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多力量大,人多,填起河来,也是非常的有效率的,从一开始土包丢进河里立刻就被卷走,到河水的冲卷速度跟不上那些百姓的添堵速度,不过是短短的半柱香的时间。半柱香之后,城头上的人,已经肉眼可见,这些土包朝着城墙延伸过来了,照着这样的速度,完全填平这护城河,不过是一个时辰到两个时辰左右的事情了。
“这样也行!?”陈敏之眼睛瞪得大大的,一脸的不可置信,就在刚刚,他还讥笑对方是在精卫填海,然后,转眼之间对方就用事实甩了一个大大的耳光,然后告诉他,劳动人民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
“一窝蜂,六十屈指发射,三连射,六十屈指后,未发者,斩首!”余风面无表情的下令道,身边的旗手,迅速将他的命令用旗语传递出去。
死道友不死贫道,与其你填平护城河之后,让鞑子攻城给我造成更大的伤亡,还不如你们早死早托生,即便是我不杀你们,鞑子那边也不会放过你们。余风心里冷冷的想到,这个时候,他才真切的体会到,他在书中看到了无数遍的“慈不掌兵”是什么意思,也许因为他这一道命令,这数千百姓就要变成无辜亡魂,葬送在这里。
“余大人,这是咱们自己的百姓啊!”池长青急忙劝道,当着他的面屠戮他的百姓,无论这人是鞑子,还是这位大明将军,他都是不希望看到的。虽然他不知道这一窝蜂是个什么玩意,但是,这位将军弃火枪不用,而用这种武器,那么只可能是这种武器对付这些百姓,能够比火枪更有效的杀戮。
余风身边的士兵已经在屈指计数了,余风侧过头来,冷冷的看着他:“为虎作伥,其情有可原,其罪不可赦,池大人,城外数千百姓和城内二十万百姓,孰轻孰重!?”
池长青一时语塞,他何尝不知道此时此刻壮士断腕是多么的必要,但是,他心下还是有些不忍。
这个时候,破空声已经响起,随着一声声“嘭”“嘭”的火药低爆声,无数箭矢纷纷争爬出了箭箱,争先恐后的朝着天空攀去,然后,在到达了最高点之后,一支支箭矢掉转身躯,露出锋利的箭簇,对着地面,狠狠的扎去。
在池长青的眼里,眼前的这一片天空里,更像是突然间出现了一朵乌云,一朵由无数箭矢组成的乌云,然后,这朵乌云就像死神张开的大嘴,一下子扑向正在护城河边亡命奔跑的人群中,将它们笼罩在死神的阴影里。
一片暴雨般的“嗖嗖”声过后,一片寂静。
良久,才有一声撕心裂肺的痛号,然后,惨叫声不约而同的从人群中间响起,在稍远一点的地方,一些身上带着箭矢,却又没有射中要害的百姓,一个个丢到手中的土包,哭号着朝着鞑子的阵营跑去。而那些正在朝着护城河跑的百姓,也是齐齐的楞了一下,随即掉转头,加入了这些逃跑的百姓的行列。
而在护城河前面,在来往人群最为密切的这一块地段,一眼望去,好像是进去了一片芦苇地,处处都是白羽飘摇,只不过,芦苇地的下面,是坚实肥沃的土壤,而在这片白羽的下面,却是无数的尸体和流淌的鲜血。
这面城墙,余风足足安置了一百个一窝蜂,一次齐射,就是三千二百只箭矢,三次齐射,就是近万只箭矢,这些箭矢,射程的理论距离是五百步,实际上,有效距离就是两三百步。抛切了发射距离,密密麻麻的箭雨,正好将护城河前面一百米左右的范围笼罩,在这样的密度的箭矢下,别说是人,就是一只耗子,也难以逃过生天。更别说一窝蜂发射的时间极短,根本就没有人下面那些亡命奔跑的百姓多少反应时间。
被吓得魂飞魄散的百姓,无论是身上带伤的还是没带伤的,都是撒开了脚丫子,朝着多尔衮的大营冲来,与这些鞑子的提刀拿箭的威吓相比,无疑前面那些夺人性命的箭矢更令人畏惧一些,求生的本能,让他们发狂的奔跑,只求离开那些东西更远一些。
多尔衮微微一侧首。下巴微微一扬,身边的一个将领明白他的意思,立刻翻身上马,朝着前面跑了开去。乱军冲阵,那是两军对阵时候的大忌,即便是自己的败卒,在败退下来的时候,也只能从两翼绕开,若是敢于冲击大军的本阵,那也是有一个字:杀!
