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告知所娶地女子所予的身份吧?是后,是妃?是夫人还是世妇?摇光、小蛮地位相当,谁主谁次、谁高谁低?唉……,本来是风花雪月,一堂旖旎,说起这个来未免太煞风景,可是这些问题却又无法避而不谈,就算我不想谈,小蛮、摇光也不想谈,可叔孙大人和季孙大人面前,却不能不提起,要如何安排她们才能让各方满意,又不致生出是非,着实令人挠头,不瞒你说,我已去见过摇光和小蛮了,却……开不了口,无奈之下,只得找你商量。”
任若惜听了又好气又好笑,庆忌刚刚与她约定终身,要迎娶她入吴宫,现在却把她当成了与后宫全无干系的外人,要她帮着自己决定如何安排后宫诸人的座位地位,这也未免太搞笑了点。
她没好气地瞥了庆忌一眼,却见庆忌一脸愁容,正在眼巴巴地瞅着她。在任若惜心中,庆忌一直是一个勇冠三军、无所不能的将军模样,如今见他竟被这样地问题难住,一副可怜巴巴的模样,不禁心头一软。
这样的难处,在别地君王诸侯那里,根本不是问题。女人,对他们来说,只是取悦于他们的身体、为他们传宗接代地生育工具而已。他们既不会尊重、也不会在乎这些女人的感觉,后宫的安排,完全可以按照利益需要、按照这些女人娘家能给他们带来的好处来排列,而庆忌……若不是因为在乎她们,又怎会在甫登王位诸事纷扰的时候为了这么个在其他诸侯看来很可笑的问题伤脑筋。
想到这里,她的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暖流,这种时候,任若惜平素看来有些不太讨人喜欢地冷静理智性格,便成了她的优点,她既不会拈酸吃醋,也不会只一味在乎自己的个人感受和利益,她开始很理智地把自己当成一个不涉其中利益的旁观者,帮着庆忌思索起来。
她认真地想了想,然后问道:“那么……大王可曾有过一些设想?你打算如何安排?”
庆忌道:“这事我自然是想过的。依我看来,她们背后都有一股属于他国地政治势力,即便嫁到吴国。与家族仍不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她们地家族之间,也时分时合,明争暗斗,无论谁做了王后,初时还好些,日子久了,难免会因为这样那样的问题起了冲突。因此……你看,我若立一出身较之寒微者为后,统率后宫。既少了他们家族之间的比较,又少了许多政治因素的干扰,这样如何?”
任若惜目中顿时泛起一片异采。立出身较之寒微者?他要迎自己和摇光、小蛮入宫,三人之中身份最寒微的就是她了。莫非庆忌是要立她为后?
任若惜心中一阵激动,待庆忌向她望来时,却抑制起自己的感情,轻轻摇了摇头,镇静地道:“大王,此举万万不可!”
“有何不可?”庆忌闻言有些诧异,他记得立出身寒微者为后。以避外戚专权,这是后世帝王权术之一,对稳固江山很有效果,却不知任若惜为何要反对。
却听任若惜道:“对大王来说,迎娶的只是你喜欢的女子。但是对列国诸侯公卿来说,联姻却是一种政治讯号,季氏、叔氏皆是鲁国名门望族,让他们家地女儿位居一民女之下,情何以堪?这不是大王对他们地蔑视和侮辱吗?到那时只怕亲家做不成,反要成了仇家。”
庆忌一听恍然大悟,心道:“不错,我错了,我己错把后世地条件向这个时代生搬硬套了。那时天下一统,不管皇后地娘家是什么背景。都是他的臣子。自可由得他安排。而现在不同,诸侯地嫔妃。都来自与他身份地位不相上下的其他诸侯国,让她们屈居于一个地位远不及她们地女子之下,就算她们没有怨言,她们的家族也是不肯善罢甘休的。
庆忌想到这里,微微叹了口气,苦笑道:“真是没有想到,战场厮杀、国战杀伐,种种局面,我都不曾皱一皱眉头,如今却被一些家务事搅得焦头烂额、束手无策。”
任若惜也随之苦笑,她蹙眉想了一阵,说道:“依若惜看来,其实大王也不必过于为难,名份先定了,反而被动。不如摇光小蛮,皆纳为夫人,将来再择其中贤良晋升为后,而名份一旦定了,王后再降为夫人可就是国之大事了。
再者说,你如今是吴国大王,而季孙、叔孙氏是鲁国臣子,彼此地位并不相当,摇光、小蛮能得王妃之位,已足以令他们满意。吴国要想称霸于天下,这过程中必须要有一个强大的盟友,而鲁国绝不是最合适的人选,你这王后之位……,如果我是你的谋臣,必不会甘心让你如此浪费,必须虚悬以待一位对我吴国大大有益的他国公主才成。”
庆忌听罢默然不语,任若惜见他脸色阴霾,忙道:“大王,可是嫌若惜地话不中听?”
