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穿清)皇帝变太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穿清)皇帝变太子- 第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你们,如此胆大妄为,目无君主,不怕朕诛你们九族吗?!!!!”朱棣看似平稳的语调中酝酿着狂风暴雨,如果大臣们有透视的能力,此刻便可以看到,他的左右手已在剧烈地颤动着。

“逆贼,必将众叛亲离,我们又何惧之有?”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终于……

“太子,终究是老朽看错了人。老朽自昨日起便寝食难安,只要一闭眼,众位大人血淋淋的头颅就出现在脑海中……不知日后您可有何面目去见那些国之栋梁与忠臣!”

昨日,一直等在宫外递牌子请求面见康熙的,正是面前之人,王掞。自己所一直拥护的’圣仁‘太子竟然做下这等大不义之事,王掞在一夜之间又苍老了许多。

此刻只见他上前,扬声,忽地声音便扩大了数倍:“只要您问心无愧,莫说是九族,便是诛了我等的十族,又有什么要紧?!!!!!!”

朱棣阴冷的眼神犹如死神的目光般缓缓地扫过,对面前的王掞带着极深极深的审视,回应他的,是读书人毫无畏惧的眼神。

“是吗?那就诛你十族吧。”

淡漠的语调,宛如面对的不是数量庞大的人的生死。

王掞秉持着读书人的气结,用自以为的正义与朱棣战斗到了最后一刻,然而,一切的一切,终于在此刻,光荣败北。

代价则是王家上上下下包括与王家往来密切的门生 友人 亲属的性命。

王家,不是数一数二的名门望族,却由明朝延续到了清朝,祖上做过明朝首辅,子孙又在清廷为官,历经两朝而不倒,然而,却在此刻,以这般出乎意料的悲惨形势,迎来了最后的终结……

朱棣环顾四周,第一次,漆黑的眸中漫溢出狮鹫般的光,以及毫不掩饰的嗜血,“还有谁?还有谁反对朕?今日,只管一并站出来吧!”

几名精于武艺的大臣暗中对视了一眼,接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上前便想将朱棣缚住。岂料宫门口忽地涌入了大批大批的侍卫,人数还在。大臣们之上,只是一个回合间,便仗着人数的优势,将一众大臣死死地压制住。

下一秒,血腥的场面在眼前展现,几名数月来一直给朱棣下绊子的官员,刹那间被斩掉了鼻子或耳朵,登时血肉模糊,带着强烈刺激味儿的绯色如同曼珠沙华般,开满了通向另一个世界的道路。

朱棣做了个手势,一些侍卫便上前,将那些残碎之物塞入尚未断气的官员口中,看得一旁的大臣们几欲作呕!

惨无人道!简直是惨无人道啊!

一时间,底下的大臣们脸色变得惨败,皆惊恐地瞪大了眼,像是看到什么不可思议的事。

高悬于座椅上的朱棣仿佛是见惯了如此场景般,表情恬静而淡然。他微微扬起下颚,笑得一脸轻蔑与冰冷。

顺我者,昌;逆我者,死。

乾清宫的侧殿,一个不起眼的屋子前,簇拥了众多的侍卫,他们戒备森严,便是一只小苍蝇,也未必飞得过。

一个明黄色的身影款步而入,那守得如铁桶般的人群却呼呼拉拉地向两旁散了开,显而易见的训练有素,队伍极是齐整。

两旁的侍卫们恭恭敬敬地对着站在道路中央的男子见了礼,待到见那男子完全进了门,才又重新回复阵型,守在了房屋门口。

朱棣一路走进打量着这个侧殿,这儿刚入住了一位重要的住客,却因着时间紧急未来得及布置妥帖,此刻这里的景就像是那个站在窗前茕茕孑立的人一样,无力地失去一切生机。

这人又清减了,朱棣想。

那个孤寂的背影,遥遥地站在窗边,不过短短几日的功夫,便失去了从前那最后的意气,面庞憔悴,与一个普通的老人没什么不同。

“你来了,屠戮者。”康熙的身子轻微地颤了颤,随即转过身,一脸冷凝地望着朱棣。朱棣可以肯定,他一定已经知道了前边儿的消息,因为那是他刻意派人“不经意”间透露给康熙的,为此,他几乎是做好了一切的准备,愤怒 指责 痛骂 甚至是动手殴打……然而,康熙却没有采取他所预料的这些行动中任何一个。

他只是这样站得远远地望着朱棣,无形中拉开一段无法弥补的距离。

他只是这样冷漠地望着朱棣,仿佛站在面前的,只是一个陌生人,一个无须在意的陌生人。

是的,他们本是不应相见的,不同时空的人。

康熙不愿在朱棣面前示弱,故而挺直了身子,面上那属于帝王的最后的骄傲犹存。

朱棣听着那三个字,嘴角扯动着一个细微的嘲讽的弧度,“屠戮者?彼此彼此!”