更何况,这些不过是蝼蚁一样的异国百姓,如何处置,自然不需要多尔衮多言了。
一支千余人的骑兵从多尔衮的大营中冲出来,对着这些手无寸铁的百姓扬起了手中的长刀,他们甚至连箭只都舍不得用,就这样长刀大枪的一路犁了过去,马队过后,身后留下的是一片滔滔血浪。
堪堪到了尽头,这队骑兵又齐齐调转马头,沿着来路又重新再冲杀了一阵,这一来一往以后,除了百来个朝着侧翼的山包逃去的百姓幸免于难以后,在多尔衮的大营到护城河之间的空地上,除了血肉模糊的残肢断骸,就是无数的尸体了和几近成河缓缓流淌的鲜血了。
第二百二十一章 要烧就烧个痛快
余风面无表情的看着城下的惨状,浑然没有发现,在他身边的池长青,脸颊两侧的肌肉,在不停的跳动,而棱角分明的腮帮子,分明显示了他的主人,是用了多大的自制力才压抑住心中的愤怒。
而另一侧的陈敏之,情况更是不堪,他的脸庞,苍白得如同宣纸一般。一阵风从对面吹来过来,那浓厚得如同实质的血腥气,让陈敏之胸腹之间一阵翻涌,在他长袍下的双腿,也在不为人知的微微发抖。他敢发誓赌咒,自己这绝对不是害怕,纯粹不过是这具平素缺乏多少熬练的身体的本能反应而已。
醉里挑灯看剑,沙场秋点兵!这种意境,他向往了很多年,正当血淋淋的场面呈现在他的面前到时候,他发现,自己还真的不适合这沙场,也许,做陪着主帅运筹帷幄的工作,对他来说,还是更适合一些。
“让匠户营的人,将一窝蜂迅速填上,告诉其他几面城墙的人,酌情使用,咱们不知道这些鞑子打算围咱们多久,手里的家伙事儿越多,心里就越踏实一些!”
在对面,多尔衮看着手下从一个百姓身上拔出来的箭只,皱眉不语。
这是什么器械,又怎么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一次性发射这么多的箭矢?多尔衮可不相信在城墙后面,还隐藏着几千上万的朝鲜弓箭手,但是如果只有少量弓箭手的话,就算他们把手指头勒断,也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将如此多的箭只抛射出来。
这只能证明,这是一种器械,利用机簧的力量发射出来的,对于长期生活在马背上的游牧民族来说,这种武器,无疑比大炮的危险,更要大一些。大炮虽然犀利,一炮轰出去,能够“糜乱数里”,但是大炮的笨重也不易运输的缺点,也是人尽能见的,这也注定了大炮只能安置在城墙上才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作为攻城的一方,只要避开了炮弹的落点,甚至干脆直接从大炮的另外一侧绕过去,这大炮的威胁,根本就算不了什么。这个时候的大炮,都是靠着弹丸杀敌,可没有什么开花弹之说。
但是,面对着这种密集的可以瞬间抛射大量箭只的器械,再勇敢机智的骑士,都是避无可避了,从天而降的箭雨,覆盖的是一整片区域,这片区域里,不管是你将军也好,小卒也好,不会有第二个下场。多尔衮有机会向余风提出这个问题的话,余风一定告诉他,这叫“地毯式饱和攻击”是某个大国发明出来的战法,虽然有些糟践钱,却是很有效。可惜的是,眼下,没人能够为他解惑,他也只能将这个疑惑深深的埋在心里了。
“王爷,标下带着人,再去冲一冲?”主动请缨的人,一口怪腔怪调,多尔衮抬头一看,是朝鲜降军将领朴一男,如今的大清国朝鲜宁安道将军。
“不用,你的人,我会用的,白白耗费在这里可惜了!”多尔衮明白这个家伙的意思,心里头对于他的轻蔑更是多了几分,这家伙纯粹是看穿了自己的心思,要用手下的性命,为自己去探一探对方的虚实呢,至少,要弄明白对方的这种突然之间发射大量箭矢的战术,是偶尔为之,还是持续可为的。
从一个上位者的角度看来,朴一男这样的举动,应该是揣摩上意的典范,是值得鼓励的。但是,从更深的层次看来,他的这种行为,就很令人心寒了。只为讨得上位者的欢心,手下儿郎的性命都视之为草芥,这样的人,天性太过于凉薄了。
多尔衮是杀伐果断之人,但是,这种杀伐果断,对的是他的敌人,而不会是他的亲众部属。朴一男的阿谀举动,不仅仅没有给他带来赏识,反而收获了一堆的坏感。
当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多尔衮不会说出来,毕竟刚刚斩杀的这数千百姓,都是朝鲜民众,此刻再驱使这些投诚过来的朝鲜军兵去送死,只怕这些军兵立刻就会炸了营,他们可不是那些手无寸铁的百姓,多尔衮虽然有信心对付他们,但是此刻大敌当前,他实在是不想演一出“内讧”的大戏让对方欣赏。
“让恭顺王的汉军去扑城,只要云梯送过去,他们就算是立功了!”多尔衮对着身边的传令亲兵说道:“告诉他们佐领,只要云梯架上城墙,我就赏他一个前程!”
所谓的扑城,意思大约就是相当于佯攻,大致就是弄得气势汹汹热闹非凡,却实际上不抱多少战略目的攻城,当然,若是情况有利,这扑城变成攻城,也未可而知。不过眼下多尔衮的意思,却是很明显,汉军攻城,掩护后队将云梯送到城墙边上去,反正护城河虽然没有完全填平,泥石瓦砾加上那适才死在护城河里的朝鲜百姓的尸体,军兵们越过护城河,已经不是一件特别艰难的事情了。
只要云梯架起,后面的兵丁就可以源源不断的从云梯上爬上城头,和守城的军兵展开厮杀,而多尔衮相信,以满蒙勇士的战力,即便这些朝鲜军兵是所谓的“精兵”也绝对不会是他们的对手的。
一队队步卒,从大营里慢慢的走了出来,余风站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