庆忌摇摇头,轻叹道:“没什么,迎娶心仪的女子过门,成就一生恩爱夫妻,本来是人生一大喜事,可是听你这么一说,我忽然有些意兴索然。唉,做了大王,连婚姻都要成了一桩生意,反不如领兵复国前快意恩仇,率性为人来得自在,实在令人思之怅然。”
任若惜听了亦默然半晌,才幽幽劝道:“人有所得,必有所失,你觉得这大王当得不够快意,天下间不知多少人却羡慕你有这样的功名地位呢。其实我们女儿家才是最苦的,不要说普通人家的女儿,便是生在权贵大富之家,锦衣玉食生活优渥,如人中之凤,到头来一生幸福与否,终究还是取决于她地丈夫。大王能怜我爱我,那就是我们修来的福气了,若是谁要想不开,耿耿于怀于后妃之位,那便是自寻烦恼了……,真要出现那种情况,也是无可奈何,天下事,总是不能做到处处圆满的。”庆忌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唯有一声长叹:“是啊,情与理,如何兼顾?许多时候,都是难以两全的,感情上,我不想你们任何一人受了委曲,可是理智上……,别的不谈,这江山社稷虽是寡人的,却是无数热血男儿用生命换来的。这锦衣玉食,崇高地位,是吴国无数子民用血食供养的,我纵然再如何想要率性为人,终究不能只为了取悦自己的女人。而置他们地利益于不顾……”
两人相对无言,半晌,庆忌把双眉一扬,脸上露出一副轻松地笑容:“罢了,就按你说地办,主意既定,寡人便不再徘徊。偌大的天下寡人都平定了,还摆不平后宫里莺莺燕燕地一些家务事?此番回去,寡人便备一堆藤条木板,立为后宫的家法。哪个丫头敢起刺生事,寡人便是一顿板子,打得她屁股开花!”
任若惜眼波流动。轻轻啐他一口道:“大王好偏心,只对着若惜才说这样的话。莫非未曾入宫,先给人家一个下马威么?”
庆忌放下心事,哈哈笑道:“这你可是冤枉了我了,对你,我也只是说说。摇光小蛮那里,已经不知吃了我几次家法了。”
任若惜晕生双颊,掩袖吃吃笑道:“若是人家……也想受这样的家法。那该怎么办呢?”
平素过于恬淡端庄的女子,一旦春情荡漾,那风姿韵味实在销魂蚀骨,庆忌一见不禁蠢蠢欲动:“寡人……现在可没有藤条木板带在身边,只有一双手板而已。不知若惜姑娘禁不禁得起呢?”
庆忌的手伸出去,还未触及任若惜地娇躯,她已拍开他的手跳起来,娇笑着逃到门边,向外边喊道:“车驾侍候,大王要回宫了。”
庆忌手伸在空中,苦笑道:“既然不要,为什么要挑逗我?唉!再不娶你们过门,寡人这夜还真是难熬了。”
天色近晚,庆忌才起驾返回王宫。刚进宫门。便见宗伯姬中齐和太祝老大人各自顶着一头白发正站在台阶上等着,一见庆忌的车驾入宫。宗伯大人立刻颤巍巍喜孜孜地迎上前来,一揖倒地,高声说道:“老臣见过大王。”
庆忌虽已想开了心事,但是回头想想,心中还是有些郁闷,尤其是他当初在鲁国曾亲口对叔孙玉说过要立叔孙摇光为吴王后,虽说叔孙玉后来曾经悔婚,失约在先,怕是没脸和他计较王后与王妃地区别,而且以他如今势力,反是叔孙玉要来巴结他,但是总觉的有亏于叔孙摇光。
他前些时日一时灵光闪现,提出三宫六院之制,本就有混淆了三宫地概念,让叔孙摇光、季孙小蛮和任若惜今后平起平坐,一修三好的意思,可惜真要具体施行,才发觉诸多方面无法平衡,不管再如何均衡,主次上下还是要有所区别的。所以此时心情难免有些落寞郁闷,这时见宗伯大人兴冲冲地抢上来施礼,便怏怏地摆手道:“宗伯请起,这么晚了,还有什么事情么?”
宗伯大人兴高采烈地道:“大王吩咐老臣筹办纳聘之事,老臣与太祝大人商议,如今已经拟定了一个法子,特来禀报大他说到这里,年逾八旬的老太祝才像蜗牛似的挪到跟前,慢腾腾地道:“老臣见过大“免礼,你们说吧,商量出了什么法子?”
太祝慢吞吞地道:“老臣占卜于神灵,求得吉时、吉向、吉人,认为我吴国王后,当聘西秦之女,方宜多子、宜大王、宜吴国,是以老臣与宗伯大人以为,大王当遣使赴秦国,聘秦室佳女为后。至于王妃人选,可依大王之意,向鲁国季氏、叔氏、我吴国任氏下聘,纳三女为妃,不知大王意下如何?”
宗伯大人候他说完,连忙上前一步,满脸笑容道:“老臣听说,秦君有幼妹季嬴,年方十六,尚未婚配。此女贤淑知礼,妩媚娇艳,正是大王良配。季嬴胞姐,是如今楚国太后,大王若纳此女为后,便等若与秦楚两个大国结成姻亲,于我吴国大大有利啊。”
兄弟姐妹的排行,依年岁大小称为孟、仲、叔、季等等,楚国当今太后叫孟嬴,就是被伍子胥掘尸刨坟,鞭尸三百的那位楚平王地王后。当初楚平王本是为自己的太子向秦国求亲,娶的是儿媳妇,结果因为这位孟嬴姑娘生得如花似玉,娇媚不可方物,那楚平王一见色心大动,在费无忌鼓动之下,干脆把她纳为自己的王后。心虚之下还把儿子赶出了楚国,最后因为和伍子胥在郑国策划政变,被郑人诛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