邑考已拜入镇元大仙门下,与那姜尚师兄弟相称。申公豹心中不由为难起来。寻思:“不意却被同道捷足先登,唯今之计只能从文王姬昌二子身上入手;若能成功助其上位,方显贫道之能。不负师门所传。”
主意即定,申公豹乃施法术,托梦于那姬发,并在城外东南方向溪边相候,设下层层阻碍,以验姬发心性,顺便拔高自己的身份。待双方见面,姬发见申公豹果然才华横溢,并不在姜尚之下。大是“郎情妾意”,情投意合,自然相谈甚欢,颇有相见恨晚之意。随后,姬发以师礼礼让那申公豹,二人偕行来见文王姬昌,又是一番深谈。
姬昌此刻已知申公豹乃是入红尘历练而来,非是欲收姬发入门墙去求那仙道,心中平静下来。不知悲喜。据实而言,申公豹经过特意的研习准备,显露出来的见识委实不凡,是个大贤的好胚子。然而姬昌却非姬发可比,姬发到底年轻,识见尚浅,在姬昌看来,那申公豹也仅仅是个好胚子,多有浮夸之言。不切实际。尚须进一步磨练,方能大用。而姜尚早已臻至反瑕归真之至境,岂是区区申公豹可以比得的。
要知当世文治武功之道,多是出自胡卢一脉;旁人即使偶有所成,甚至颇有成就者,亦不过是经验之谈,难成体系,怎能与集文祖仓颉、兵祖伯鉴以及胡卢门下其他人等之大成者相比?姜尚前世虽为妖身,根基较浅,但一众师兄弟熏陶,气候早成,又于地府任阎君五百年,根基之浑厚并世无二,只是秉胡卢指点,处处身藏不露,为人内敛,如果不是目光老到如姬昌之辈,却当真是难以察觉。
反观那申公豹,由于阐教诸修尽借自居自份,又和胡卢一脉关系素来不睦,申公豹所研习的兵书战策、文治韬略,多是来自道听途说,岂能尽知文治武功、兵书战阵之道的奥妙之处?因此,申公豹的就学条件,也远不如姜尚来地广博、系统。再加上申公豹此次约见姬发,乃是临时抱“佛脚”,即使天赋惊人,甚至不在姜尚之下,然而初来乍到的他,在未曾经过具体实践的情况下,又如何能与有多年从政经验的姜尚相比?
是以,尽管申公豹极力表现,然而留给姬昌的印象,却并不如他预想中的那般好,更称不上完美。不过,姬昌也爱惜申公豹地潜力,亦不愿当场落了阐教圣人门下申公豹的面子,伤了“年轻人”的心情,于是好言抚慰一番,拜申公豹为大夫,协助姜尚治理西歧,但心中对这两位圣人门下的评价却是差天共地。
文王姬昌原本尚希望申公豹能在实践中,渐渐领悟进步,继而有所成就。可惜申公豹自信满满,还道是自己初来,倘未取得姬昌的信任。即使自己的文治武功,已经让姬昌大为动心,姬昌亦须顾惜旧人,不愿令姜尚寒心;这才没有让自己一步登天,拜为丞相。
姜尚下山之时。曾得恩师嘱咐:自身须得身藏不露。不使自身底牌尽出。尤其曾重点提到。若是阐教有人来。只管让其三分。不必与其相争。徒劳无益。因此。自申公豹参议政事以来。姜尚多有忍让;申公豹自觉初来乍到。亦不愿过分。以免引起西周君臣反感。然而姜尚地态度在申公豹看来。无疑是姜尚自认不如。主动让贤。这一切也自尽入姬昌眼中。他却已知。姜尚才华胜过那申公豹太多。只是不愿争。不屑争!
一日。申公豹忽见一份边报:“有崇侯虎蛊惑圣聪。广兴土木。陷害大臣。荼毒百姓;潜通费、尤。内外交结。把持朝政。朋比为奸。肆行不道。钳制谏官。”为求引得姬昌高看。心中遂生出一计。乃与姬发言道:“殿下贵为文王亲子。又逢长兄修真求道。他日少不得继承西歧大位。奈何殿下如今却须听命于那姜尚。尽管姜尚如今官至丞相。位高权重。一时无两。然则到底君臣有别。姜尚却有喧宾夺主之嫌。若是殿下不早作打算。即使将来继承大统。面对姜尚之时。难免会自觉矮了一分。”
“申道长之言。深得吾心。”姬发感叹一声。隐有忧色。随即又道:“奈何父王对姜尚信任有佳。将军政大权尽托其手。而那姜尚又确有贤能。本殿下即使有心。却也无处下手。”申公豹含笑道:“殿下所缺者。无非是一个建功力业地机会罢了。而今正有大好机缘。今有那北伯侯崇侯虎不仁不义。治下民不聊生。殿下大可向文王请令兴兵。讨伐祟侯虎。救万民于水火。料想以文王仁义。怎会拒绝?待殿下领兵在外。无有姜尚制肘。自是天高任鸟飞。海阔任鱼游。岂不美哉?料那祟侯虎区区蚍蜉之患。何足道哉!”
