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朕相信他们。就麻烦公公到前面去看看,然后再来向朕回报。”
“好,老奴现在就去。皇上就到奉天殿好好等着燕贼,他不是说进来诛奸臣,辅佐皇上的吗?您就再大殿上坐着,看他进来能做什么。老奴去去就来,去去就来啊。”
王公公边说边转身朝宫门外跑了去。
朱允炆看着他的背影,转身快步离开了回廊。却没有听王公公的,朝奉天殿去,而是直接回了乾清宫。
侍卫大多都被潘安抽调去迎战了,宫女太监听到外面的战鼓杀声,个个吓破了胆,各自逃命去了。整个乾清宫冷冷清清,一个人都没有。
早前他已经下了命令,让国舅进宫来将马皇后和他们的两个小儿子带走。现在应该已经出了宫。一直跟在自己身边的小邓子,他也打发了银子,让他出宫回老家安身。潘安被他派出去跟徐辉祖一起抵挡燕军了,一时半会儿回不来。
现在,真正是只剩下他一个人了。
外面打得很热闹,他的寝宫却如此冷清。
朱允炆自己点了烛火,端着它走到一旁的书架旁,从上面取下一只拨浪鼓,拿在手中轻轻摇晃。
这拨浪鼓是他两岁的时候,朱棣带他们出去看灯会的时候买的。两岁的记忆他当然没有,这是后来能记事了,皇祖母告诉他的。
皇祖母还说,他从小就特别喜欢这个拨浪鼓,一天不拿在手里,就睡不着觉。可是在他三岁那年,朱棣就藩北平,他举着这个拨浪鼓一边跑一边追,最后摔了一跤,把拨浪鼓摔坏了。
虽然后来皇祖母找人给他修补好了,可却再也发不出原来那种清脆的声音。
朱允炆将烛台放到书桌上,细细的看着那个拨浪鼓。想起几年前他约朱棣在淮安见面的时候,跟他说这个拨浪鼓摔坏了,想让他再买一个好的。
可朱棣告诉他:“允炆现在是皇上了,就算是下旨让全天下的老百姓都为你送上拨浪鼓,也不是不可以。”
可他不知道,他只要他送的。
而他送的这一个,早就已经破败不堪。如同他们之间的裂痕,永远无法再修复。
朱允炆苦笑一声,眼角余光看到放在书桌上那个潘安带回来的包袱。
木匣子里的袈裟是皇爷爷早年做和尚时披的,禅帽也是做和尚时戴的,那封信自然也是他写的。他识得皇爷爷的笔迹。
他的信写得简略,但交代了很重要的一点。说是在乾清宫中有一条密道可直接通往宫外的御水河,只要去到那里,自然会有道人前来接应,性命可无忧。
其实朱元璋一直知道自己打下江山不容易,他担心自己的子孙在未来的某一天会遇到危难。所以他把自己的袈裟和禅帽都留下下来,交给了当年与自己交好,并欠了自己一个大人情的武当掌门张三丰。说是在危难的时候要将这些东西交给自己的子孙,并尽全力保得他们性命。
张三丰是精通五行八卦天象星云的人,他算出朱允炆在登基三年之后,天下必定易主,但却不能泄漏天机。因缘巧合之下,他救了跳崖的朱高炽,将这个包袱交给了他,让他承诺一定亲手交给朱允炆。
可不管朱元璋信上所说密道之事是真是假,朱允炆都不想尝试。他身为帝王,谁都可以弃他于不顾,他自己却无法弃皇城于不顾。
他知道朱棣不会杀自己,但他却不知事到如今,他还有什么理由苟活于世?他不想看到朱棣同情的目光,更不想看到朱高炽胜者的表情。
最重要的,是他死了,朱棣才能名正言顺登极帝位。
所以,他不能走,也不会走。
朱允炆在心底重重叹了口气,重新端起烛台,缓缓走到幔帐前,伸手将之点燃。幔帐易燃,遇了火,趁着夜风,火势在瞬间便熊熊燃烧起来,将他的脸映得通红。
原来,那天晚上的不是梦。注定了,他要死于火中。
凤凰涅盘,其实也挺好的。
朱允炆看着那火光,一行清泪顺着苍白脸颊缓缓滚落。
“四叔,如果允炆没有当皇帝,该有多好。”
皇城之外,一片兵荒马乱。徐辉祖跟潘安正率领将士拼死抵抗燕军,潘安突然看到皇宫之中窜起熊熊火光,大惊之余立刻转身,不顾一切朝宫中狂奔。
朱棣知道皇城兵力不多,守备不足,所以并没有亲自率师攻城,而是只派了手下几员大将领兵前去。此刻他正与朱高炽等人在大营之中等候前线战报。
突然一个兵士跌跌撞撞跑到帅帐,连礼都来不及行,就气喘吁吁说道:“王王爷,不好了,皇宫突然起了大火,听说皇上在里面!”
“什么!”
