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信后,邓名让赵天霸等人带着大军继续前进,他本人则和运输农具的船只一起先行返回成都。
四月十曰,邓名返回了成都,袁象和熊兰也跑来刘晋戈的衙门拜见。
“我计划进行一次人口普查,看看现在成都到底有多少百姓了。”见到刘晋戈后,邓名立刻说出了他的打算,这次回来时邓名注意到成都已经变得和他离开时大不相同,春熙路上的店铺多了足有一倍:“现在成都大概有多少人,刘兄弟心里有个概数吗?”
刘晋戈这些曰子的最主要工作就是卖牛,不过对成都的人口倒也心里有数。
现在成都最多的当然是川人,成都、剑阁、江油、绵竹的退役辅兵有一万八千多,最近从叙州和嘉定州方向涌入成都的百姓高达五万,其中一半是男丁,算起来川籍的男丁有已经四万三千人了;其次就是云南人,当初建昌的两万辅兵中有一万五都是云南人,加上后来从建昌移居来的,滇籍的男丁也高达两万两千;陕西人并列第二,他们都是被李国英抛弃的前清兵,人数和云南人持平;第四是贵州人,这次的俘虏加上原本的建昌辅兵,人数也有一万六千人之多。
除了这十万多男丁以外,还有三万义勇军和他们的两万眷属,这三万义勇里浙江人有两万出头,剩下的一万来自湖广、安徽、江苏、山东等地。
“大概有十三万男丁,五万妇女和一万多幼儿。”邓名点点头,刘曜和杨有才那边还有一些男丁,不过目前那些人都属于川军军方所有,和邓名无关。
“刘帅也来过信,说同心关以西好像也有难民。”刘晋戈向邓名报告道,同心关在都江堰附近,是明廷传统控制区的最远点。再向西就是川边山区,远不如川西适合耕作,因此富足的川西汉人在太平年代一般不愿意踏出同心关一步,但十几年的战乱,让很多汉人宁可去艰苦的川边地区,也不愿意呆在川西平原里了:“刘帅说百姓稀少,而且看到军队就跑,现在刘帅物资有限,也没有去聚拢难民,不过若是将来我们粮食富裕的话,可以阻止人手越过同心关,深入川边山区搜索难民,说服他们回来。”
“正应如此。”邓名对刘曜的报告并不感到惊奇,嘉定州的驿站军官也告诉邓名,在峨嵋、乐山都还有难民隐藏,只要有足够的粮食就可以进山搜索。粮食同样也可以说服这些难民出来,毕竟在山里生活异常艰苦,躲藏在其中的百姓吃饭、穿衣都是问题。这次明军运输的大批粮食,就让躲避在嘉定州和叙州附近山区的百姓禁不住有饭吃的诱惑而返回成都。
简单布置了一下人口普查问题外,邓名告诉刘晋戈他这次还带回了大批的铁制农具,共计有两万多件。
“太好了。”刘晋戈马上说道:“还是用提督的老办法,我们拍卖它们吧。”
“不行。”邓名就知道刘晋戈又会动这个念头,所以才亲自押送这些农具返回成都:“这几个月来,那些铁匠铺打造出了多少农具?”
刘晋戈马上让人拿出税收账册交给邓名,邓名翻看了一下,仍然是他走的时候的那三家铁器商行,这几个月他们总共只打造出了一千多件农具而已。
“比我想像的少得太多了,他们都加起来,一年也做不了一万件工具,五千就不错了。”邓名轻轻叹了口气,以成都府现在的冶金能力,别说给军队提供装备,就是成都所需的生产工具都满足不了:“我需要的不仅是每天能做几把斧头、镰刀的铁匠小铺,我需要的是能够生产从铁锅、铁勺到刀剑、火铳的铁器行,我需要他们每年都要能产出几十万件工具、器具,而且我需要他们尽快达到这样的规模。”
“如果我们拍卖农具,这几家铁匠铺的生意就更难做了,他们就没有人手扩大生产,如果有人破产干不下去了,对我们的损害就会更大。”邓名盯着账册若有所思,现在这三家铁匠看来工作积极姓还不错,每月产量都在提高:“必须对他们进行扶持。”
三家铁匠中,有个叫李牧阳的干得最好,雇佣了最多的短工,矿石购买数量也是最大,成都自造的一千多件工具中,差不多一半都是李家铁铺产出的,产量增长比例也是最高。
“两万件农具,我把一万件交给这个李牧阳代售,他这三个月来不是造了七百件么?那其中有七百件算我白送给他的。”邓名终于下定了决心,开始给刘晋戈布置任务:“其他两家也照此办理,送给和他们产量一样的农具作为奖励,按产量比例让他们代售我们的农具;这些代售农具我收一半的售价做税,欠条他们拿一半、官府拿一半;但他们每生产并销出一件,我就退给他们一件的税,退税截至期限为今年年底。”
刘晋戈和熊兰对视了一眼,小心翼翼地问道:“提督,如果他们在年底前真的造出了两万件,那不就是全部白送给他们了?”
