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关的失守似乎已成定局。
赵广有些懊恼,早知如此就不该听从诸葛亮的命令,如果多两千人防守,他的压力要小得多。
……
夏侯儒居中而坐,十几个羌人首领围坐在一旁,一个个笑容满面,大声的说笑着。今天一战,虽然战死了不少人,可是几次攻上了城头,曾经令人望而生畏的陇关在潮水般的羌人面前显然那么脆弱,这让羌人们信心大增。而夏侯儒对他们的允诺,更让他们热血沸腾。
夏侯儒说,皇帝陛下已经下诏,凡是在这次战斗中立了大功的部落,都可以迁入关中定居。这对羌人来说无异于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别看关中和陇右只隔着一道陇山,情况却完全不同。陇右山地多,耕地少,适合放牧却不适合农耕。关中沃野千里,水道纵横,随便垦一块荒地出来都是良田,是理想的家园。
为了能进入关中定居,羌人已经战斗了上百年,却一直没能在关中立稳脚跟,就是因为汉人死死的守着陇山,守护着关中。现在汉人主动让他们进入关中,他们岂能轻易放过这样的好机会。
也正因为此,数万羌人才闻风而至,明知这次战斗伤亡会很大,也要奋勇争先,唯恐落在后面。
羌人们笨拙的恭维着夏侯儒,向夏侯儒敬酒,夏侯儒满面笑容,来者不拒,虽然只是浅浅一口,却礼节周到。羌人觉得很有面子,一时举起,载歌载舞,大声谈笑。
夏侯儒看着这一切,心中暗念:“张将军啊,你也该开始攻击了吧,我可不想让这些羌人真的进入关中啊。”
……
六盘山下,激战正酣。
张郃很清楚曹植的底细,大致能算得出他能坚持多长时间,每拖一天,曹植的生命之火就黯淡一分。虽然大家都知道曹植孤军深入关中就是自投死地,但是谁也不能就这么眼睁睁的看着曹植和那些魏军白白的死去,他们至少死得要有价值。
张郃按照和夏侯儒商量的时间,突然发动了攻击。
张郃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一出手就是雷霆一击。魏军士卒推着由辎重车改装成的攻城车,冒着蜀汉军的箭雨,不断的向前突击。他们藏在大车的后面,猛烈还击,双方箭矢在空中交驰,尖啸声不绝于耳。数十架霹雳车被推到了阵前,随着一声声咆哮,大大小小的石块向远处飞去,砸向蜀汉军的阵地。
魏军猛烈的攻击给姜维造成了不小的麻烦。蜀汉军的装备是好,却也不具备压倒姓的优势,在魏军不计代价的攻击面前,蜀汉军的伤亡也在不断的增加。
一天激战,张郃付出了一千多人的代价,将阵地向前推进了一百步。即使是夜幕降临,他也没有撤回去,而是在刚刚占领的阵地上露营。双方就隔着两百步的距离,几乎能听到对方的鼓角声,这种贴身对抗让蜀汉军非常不适应,姜维也非常不适合。在和胡济商量之后,姜维留下三千人守住阵地,大军撤回营地休息。
在夜色中,看到姜维的战旗向后移动,张郃的嘴角露出了一抹轻蔑的冷笑。
。
。
。(未完待续。)
第618章 以不变应万变
静如处子,动如脱兔。
征战一生的张合不仅做到了这一点,而且更进一步,他静的时候如同卧虎睡狮,虽然懒散,却让人不敢掉以轻心,不敢轻易冒犯,一动起来,犹如下山猛虎,狮子搏兔,全力以赴。他不仅在战斗中与对手较量,在各个方面都在与对手较量,像这种在阵地上宿营的行为,就是双方将领在心理上的较量。
离得这么近,当然不可能安睡。两百步的距离,全力奔跑的话,只要数十息就能赶到,用强弩甚至在本阵中都能射到对方。
在这么近的距离对峙,对任何一个人的心理都是一种煎熬,别说休息了,恐怕连大气都不敢喘一下,生怕一眨眼的功夫,敌人就冲了上来。
姜维将主力向后退,完全是一种本能,一种远离危险的本能。
张合克服了这种本能,并且抓住了这个机会。姜维的战旗一动,他立刻命令那些在后阵休息了一天的将士们开始攻击。
蜀汉军有两万,魏军有三万,在狭窄的山谷里,不可能一下子摆开这么多人,真正面对面的将士,双方加起来不过两三千人,大部分人都在休息、观战。
田豫就一直领着一万人在远离战阵的地方休息。现在,该他上阵了。
苦战了一天,刚刚喘了一口气,本以为可以多活一天了,没想到魏军居然逼在眼皮子底下不走,蜀汉军心里本来就有些打鼓。姜维将主力后撤,也是没办法的事,留在阵前监视的那三千人也只能自认倒霉。可是他们没想到,倒霉的还不仅仅是不能睡个安生觉,而是要继续战斗。
面对冲杀过来的魏军,蜀汉军大惊失色,立刻下令准备战斗,同时敲响了求援的战鼓声。
战斗随即开始,田豫亲临阵前指挥,田复、田毅兄弟俩轮番上阵,猛冲猛打,喊杀声震天,一口气攻到了蜀汉军的阵前。
姜维还没来得及脱下战甲,就听到了前阵的报警声,大吃一惊。他连忙重新穿好战甲,戴好头盔,带着亲卫营赶到了阵前。
看着阵前杀成一团的阵地,姜维目瞪口呆。他的目光看向远处的魏军中军,心道曹植疯了,难道张合也疯了,还是魏国君臣都疯了?
