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兴宋- 第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小七娘面前。
  这样的男子,我一辈子只能仰望吗?
  小七娘想的入神,感觉到母亲碰了一下她,她赶紧点头,却完全不知道母亲在说什么。
  李大郎听到新点子,目光亮的像饥饿的狼:“顾二嫂放心,如此坚硬的铁块我都能打出形状来,铜炉更没有问题,你那会儿需要,我亲自送到你门上。”
  与此同时,另一边,被挤在一边的时穿思绪又跑题了,他牵着环娘的手,望了望争先恐后组装几家炉灶的小娘子们,情不自禁自语:“整整一个月了啊——现在应该是四月三了。”
  时穿说的是:自己来到这世界,已经一个月了。
  李大郎没听到时穿的感慨,他正跟顾二嫂开始讨价还价,那头的豆腐西施盘算半天,认为时穿讲的也有道理,人家开门第一桩生意,总不能让人亏了本。
  回过神来的豆腐西施先答应着李大郎,说:“大郎,奴家先与你定钱,按你说的那价走,其余的余款吗……找他!”
  转过身来,豆腐西施接上时穿的话题:“没错呀,这眼见的,寒食节要到了,文人学子开始登高赋诗,平民百姓准备更换新火——不过今年出了你们这档子事,恐怕没有多少女子敢于出城……嘻嘻,时大郎,你还别说,你真是一尊佛啊。打从你住在这里,周围的浮浪子路过这条街,总是贴着墙边走,我的豆腐店倒是清净了许多。”
  时穿看着豆腐西施的粉脸,赶紧问:“你的生意没有受影响吧?”
  豆腐西施嘻嘻一笑:“浮浪子偶然来买几碗豆腐,不过是图个新鲜,或者想顺手占个便宜,奴家原不指望靠他们挣大钱。”
  李大郎插不上话,转而与顾二嫂商议,顾二嫂看到一向抠门的豆腐西施都如数付款了,忍了忍,决定也按这个价格走,只是细节上,需要与李大郎敲定,便一遍一遍叮咛自己需要的款式。
  那一头,时穿接着问:“寒食节,也叫清明节吧……得,姑娘们在院子里呆了整整一个月,外面人的好奇心也该淡了吧,等寒时节那天,我领姑娘们去踏春。有哥在,看哪个家伙敢来骚扰。”
  豆腐西施拍手:“有时大郎在,我也歇业一天,跟着去凑个热闹,三月三我没有在庙里烧成香,这次去补上。”
  小七娘拽了拽黄娥,焦急的问:“跟你师傅说一声,我也跟你们同去怎么样?”
  黄娥回瞪了小七娘一眼:“他不是我师傅,他是我哥。”
  黄娥随即转向时穿,继续说:“哥,我们做了一个月绣活,趁寒食节快到了,不如把那些绣好的香囊送到店铺里,也好趁着节气卖个好价钱……嗯,哥,我们时间紧,绣了一个月才出几批活儿,若不赶在节气前加紧做一点,眼下连炭火钱都付不起了。”
  时穿哈哈一笑:“放心,有哥在,一切无忧——香囊,小活,辛辛苦苦做一个挣几个钱,忙活一个月,能攒下多少?咱出去散散心,顺便……哦,如今这节气开什么香花,我们去游玩的时候,顺便多采一些花瓣。我突然想起更好的挣钱办法——看我的!”
  豆腐西施娇笑:“踏春郊游,顺便提篮采花,也是一件雅事……没说的,那天的吃食我来准备。”
  黄娥皱起眉头:“虽然事情过去一个月了,但逢到节日大家不免想起我们的事情,背后难免指指点点——哥哥,我不要出门。”
  时穿低声劝解:“还是出去一下吧,外面的世界,你们总要面对的,这也是一种心理恢复……嗯嗯,瞧环娘手都皴了,我刚才想到一种治疗方法……再说,做绣活来钱太慢,而我想出来的活技,如果做好了,来钱一定很快,独门生意啊,想不挣钱都难。”
  豆腐西施在一旁感慨:“唉,所谓因祸得福,大约就是这样的吧。这些女孩子遇到你,也算有福了,你这人虽然人傻但心好,知道的东西蛮多,不知道什么人有福,能嫁给你这个傻子。”
  豆腐西施在这头唠叨着,李大郎已经跟顾二嫂将好了价钱,鲁蕴也跟师兄弟们商量妥当,过来禀告师傅:“师傅,生意上门了,虽然是小活儿,可我们也想认真点,开张生意嘛,容不得半分马虎……如今徒儿们得回去备料了,师傅还有什么吩咐?”
  时穿想了想:“屈二,让你兄长再帮我烧制一批小瓷瓶,只要拳头大小就可以了……嗯,形状精细点,再给我烧上一些浅碟,碟子的胎越薄越好。还有,你再帮我采购一些硼砂,以及碱面、草木灰……碱面知道吗,就是漂白荨麻的白色粉面,去印染坊问一问,他们都知道。”
  话音刚落,又有人来敲门了,旁边的顾二嫂盈盈而笑,凑趣说:“大郎,今日你这院子可是车水马龙,真一刻不得闲啊……鲁老大,刚才李三娘订的那套茅厕,你给我来三套,就按照李三娘的价钱走。”
  鲁蕴点头答应着,李石蹦跳着过去开门,时穿吩咐鲁蕴:“寒食节我领着大家出去踏春,院子正好空下来,你不妨多雇几个人,把院子的地面铺设一下,留下马棚附近的空地,等你把李三娘的活干完了,我们动手修建。”
  鲁蕴点头答应着,奉上几串铜钱,讨好的说:“师傅,这是刚才李三娘、顾二嫂付的工程订金,你看,你留多少合适?”
