是高原,恐怕只有高原能够想出这样的办法来。”

    闾修弘呆呆的道:“难道就洠в斜鸬陌旆寺穑俊�

    就在他们几个人觉得一筹莫展的时候,只见火烈阳大步走进了大帐,道:“闾先生,夸父族己经出兵了。”

    闾修弘听了;也不由得精神一振;道:“是吗?那可太好了。”





第九一四章 无衣之曲(三)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慷慨激扬的歌声,响彻云宵,由其是在这深夜的时候,可以传得非常远。

    在距离三国联军的秦军大营约有七八里以外的一个小山头上,火把如星,灯火通明,高原、荷华两人驻立在山顶,放眼看向秦军大营的方向,而在山坡上下,站满了汉秦联军士兵,正在齐声高唱着【无衣之曲】。

    而在山坡下,还有陆陆续续的有不少士兵在汉军的组织下,逐渐的归陇聚集,这些士兵自然都是听到【无衣之曲】以后,离开三国联军的大营,投降过来的秦兵。

    这时荷华笑道:“你又剽窃了一个古人的创意,韩信是四面楚歌,你就依葫芦画瓢,来了一个四面秦歌。不过这一招到是很有效哦,老实说在刚我还有些头疼,毕竟对阵的敌军当中还有不少秦军,不知道该怎样才好呢?你到是帮我解决了一个大麻烦啊!”

    高原笑了一笑,道:“把我的这一计说成是剽窃,也未太小看我了吧,要知道山寨也是一个技术活,不过我也没有想到,这一招会有这么好的效果。”

    原来虽然高原这一招的创意确实是来自于韩信的四面楚歌之计,但高原也清楚,自己面对的局面,和另一时空的韩信面对的局面有很大的差别,当时韩信面对的局面是:

    项羽和刘邦经过了多年的交战以后,尽管刘邦败多胜少,但由于得到大多数势力支持,实力不降反升,而年年征战,项羽严重缺粮。因此双方终于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为界限,互不侵犯。

    和约达成以后,于是项羽引兵东归,但这时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于是毁约出兵,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等势力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即今江苏徐州)的项羽部队。终于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

    这时,项羽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士气极为低落,于是在深夜里,韩信命士兵在楚营周围唱楚国民歌,使得楚军军心大乱,全军崩溃。项羽作歌告别爱姬虞姬,带领仅剩的八百名骑兵,从南突围逃走。边逃边打,一直到乌江畔自刎而死。

    而现在高原面临的局面却是:在邯郸战场上,秦齐楚三国联军正占据着一定的优势,虽然经过了连日的激战,三国联军的士气并不高,但也并不算低落,而且对手阵中不仅仅是秦军,还有相当一部份齐军、楚军,因此绝不能生搬硬套韩信的四面楚歌之计,,必须要根据自己所面对的局面,进行针对性的布置。

    于是在出兵之前,高原就己经开始的布置,首先派遣情报人员,化妆成商人,在三国联军的营地外活动,将咸阳的消息传给秦军,同时又从咸阳的秦军中挑选了二百名精明灵活的士兵,潜入秦军的营地,进一步活动。

    这时围攻邯郸的秦军约有近三十万,混进一二百多秦兵,并不算什么难事,因为双方都是秦人,口音习惯完全相同,还有一些人甚致互相认识,因此在高原、荷华带领大军赶到邯郸之前,这些秦兵都十分顺利的混进了三国联军的秦军大营。而王贲、闾修弘等人对此却毫不知情。

    这些秦兵混进秦军大营之后,进一步将咸阳的消息传给秦军,告诉秦兵,咸阳己经被高原、荷华带兵收复,韩腾大败而逃,生死不知,荷华代理执掌秦国大局,行王事,并以继承秦王政遗命的名议,宣布汉秦结盟,与齐楚两国为敌,并宣称韩腾、王贲为秦国叛臣,秦军全为叛军。

    众秦兵听了,全都十分紧张,其实自从开战之初,荷华在阵前出场,威压秦军,所有的秦兵其实都明白,自己已经背叛了秦国。不过这时秦王政已死,而且咸阳己被韩腾控制,秦国无主,而且王贲在秦军当中也颇有威信,又是主要和汉军作战,因此众秦兵的心里虽然觉得有些过不去,但对军心士气到也并没有多少影响。

    但现在的情况不同,高原、荷华己经收复了咸阳,荷华执掌秦国大局,尽管荷华只是一个女子,但她在秦人心中,敬如神女,现在秦国无人能够继任秦王,因此荷华执掌秦国大局,行王事,也并没有什么不可以。而且荷华在阵前威压,给众秦兵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像,更是觉得荷华行王事,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其实秦国的政局怎样变化,和众秦兵的关系并不大,但毎一个秦兵心里都清楚,叛军可是死罪,而且秦国是实行连坐法,自己现在不在秦国,当然不会被治罪,但自己的家属可是跑不掉,叛军的家属或许罪不至死,但被贬成奴,罚作苦役等等是再所难免的。秦国的刑法素来严厉,绝无侥幸,因此每一个秦兵都十分担心自己的家人,不少士兵甚致都哭了起来。

    而混进来的秦兵见了,趁机开始劝说这些为家属担心的秦兵,说荷华有令,凡事临阵倒戈,弃阵归降的秦兵,可以咎往不究,一率免罪。有不少秦兵听了,心里立刻就开始活动起来,就算还没有决定倒戈投降的,但也开始有些动摇。

    这次高原、荷华一共带了二万五千军队赶到邯郸来增援,其实包括有八千秦军,就在第二天夜里,高原命令秦军,在三国联军的秦军大寨外围,齐声高唱【无衣之曲】。

    本来这时三国联军中的秦军军心己经开始动摇了,而这时听到了【无衣之曲】,更是激起了秦兵心里的互相关爱、同仇敌忾的情绪,是啊,自己本来就是秦国的士兵,自然应该归附到秦国去,不应做秦国的叛臣,虽然现在秦王政己死,新的秦王还没有产生,但荷华己经收复了咸阳,并以秦国公主的身份代行王事,虽然自己这边有王贲,但荷华与王贲比较,自然是荷华更能代表秦国的正统。

    而混进来的秦兵趁机起哄造势,煽动秦军脱离大营,向荷华投降,有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