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承担?”周培公顿时又来了精神:“提督还给我们么?”
“我没有那么多粮食还给你们,”邓名摇摇头:“所以我必须先欠着,我打算给你们欠条。你们每向虎帅他们纳了两石稻米,我就给你们一百元,一百元就表示欠你们一石稻米。如果是其它的粮食,需要根据市价换算……”
在解释了欠条和粮食的换算后,邓名又告诉周培公:“除了我暂时没有这么多粮食还给你们外,运输粮食耗损极大,十分沉重要占用大量船只,所以我打算用盐赎回这些欠条。”
“盐?”周培公闻言眼睛一亮。他沉思片刻,想起明朝曾经施行过的一种政策,那就是用盐引鼓励商人给边军运输粮食,以此来解决边军的军粮问题。现在周培公看来,邓名似乎也是想用这种办法解决湖广明军的军粮问题:“这种欠条,就相当于盐引吗?”
“不是,直接用欠条交换盐,不需要另外付金银。”邓名摇头道。大部分拥有土地的缙绅还在故乡,逃到武昌的毕竟还是少数人——那些仍留在家乡的缙绅,邓名是不会给予任何补偿的,和以往一样,他就算有不同意见也不会直接插手盟友的内政。
邓名已经仔细计算过,需要付给缙绅的欠条数量有限,远远不足以消化川盐,这只是一个引子,用来打开湖广的贸易壁垒,并改善明军在湖广缙绅中的形象:“我会建立一个盐库,确保所有的欠条都能兑现成川盐。若是欠条都兑现完毕而盐还有剩余的话,我也会允许你们用金银兑换剩下的盐,算是我对你们纳税的额外补偿。”
“那提督打算以什么价格兑换盐呢?”周培公刚刚张口,就摇头道:“提督,这事我没法立刻答允您,牵连实在太广了,我必须要先回城,能不能改曰再谈。”
除了湖广总督外,周培公知道还有许多人必须要去拜访,要询问他们的意见。
“好,不过此前,我需要你们撤退上游据点的守军,停止钟祥部队的调动,对此我会用按兵不动作为回报。”邓名说道。
“这个没问题。”周培公一口答应下来。他知道邓名为人谨慎,对邓名这个要求他早有预料,也知道对方绝不会在这个问题上退缩。第一次与邓名打交道的时候,周培公就发现邓名很重视安全问题,后来还有南京郑成功的前车之鉴,邓名更不会给清军利用谈判威胁他的机会。
现在汉阳朝不保夕,邓名要求清军从上游据点撤退对周培公其实没有一点害处,若是汉阳失守,这些据点毫无意义,现在倒是可以稍微增强一些防守能力;而停止调动钟祥的守军,在这种明军随时能夺取汉阳的军事形势下,也是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还有赎城费问题,提督能否给个大概数字,下官也好回去和总督大人先商议一下?”周培公正打算告辞,却想起另外一件重要的事。
“赎城费?”邓名哈哈大笑起来,摆了摆手:“周知府误会了,正如我刚才所说的,我满怀对湖广总督和缙绅的善意,这次纯属是为了补偿你们而来,根本没有赎城费一说。”
又惊又喜的周培公在离去前,忍不住又问了一声:“提督此次兴师动众而来,真的没有其他要求了吗?”
周培公扪心自问,若是他与邓名易地而处,肯定会狮子大开口,狠狠地敲一通竹杠,上次邓名给张长庚的使者优惠条件或许还可以用离间周培公与张长庚来解释,那这次邓名如此克制又是为了哪般呢?
“我的理念和常人不同,我一向认为一个人好不算好,大家都好才是真好。”邓名双手握拳,说话的同时挥舞着双拳以加强语气:“我更反对赢家通吃,输家损失的模式。双赢!我相信双赢才是人心所向,是未来一千年的合作模式。”
第十六节 盐业
周培公走后,邓名对身侧一人客气地说道:“没事了,叶老板先回去休息吧。”
被邓名叫到的人名叫叶天明,并非明军的军官,他一年前是刘曜的辅兵,退役后成为四川的盐商。现在成都有五个盐行,其中一个就是属于叶天明的。他受同行所托,跟着邓名一起出川。一路上,邓名不但教他认了几十个字,还向他传授了一些简单的数学。幸好叶老板不需要自己核算成本,不但邓名义务帮忙,他还有一个帐房先生。事实上叶老板已经破产,当然没有读力雇佣帐房先生的能力,这些钱是成都的五大盐行凑出来的。
作为四川的盐业代表,今天叶天明被邓名邀请来旁听他与周培公的谈判,等下次教叶天明学习四则运算的时候,邓名还会顺便给他讲解一些谈判的技巧。
等到叶天明从帐中离开后,穆谭忍不住问道:“提督为什么不给周培公发盐引,而是给他们欠条,这样岂不是等于白送他们一批盐吗?”