  啥?徒弟揽工程,师傅收提成……这样子,行吗?
  第052章 一书出,天下惊
  时穿正迟疑着,黄娥淑女般的看了一眼他们,抢先回答:“留下三成吧,其余的全部归你们。”
  时穿低声嘟囔:“哥正想脱开身呢,你收什么钱?”
  对面的鲁蕴没听到时穿这句抱怨,他憨笑着,向喜上眉梢的屈鑫说:“师傅好厚道,徒弟们就不客气了。”
  这话一说,时穿就知道有古怪。果然黄娥急着支开这些人,急急说:“你们既然接了生意,就赶紧忙去吧,如今这里的活已经干完了,煤块还要晾晒一阵,我们也要开始做针线活了。”
  黄娥这话明显露出赶人的意思,大家听了,都倒退着开始告辞,李大郎想了想,也拱手而退。
  顾二嫂脚下不动,她的女儿也在这里学习,她有理由留在原地。刚才心中一直懊恼错过什么的顾二嫂,目光灼灼的看着李石又从门外引进一个人——是印书坊老板。
  老板憨笑着:“时大郎,活儿你催得急,但我们紧赶慢赶,总算给你印出来了,瞧,都放在门外马车上,头一辆马车是印出来的三百本书册,后面三辆马车是我们送过来的刻板,只是……”
  时穿没能理解老板的犹豫,黄娥在一旁快嘴快舌的责问:“主管(老板),你是不是多印了很多份?”
  印书坊老板尴尬的摊开手:“先生要得活儿急,我不免有点好奇,便私下里翻看了你们印的书……这一翻看之下,觉得这本书很有意思,恰好这松木雕版,一般印个五六百册不成问题,我忍不住多印了点……”
  黄娥逼问:“多了点,多了多少?”
  老板一指门外:“也就是多印了三百套,如今书都在门外的车上,时先生如果不愿意,这三百册多印的书,我不要钱了。”
  黄娥继续与印书店老板争执着,时穿捡起一块雕版查看,发觉这雕版,每块背后都盖着官府的印章,并用朱砂笔标着编号——“版权!”一词大约就起源于此,印书坊雕版之后,印完书必须把这些雕版归还作者,由作者保存。
  正像那老板说的,松木板子软,容易雕刻,但也容易磨损,多印了几百套后,板子上的字迹已经模糊,继续印下去,得到的很可能是一张张墨团。
  时穿翻看着雕版,顺着印书坊老板的话反问:“否则的话,怎样?”
  印书坊老板回答:“如果时先生能容许我把多印的书籍发售,那你可以付给我两折的印书价。”
  时穿丢下木板:“早说嘛,早说能让哥省钱,我怎会不答应呢,成交。”
  老板欣喜,连连拱手,黄娥嘟着嘴,抱怨:“哥哥答应的太爽快,时下什么最贵,书本最贵!皇宋每册书都论页卖,咱们的书这么厚,字数又多,单另卖的话,全本书怎么都要三五贯上下。那老板仅仅出了一些纸张,刻了几套印版,便平白得了两千多册书,这可是一份大便宜,哥哥怎么还答应他支付书价的两成。”
  时穿随手拿起一本书,翻看着印书的质量,他总共印了三套书,其中第一套是带标点符号的识字课本——绘图《三百千》——即《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的合集。与宋代书籍略有不同的是,书中字句都用汉语拼音注解、注释过的。
  另一套书是《家庭经营术》,书中首先讲的是一些算账、记账的诀窍,其中略略提到了收支两本账、会计与出纳分离等基础会计学理论,以及一些简单的生财、生息手段,商业店铺及农庄管理技巧,等等。
  第三本书书名为《家务百问》,是用一些古代寓言与小故事,讲述家务事的处理技巧,比如炉子怎么生活,饭菜如何烹饪,饮食禁忌等等。其中也包含了大家族内人际相处的技巧……除此之外,就是些具体家务的原理以及工作方法——这本书基本上属于现代《情商学》与《常识》的混合体。
  这三套书总共七册,除了识字课本是上中下三册外,其余书籍都是上下两册,合计两千一百多本。书编得很粗略,里面的内容也只是一些粗略的常识与方法论——毕竟是一种仓促出笼的应急版本,然而,书店老板翻看了这本书之后,却觉得很有味道。听说这套书是给女孩子识字读书用的,特意在书前面加了两个字:《女书》。
  于是这三套书成了《女书之三字经》、《女书之家务百问》、《女书之家务经营法》。
  宋代出版业发达,据说清朝的时候编录古代书目,只准三万余册书流传,其余的书则一把焚毁,现代有学者感慨说:三万多册书,还不如两宋每年出版书籍的百分之一。在大宋这个时代,基本上什么都能写入书中出版,连市井百态,甚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