姬发大喜。乃向文王姬昌请令。姬昌却是犹豫不绝。说道:“我儿之言虽是言之成理。奈何孤与崇侯虎一般爵位。岂有擅自征伐之理?”姬发答道:“父王曾受天子白旄黄钺。得专征伐。原为禁暴除奸。似祟侯虎这等权奸蛊国。内外成党。残虐民生。屠戮忠贤地奸险小人;但凡稍有良知。即不能坐视。何况父王素来推崇尧舜之道。自该发仁政之心。救民于水火。”
姬昌闻言。心中大是欣慰。寻思:“我儿却是大有长进。竟能颇识大体了。”乃问道:“我儿兴师。谁为主将?待用何策?”姬发即要立功。叫姬昌另眼相看。怎肯让老将出马?强按心中兴奋。随口点了几员年轻猛将。说道:“孩儿愿效犬马。代父王亲征。料想崇侯虎不得民心。士卒如何肯尽力死战;又有申道长从旁协助孩儿。料来万无一失。当可轻取之。一并奸邪。自该尽数戮绝。以偿民怨。”
文王姬昌把姬发地表情看在眼中。寻思:“原道他已长见识。岂料竟只为立功而兴兵;若任其自行领兵。兵败徒伤自家儿郎。军胜亦恐杀伐太重。失了那仁慈之心。大违本意。”于是说道:“还是为父与你同去。姜尚掌兵;若有甚变故。尚可以共议。”姬发心中失望。寻思:“父王果然还是念着大哥好处。不肯让我轻掌兵权。”无奈之余。只得道:“父王大驾亲征。自是天下响应。”
择了吉日,文王姬昌发出白旄黄钺,起兵马十万,以西岐名将南宫适为先锋,辛甲为副将。又有姬发、姜尚、申公豹等人随行,文王姬昌嘱咐上大夫散宜生代掌监理国事,乃放炮起行。文王姬昌所率乃是仁义之师,一路上秋毫无犯,鸡犬不惊;果如姬发前言,民闻西伯侯兴师征讨崇侯虎,人人大悦,个个欣喜,尽来相迎。
料想西歧自姜尚拜相以来,民足物丰,兵强马壮;初次兴兵,当真犹如猛虎下高山,蛟龙离海岛,兵马路遇州府县镇,几乎望风而降。待到崇城,双方才有一战。只此一战,那崇侯虎早已尽失民心,士卒战心全无,自身又在朝歌,未在崇城中;其子崇应彪威德不足,未能服众,斗将又被南宫适、辛甲轻易挫败,当即大败而回,困守城池。
姬发虽因前事,心中郁闷,但见已方取胜,亦是高兴,当即请令攻城。姜尚未及传令,却听文王姬昌插言道:“崇家父子作恶,与众百姓无干;今若攻城,恐城破之后,玉石俱焚,可怜无辜遭枉。孤此来不过救民,岂有更加不仁之举哉?切为不可。”姜尚见文王以仁义为重,并无异议,寻思正可围城打援;姬发及众将却觉文王迂腐,寻思:“若是如此,一时如何取得崇城?”文王姬昌如不知众将心思?乃暗修一书,令南宫适往曹州来见崇黑虎。
崇黑虎原为崇侯虎之胞弟,但却素来不满乃兄残暴为人,虽是不满到底是同胞兄弟,却也不忍相弃,只好睁一眼闭一眼,惟今日接到文王收信,观看数遍,寻思:“我观文王之言,果然甚是有理;我宁可获罪於祖宗。怎背得获罪於天下,为万世人民切齿之骂名?”遂起兵马,假意来相助崇侯虎。恰逢崇侯虎闻讯,自朝歌归来,眼见崇黑虎顾念及兄弟手足之情,兴兵相救。自然喜不待言,岂料那崇黑虎竟心怀叵测,大意之下中了暗算,父子二人皆被崇黑虎以“鸿门之计”生擒,献于文王姬昌帐前。
正是:
独霸朝歌恃己强,惑君贪酷害忠良;谁知恶孽终须报,枭首辕门已自亡。
文王姬昌素来以仁义为怀,近乎迂腐,若非崇侯虎父子当真恶贯满盈。岂肯默许他二人被斩?待首级献到中军,文王却被骇得一惊,虽然得益于祖上传自明理的健体之法。一时未有大碍,亦未如原有轨迹那般就此病逝,但也埋下祸祟,精神却是大不如前。
恶首即除,文王姬昌乃请崇黑虎代掌崇城,随后班师。岂料师回城中,却惊闻武成王黄飞虎身受那纣王迫害,携老父幼子逃至西歧,恳请收留。文王姬昌与武成王黄飞虎原乃至交。当日得脱大难,武成王黄飞虎亦曾出过大力,大惊之余,忽忙详问武成王黄飞虎何以竟倒反纣
原来武城王黄飞虎偶得一只神异灵禽,唤作“金眼神鹰”,此灵禽双目如灯,最擅降魔捉怪,辩识妖物。也合该有事,那一日。黄飞虎正与纣王在花园吃酒,恰逢妲已久在深宫,疏忽大意之下,不慎醉酒露了原形,在花园中游荡,此事本也非止一回,大抵妲已这十数年于朝歌积累功德颇多,妖气几已尽去,虽现妖身。却也无暴戾之气。纵被宫人所见也不妨碍,甚多有宫人知道此雪狐乃皇后娘娘眷养的灵物。从来无人敢犯。
那金眼神鹰却不管你是善是恶,见妖便抓,妲已一时不查,竟被抓伤了脸面。女子爱美之心人妖如是,更兼妲己毕竟尚有几分妖气,不免怀恨在心,遂设计纣王调戏黄飞虎之妻贾氏,妲己此次地本意却也并非是要害其性命,只求纣王因其妻而降罪黄飞虎,不意贾氏甚是刚烈,不甘受辱,当场坠楼自杀;又有黄飞虎之妹黄妃前来与纣王理论,竟也被纣王失手打死。黄飞虎身负此仇,只得反出朝歌;然而黄飞虎只当纣王无道,却不知妲已方是幕后主使。
武成王黄飞虎将前事叙述已毕,叹道:“此次五关之行当真险哉,先是潼关一役,本来后有恩师闻仲闻太师追赶,前有雄关相阻,那潼关守将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