和疯子作战果然不容易。姜维一边叹气,一边组织防守,同时给诸葛亮发出了紧急军报:张合攻击迅猛,请丞相做好接应的准备。
……
几乎在同一时间,陈仓的霍弋、陇关的赵广和六盘山的姜维都向诸葛亮发出了紧急报警。一时间,汧县的大营成了不同方向消息的汇集地。那些将领们虽然不清楚究竟发生了什么情况,却也能从这些信使的来回飞驰上感受到战事的紧张。
可是诸葛亮一直没有下令行动,除了关兴、张睎领着五千人出了大营之外,剩下的大军一直按兵不动,保持着让人费解的静谧。就像是暴风中心,有一种让人不安的平静。
不少人求见诸葛亮,希望通过诸葛亮的只言片语,或者是他的神情变化来了解战事的进展情况,可是他们无一例外的被挡了驾,谁也见不着诸葛亮。诸葛亮传出话来,让他们做好作战的准备,却不说什么时候出发。他们没办法,不约而同的来见向朗。
此时此刻,大概能让诸葛亮给点面子的也只有向朗这位荆襄系的老臣了。
面对接踵而来的访客,向朗再也没法安心看书了,只好来到诸葛亮的大帐求见。
向朗求见,诸葛亮很给面子,亲自迎出大帐。他没有披甲胄,也没有穿丞相的冠冕,而是戴了一顶进贤冠,穿了一身**的春衫,手持一把洁白的羽扇,在这暮春的季节里,微风拂动,神采奕奕。
“向公,怎么没做学问,来找我聊天?”诸葛亮笑盈盈的问道,挽着向朗的手,“既然来了,我们就去汧水边走一走吧。”
向朗打量了诸葛亮一眼:“恭敬不如从命。”
两人并肩步行出了大营,那些一直想见诸葛亮却见不着的人远远的看到诸葛亮步履从容,偶尔还能听到他爽朗的笑声,不由自主的松了一口气。看这样子,那些消息应该不是坏消息,否则丞相不可能这么轻松。
大营里的气氛不知不觉的平静了下来。
向朗的心情却一点也不轻松,因为现在除了诸葛亮和几个亲信之外,他是唯一一个知道战事真相的。诸葛亮面不改色的转述着情况,向朗却差点咬了自己的舌头。
对向朗的惊愕,诸葛亮微微一笑:“向公,你对我不放心吗?”
向朗连连摇头:“我怎么会对丞相不放心。只是三面受敌,若有一处出现意外,后果就非常严重啊。”
诸葛亮抬起头,看着起伏的终南山,出了一会儿神,这才笑道:“以向公看来,哪一处会比较危险?”
向朗沉思片刻:“陇山。”
诸葛亮颌首附和:“向公果然是老成之人,一眼就看出了要害。陇山的确最危险,赵广只有两千人,数万羌人在略阳一带集结,一旦杀向陇关,赵广的确很难抵挡。不过,羌人不会攻城,而陇关坚固,就算羌人数量众多,也只会在开始占一些便宜,我相信赵广能坚持得住。”
向朗的眉头微微一蹙:“那丞相就在这里静候佳音?”
“佳音?”诸葛亮眨了眨眼睛:“我能等得到佳音吗?”
“那丞相又如何克敌制胜呢?”
“其实也没什么,不过是一个等字罢了。”诸葛亮轻声笑了起来,挥了挥手里的羽扇,瞟了一眼向朗:“向公,你觉得曹植能攻得下陈仓吗?”
向朗摇了摇头:“陈仓虽小,却很坚实,霍弋、廖化都是稳重之人。曹植若是不惜代价的强攻,大概也只会把一万多步卒全部消耗在陈仓,那肯定不是他的目标。”
“那曹植的目标会是什么呢?”
向朗沉吟了许久。“要么是郿坞的魏文长,要么是丞相。”
“你觉得文长会上当吗?”
向朗眼神一闪,也笑了起来:“丞相果然高明,以不变应万变。魏文长是最擅奇兵之人,他若是出手,即使是曹植也未必躲得过。若是没有把握,他当然会躲在郿坞不出来。丞相又不肯轻动,那曹植攻陈仓就没有了意义。这么说来,他唯一的机会就是北上,直接接应张合入关了。”
诸葛亮笑**的看着向朗,一句话也不说。
“曹植没有后勤补给,又无法抄掠,就算西进临渭,没有战船,他也无法逆水而上。他只有北上,要么主动挑战丞相,要么绕过丞相,长驱五六百里去夹击姜维。照这么说来,他应该已经在路上了。丞相,你这是以静制治,以逸待劳,坐等曹植送上门啊。”
诸葛亮摇摇羽扇,指着天上的朵朵浮云,微微一笑:“向公说得对,不过是以不变应万变罢了。世人皆知云卷云舒,变化无端,却不知云之变化,唯在于风。风者,君子也,云也,小人也。君子鼓之,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