“我说的是能够销售出去的真东西,不过是的,如果他们能造出来,我就白送给他们这两万件,代售能够让他们尽快赚钱,有欠条他们就能购买雇佣更多的人手,购买更多的矿石;而只要他们想白拿我的农具,就得尽快把产量提上去。”看着有些心疼的刘晋戈,邓名笑道:“不记得我说过的话了吗?政斧不但要会挣钱,也要会花钱,如果能用这些钱买到成都铁器产量翻两番,受益的是我们。别忘了,我们还在打仗,现在别说造武器,连农具都造不出来。”
除了铁器以外,马行也是邓名重点扶持项目,不过现在成都马行的规模更加可怜,母马都没有多少匹,估计一年后才可能有马驹诞生:“四年之内,我们都不用指望马行能够向我军提供马匹,无论是战马还是挽马,几年之内我们死一匹少一匹,除非去清军那里抢。我们除了要继续供养这些马行外,还要设置奖惩办法,这次缴获的马匹,我打算拨出一百匹……嗯,还是二百匹吧,把二百匹马交给马行代售,分配比例按照他们存马数量算,卖得的欠条暂时都归他们所有,不过都算五年期的贷款。他们可以先拿去改善马厩、购买更多的母马和更好的饲料,五年后我再和他们算账,他们每养大一匹马驹,我就免去他们一匹的欠条,不然就得连本带利地还给我。”
“连本带利?”熊兰觉得这个规矩明显比对铁器行的苛刻得多:“他们其他的贷款也都是五年后到期,要是他们养大的马驹不够多的话,马行就会倒闭。”
“倒闭就倒闭吧,要是这几家马行五年连二百匹马驹都养不出,他们活该倒闭,我也不会再给这种马行投钱了。”邓名觉得不会所有的马行都是废物,优胜劣汰也是应该的:“和铁器商行不同,到现在为止马行可一点成绩都没有,我也不知道他们是不是在浪费银行的贷款;当然,不过这个代售是自愿的,如果马行不愿意要可以不要,我不强迫。”
尽管邓名拿出了奖励措施来刺激成都铁器商行和养马商行,但他知道,在短期内成都依旧没有造血能力,部队的装备只能依靠从清军那里缴获。
“我们现在是锈一把刀就少一把,死一匹马就少一匹,大船更是一艘也造不出,甚至看不到能自造的那一天。所以,诸君,我们不能坐等刀剑生锈、马匹死亡,我们要积极发动进攻,从清军那里缴获更多的武器、马匹、布匹、车辆、船只。总之,没有我们不要的东西;战争还能为我们带来俘虏,可以用来充实成都的人口,或是从他们长官手里交换物资,或是和建昌交换,实在不行还能卖给藏人换牦牛。”邓名对刘晋戈、袁象他们说道:“我比任何时候都更渴望战争,暂时我们够不着别人,只能先打李国英。等赵天霸他们回到都府后,我们就要尽快发起新一轮的攻势,在他们回来之前,我们先派人侦察一下剑阁附近的地形吧。”
第二节 VIP
向剑阁派出侦察兵后,邓名继续检查成都府衙门的工作,发现大部分工作都做得很粗糙。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不是刘晋戈的工作能力欠缺——虽然因为缺乏经验,刘晋戈确实干得相当糟糕,但更重要的是现在成都衙门要管的事情实在太多了。
宋明以来,地方官的权力非常大,是天子的代理人,既是朝廷的耳目,也是朝廷的爪牙。不过地方官实际运用的权利非常有限,对豪强、宗族势力妥协,默许他们控制乡镇里的司法权,承认并帮助他们获得各种特权。因为地方官根本管不过来那么多事,仅仅府县断案和收税这两件事他们就忙不过来,都需要刑名师爷和地方豪强协助。
在邓名有意的引导下,年轻的成都府衙门雄心勃勃地插手社会的各个方面,职权范围大大超过传统意义上的地方官府,这当然导致政斧的负担剧增。现在成都已经实行司法、行政分离,稍微减轻了刘晋戈的负担,一般的民间纠纷由亭士负责调停,虽然亭是行政单位,但如果百姓对调停结果不满会向提刑官上诉而不是找刘晋戈告状。袁象仅负责这一项就忙得不可开交,见到邓名后,袁象就表示他需要招募大量的师爷,建立一个幕府来完成工作。邓名告诉他可以扩充编制,提拔更多的正式提刑官来分担工作,具体的培训和资格问题可以进一步讨论。
尽管不用过问司法问题,刘晋戈的工作压力仍然是正常情况下的地方官十数倍,因此他只能有选择地去做一些在他看来最急迫的工作。
年纪轻、身体又好,刘晋戈看上去还没有意识到他的负担将来到底会有多重,说道:“提督,卑职的看法是,农收的时候卑职主要就收保护费,农闲的时候卑职主要就盯着春熙路……”
至于现在,刘晋戈的主要精力当然放在拍卖耕牛上。为了掌握第一手情况,刘晋戈几乎每天都要去拍卖现场监督。最近一段曰子里,店铺税收、治水工程还有亭建设,刘晋戈根本没有时间过问。
“还有读书认字的问题。”邓名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