“就算白送一些也无所谓,卖盐是一本万利的买卖。”任堂替邓名回答道:“现在盐业完全控制在徽商的手中,大商人都对燕京虏廷死心塌地,其中哪怕有一个忠义之士能帮助舟山做一点盐业,就足能养活几千人了。”
穆谭是福建人,或许看不上走私食盐的买卖,而且福建也没有需要私盐的地方,但舟山张煌言的部下对食盐走私一直很上心,在底层盐商那里也有一些门路。虽然张煌言能够接触到的盐商地位比较低,能够帮他们携带的私盐数量也非常有限,但仅是这么一点盐就能让浙军换回养活上百人的口粮。
周开荒闻言连连点头。以前袁宗第在大宁的时候依赖食盐走私,差不多有一千大宁兵的口粮是靠食盐换回来的。周开荒赞同任堂所说的盐业暴利,可是他也和穆谭一样,对于白送给周培公一些欠条感到心疼。邓名听到最后也糊涂了,不知道周开荒到底是支持那一派的观点。
“这是提督为了争取人心。”任堂大声说道:“若没有缙绅的支持,乡村如何能得知提督的仁德?若是缙绅存心与我军为敌,那么村民、村妇听到的就会是我军的种种坏话,与吃人的恶鬼无异。”
和周开荒不同,任堂对缙绅的利益非常重视,这也是浙东军一贯的方针,在优待缙绅方面,张煌言比郑成功还要用心。对于闯营在湖北的种种政策,任堂是相当不满的,所以邓名提出补偿武昌士人这个想法后,任堂是坚决的拥护者,甚至建议邓名对那些留在家乡的缙绅一并给予补偿。
任堂的话说到邓名心坎里去了。虽然才到这个世界不到两年,但他对这个时代缙绅阶层的实力可是深有感触,他们掌握着全部的舆论工具,拥有大量的知识分子,还是这个时代消息最灵通的人群,是大多数社会资源的拥有者。上次胡全才还没从武昌出兵,邓名就从缙绅那里掌握了对方先锋的姓名、兵力、路线、每曰的扎营地,在邓名培养出自己的知识分子和建立起新的舆论工具前,他可不想去触怒缙绅阶层。
不过前些天任堂提出给明军治下的缙绅补偿时,邓名还是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对他来说那是同盟军的内政,在同盟军对治下的缙绅表现出敌意的时候,邓名不可能站在同盟的对立面去表达善意。保持对外的一致、至少是表面上的一致,在邓名看来是维持同盟稳固的要点。
这也是邓名拒绝任堂提议时给出的理由,不过除此之外,邓名还有更多的原因。首先就是支出问题,绝大部分乡绅地主缺乏门路,无法逃到武昌或是没有在省城读书的儿子,如果邓名要把他们一半的税收也承担起来的话,那他的食盐买卖利润就会大打折扣;其次,这些人留在明军的治下,就算有怨言,也难以对清廷控制区形成影响。在邓名看来,最关键的还是武昌这些湖北的顶层缙绅,只要做好了他们的工作,那么李来亨、贺珍他们无论做什么都影响不大,至少不会影响到邓名的名声。
“不错,我正是这个意思,”听到任堂的发言后,邓名马上赞同道:“我给周培公他们的是欠条,而不是粮食、食盐,要是他们想拿到真金白银,就要让湖广的官营渠道向我们开放。拿这么一点钱收买武昌、汉阳的士大夫,其实还是值得的。”
在食盐销售中,四川方面肯定要让利,因为眼下四川方面要比湖广方面更迫切需要食盐买卖,而且四川方面不可能拿到满清的盐引,所以销售完全要指望张长庚的湖广官僚系统。
“每年运到湖广的官盐是有限额的,到底差额有多大不好说,但是肯定不够百姓都吃上盐,有大批的人因此生病甚至死亡,所以大家才会用高价去购买*官盐。”邓名继续说道。
目前清廷采用的盐政制度和明廷没有大的区别,不但购买食盐需要盐引,而且购买的盐应该销往何处也有明确的规定。从秦朝开始,盐就是官府用来盘剥百姓的重要工具。食盐是生活必须品,不吃会有姓命之忧,但是官府对提高食盐的产量兴趣并不大,相反,只有食盐供应不足,官府才能把价格提高几十倍、甚至百倍之上。而规定盐引的销售地进一步加强了官府对食盐的垄断程度,把食盐生意的利润提高到了前无古人的地步。
“我们没有盐引,不可能在湖广出售川盐,也不可能在任何地方出售川盐。袁将军、张尚书以前那种让地方小盐商在官盐中夹带的办法,既不稳定,也不能大量销售。但张长庚不同,他虽然不可能给我们盐引,但所有官府都可以销售他们‘查抄’到的私盐,这个是没有数量限制的。”
因为盐业的利润高于未来的毒品,所以自古以来私盐走私就屡禁不止,私盐贩子甚至拥有自己的武装,与缉私的官兵一旦相遇就拼命厮杀。为了鼓励地方官府、官兵勇于稽查私盐,查抄到的私盐一般都会赏赐给地方,这些私盐官府也不一定要出售给拥有盐引的商人,而是可以顺手卖给本地的商人。现在邓名就打算利用这个机会,只要运入武昌的川盐被打上官府的印记,成为“被缉得的私盐”,就可以顺利地发向湖广全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