瞬间,数十年前那天崩地裂的画面又映入了他的脑海,红色的大街,红色的河流,就连天空,也仿佛染成了一片殷红……

他一手建立的紫禁在纷迭的战火中被蚕食,仿佛一个不堪重负的老人。

殍尸遍野,后金队伍中那肆意的笑声印满了北京的绝望。

无法原谅,也不打算原谅。

每个成功的帝王都是一个侩子手,问题只在于屠戮的对象以及数目的多少罢了,本质是一样的。

“告诉朕,究竟为何……”

朱棣笑得冰冷而嘲讽,“我不是你的儿子啊,女真人。不过过了这么些年的岁月,你们这些人只为朱三太子而头疼,大约早就忘了惨死在那场宫变中的人了吧,死去的李自成,还有活着的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的后裔。”

康熙惊异地瞪大了眼,眼瞳中是难以掩饰的惶恐以及无措,他几乎是颤抖地翕动着唇,从牙缝中挤出几个字:“你……什么……意思?”

鬼神之说,向来最为他们这些帝王所忌惮。可是面前这个人的话语中的那些话,却几乎由不得他不信。

是他们,那个家族的人来复仇了吗?

那一瞬间,康熙的脑中闪过了这样的一个念头。

“什么意思。凭借你的头脑,大概已经想到些什么了吧?”他上前,居高临下地俯视着他,“记住朕的名字。朕是……朱棣……”

“不过,朕不是复仇者。你们欠下的血债,你也还不起。从此,这个江山由朕来接手,任何阻拦朕的人,都会不得好死。”他的手死死地捏住了康熙的下巴,前些日子的温顺模样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

“混账!”

康熙被气得连连咳喘。

朱棣看了他一眼,松开了捏着他的手,淡漠地道:“来人,太上皇贵体不适,即日起,前往瀛台静养,任何人不得前往打扰。”

“皇上,李德全现在在外面嚷嚷着要见太上皇,还说若是见不到他便将皇上您的事迹全部抖露。”

“哦?李德全,他还在吗?”朱棣意味深长地道。

底下的人艰难地吞咽着口水,新皇这么说,看来那个人果真是留不得了。原本以为皇上至少会因为太上皇的缘故留他一命的。

至此,我们,再无任何干系。朱棣回眸望了一眼低垂着头的康熙,再无犹豫地向外走去。

“等等,告诉我……”这时,他却叫住了他,他背对着他,彼此看不清对方的表情。

“从一开始,就是你……”

“不错。”

“你是……怎样成为朕的儿子的?”

“你没有必要知道。”

作者有话要说:这一章后半部分修得较多

 第四十四章

南海瀛台,又名趯台,始建于明朝,清朝顺治 康熙年间曾两次修建,是帝王 后妃的避暑和游览地。因其三面临水,衬以亭台楼阁,像座海中仙岛,故名瀛台。

一百年后,瀛台仍旧是皇家的避暑胜地;一百八十七年后,瀛台会是维新梦断的场所,光绪帝余生的囚笼;二百四十多年后,瀛台会是一群名为毛泽东 周恩来 刘少奇等的自称□人的临时住地。

朱棣驻足于城门之上,望着那辘辘远去的马车,思绪不受控制地散逸开来。

可是,不管怎样,现在,它不过提早成为了另一个帝王的囚笼。

用囚笼这一次或许并不准确,因为比起被拘于此的光绪,康熙显然有着极大的自主权,他可以随意的支配自己的时间,不必时时处于监视之下,可以任意地踏足岛上的每一个角落,甚至如果他希望,偶尔还可以在士卒的陪同下上街走走;然而却也没有比囚笼更合适的词来形容康熙的现状,他被赋予一切权力,除了结交大臣和离开。

负责看守康熙的侍卫们很多都是朱棣新近提拔上来的,原以为这会是个难伺候的主儿,不想,如今的康熙却极是安静,成日里在屋中读读书,练练字,偶尔还会在小范围内走走,除此之外,再无其他。

想着新皇吩咐的“若他想要知道什么消息,但凡你们知道的,告诉他便是;若是他什么也不问,那你们亦什么都不可说”,侍卫头领脑中又是一阵疑惑:皇上对太上皇,到底是个什么态度

若说是敬爱,又何至于把他逐出宫外,看押于此;若说是憎恶,何不一杯牵机,令他魂归九幽?即便为了堵住天下悠悠众生之口而不得以留了他的性命,又何必命他们以这般恭敬的态度对待此人?甚至仍在吃穿用度上让他享受所能做到的最好的待遇?

罢了,君王心,从来不是他们能够猜测的。

望着被乌云笼上的天似涂鸦似的遍布眼前,逐渐燥热的空气中传来阵阵压抑之感,他猛地摆了摆头,扯开嗓子下令:“换班!”

一群早已疲惫不堪的侍卫们如释重负,皆欣喜地耸下了肩,结伴去用饭。另一批身着同样制服的侍卫们则悄无声息地填补了他们留下来的空缺,百年如一日般的坚守着自己的岗位。

“海上泛舟,太上皇可真是好兴致!”

这是一只极简单的小船,康熙此刻便坐在船上,一手穿着船桨,一边缓慢地划着船,动作略显生疏。

“是你?”

乍闻冷嘲声,康熙手下动作一顿,微微侧目,对上了来人饶有趣味的目光,随即别过头,冷笑道:“哼,朕倒是低估了你!事到如今,你竟还有那个能耐绕过’那个人‘的势力侵入到这里!”

“我希望,您把它称之为’坚毅‘,为了反抗暴君,我们不得不冒着被发现的危险,来到了这座岛上,请求太上皇再度返朝,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