父子俩同时站起身来,朱棣叫了声“不好”,忙起身往外奔去。
“父王!”朱高炽想也不想,即刻跟在朱棣身后一起奔出营帐。
“跟本王冲进宫去,无论如何,一定要救出皇上!”朱棣跨上战马,高举长剑,大喝一声,率领将士朝皇宫急驰而去。
可当他花了一个时辰才将率兵抵抗的徐辉祖拿下,赶到起火的皇帝寝宫之时,那里已经被大火烧得只剩下一座残桓断壁,火势正在渐渐转弱。
“找,给我找!找不到建文帝,你们都给他陪葬!”朱棣一声令下,跟随而来的将士立刻冲进乾清宫。
不一会儿,里面传来某位将士的高喊,说找到皇上了。
朱棣抬脚就要往里冲,诸将不允,说里面的墙壁横梁都已经烧得碎裂,随时都有倾塌而下的危险。
可朱棣一把便将人挡开,直接踏了进去。
朱高炽寸步不离,紧跟其后。诸位将士没办法,当然只得亦步亦趋跟随保护。
寝宫的地板上躺着两具已经被烧焦的尸体,因为已经烧得面目全非,所以根本无从分辨尸体的身份,但从身上未曾烧毁的金饰玉佩来看,其中一具应该就是皇帝朱允炆。
朱棣缓缓走到那具焦尸面前,蹲□,看着他手中紧握的物什,兀自发呆。
“父王,这是”朱高炽也蹲到朱棣身边,可任他看酸了眼,也看不出尸体手中那团已经被烧得黑糊糊的东西到底是什么。
“拨浪鼓。”朱棣的声音有些抑制不住的哽咽,“这是允炆两岁那年,本王在灯会上买给他的。”
作者有话要说:更新JJ终于正常了内流这两天都抽死我了,进了好多次后台都进不来,郁闷死了。话说有孩子担心离离第四卷会匆忙结束,离离保证,这种事情不会发生滴。虽然现在离离准备新文,又要上班,但这个文该写的我还是一个都不会漏下的。放心,放心哈!希望JJ不会再抽了
第九十章、胜者为王
应天城十里之外的御水河,是属于秦淮河的支流。
夜深人静,月隐星移,一叶扁舟顺流而下,在河面之上迅速朝着东方行驶而去。
朱允炆从昏睡中悠悠转醒,揉了揉疼痛欲裂的太阳穴,缓缓撑起身来,才发现自己身上裹着金红袈裟,头发被全部塞到了禅帽里,做一副和尚打扮。
潘安坐在一旁,身上的铠甲都未来得及卸下,靠着船舱睡得正香,看样子很是疲惫。随身的长剑放在手边,仿佛随时都准备在梦中取人性命。
船舱外坐着一位道士模样的少年,也靠着舱壁正打瞌睡;再往前看,另一名身穿道士袍的男子坐在船头,因为是背对着自己,所以他不知道那人有多大年纪,也不知道那人有没有入睡。除此之外,另外一边的船头,应该还有一个人在摇浆。
可是他怎么会在船上?这又是通往哪里?
他记得自己点燃了寝宫的幔帐,抱着必死的决心将烛台扔向了龙床,被褥着了火,火势便一发不可收拾,猛烈窜起,在瞬间将整座乾清宫烧了起来。
可让他没想到的是,大火烧了没多久,潘安竟然出现在了寝宫门口。一看他气喘吁吁的样子,就知道他肯定是看到乾清宫着火,立刻就放弃抵挡燕军跑了回来,要救他出去。
他不想那个梦境变成事实,他不想看着潘安死在自己面前,所以他坚定的摇头,说他不走。
后来
后来?
朱允炆想到这里,突然发现记忆竟然中断了。后来发生了什么事他完全不知道,而他现在唯一能确定的一点,是自己没有死,潘安也没死。
这是怎么回事?
他想了半天想不出个所以然来,只能甩甩头放弃思考。看来,这件事只能等潘安醒来才能向他问个明白。
朱允炆叹了口气,重新躺到榻上。简易的木板搭成的床榻因为他的动作发出吱嘎的声响,虽然很细微,却足以惊动浅眠的潘安。
潘安异常敏捷而迅速的抓起手边的长剑要拔鞘而出,却在看到他后停止了动作:“皇上,你醒了?”
“朕已经不是皇上了。”见他醒来,朱允炆也不再睡,起身从榻上坐起,将他手中的剑按下去,“我们这是在哪?”
潘安把剑收好:“御水河上。”
朱允炆自嘲一笑:“你确定这不是忘川河?”
潘安愣了愣,才反映过来忘川是死人才会渡的河,遂一脸正色道:“皇上,切不可再说此话。您是万金之躯,吉人天相,不会这么容易过忘川的。”
朱允炆叹息一声,抬起手看了看自己身上的袈裟:“你看看我现在哪里还有皇帝的样子?”
“在臣心中,你永远是九五至尊的帝王。”
朱允炆知道他的固执,也不再纠正他的称呼,自嘲笑笑,岔开话题:“我怎么会在这里?”
潘安闻言忙跪□去:“皇上恕罪,是臣臣直接将你打晕,扛了出来。”
朱允炆默然了半晌接着问道:“那这身袈裟又是怎么回事?”
潘安说道:“臣担心你穿着龙袍会让燕军将士发现,所以将书桌上的木匣子打开,取了袈裟和禅帽替你换上。出来之后又看了那封信,便带你从密道出来了。”
朱允炆点点头,伸手将他扶起来,指了指外面的两位道长:“他们果真在御水河岸等候接应?”
潘安重新坐回矮凳上:“嗯。臣带着你出密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